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2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肠梗阻手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肠内置肠排列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手术结束后伤口的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伤口感染率为25.3%,观察组为3.1%,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肠排列术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明显优于传统的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手术后伤口感染率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 粘连性 肠梗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肠梗阻手术治疗)与治疗组(实施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两组,记录两组手术一般情况、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切口感染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切口感染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对其采取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切口感染率,具有安全有效的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 临床效果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带有牙根信息的理想牙合三维牙列模型,为无托槽隐形矫治和数字化间接粘接技术的开发提供方法学基础。方法使用人类真实牙齿模型,经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获得完整的三维数字化模型,根据标准弓形,参考Andrews六要素对三维牙齿模型进行排列,获得完美排列位置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结果构建了具有不同类型的完美弓形和咬合位置的数字化三维人类牙齿模型。结论相对于利用二维牙弓曲线作为牙齿排列的参考,本文提供的标准排列的三维牙齿模型更具便捷性和直观性,为无托槽隐形矫治和数字化间接粘接技术的开发提供方法学基础。

  • 标签: 数字化 牙齿模型 诊断性排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系统教案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护理专业实习生86例,并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所有学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系统教案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临床教学方案满意度调查。结果经过对比研究分析,两组教学方案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系统教案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当中获得的满意度更高,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案。结论在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使用系统教案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存在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系统教案 护理教学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自然界赋予人类最基本、最本能的喂养方式就是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食用的最天然的食物,能为婴幼儿提供生命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对婴幼儿健康生长发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受产妇及家属母乳喂养知识缺乏及奶粉等产品的大肆宣传,选择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十分普遍。人工喂养的大大增加了婴幼儿超重、肥胖、湿疹的发生率。本文选取2015年5月到2016年12月,我院产后康复中心接待因母乳不足来催乳的198人,随机抽取99名孕妇作为观察组,对其进行母乳喂养相关培训,建立家庭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另选取99名孕妇作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使对照组自然进行母乳喂养,在产后42天对两组产妇进行随访,对比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差异。结果证明,家庭母乳喂养支持系统的建立能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

  • 标签: 家庭支持系统 母婴喂养 有效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传统肠梗阻手术与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3例,采用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6个月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肠梗阻损伤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92%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13.73%(P<0.05)。结论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与传统手术相比,术后恢复快,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传统肠梗阻手术 小肠内排列术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手术在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90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肠内排列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小肠内排列术 传统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评价对高血压患者家庭管理提供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效果。方法对照组使用传统高血压管理模式,观察组使用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血压防治知识普及率、家庭医生制服务知晓率、家庭医生制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家庭管理提供家庭医生制服务,能对高血压患者的家庭管理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

  • 标签: 家庭医生制 高血压 家庭管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对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的效果。方法择选2010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8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行传统肠梗阻手术者作为对照组(52例),将行小肠内排列术者作为研究组(56例),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2.35±0.51)d,腹胀消失(4.03±0.75)d,住院时间(6.13±1.02)d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结论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可推广。

  • 标签: 小肠内排列术 传统肠梗阻手术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一偏执型人格障碍为主角的病态家庭形成、瓦解过程,寻找避免病态家庭的一些办法。方法对家庭成员主角成长过程追溯,了解家庭成员病态表现,结合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人格一旦形成难以改变,尤其是偏执型人格;家庭成员可以相互影响;离异不全是坏事。结论男、女双方恋爱、结婚必须慎重,争取做到情投意合,不受外界干扰;夫妻注意沟通,相互尊重,家庭成员注意了解,家庭凝聚力强,可以避免病态家庭;当矛盾不可调和时,只有离婚,离婚不失为解决病态家庭的一种办法。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帕金森是一种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的神经系统的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正确的家庭护理指导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病程进展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帕金森病 家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庭医生对失独家庭进行健康评估及干预的效果。方法对本镇25户失独家庭进行健康状况评估,通过分析的结果制定详细的健康干预计划,比较失独家庭人员干预前与干预后各项指标及生活质量的改善(观察期6个月)。结果干预后失独家庭的身心健康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也获得了提高。结论家庭医生对失独家庭的健康评估及评估后的干预非常有效。

  • 标签: 家庭医生 失独家庭 健康状况评估及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产后家庭访视服务质量,评估我院“产后家庭访视标准”的可行性。方法抽取本院内分娩产妇280名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按出院日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产妇及新生儿评估方面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教育指导、访视前后处理、整体服务效果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院“产后家庭访视标准”能较好地提高产后家庭访视的整体访视效果。

  • 标签: 产后 家庭访视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在家卧床病人的护理及其相关注意问题。方法对长期卧床病人的基本护理、预测性伤害、口腔、呼吸道、皮肤等相关问题进行距离探讨,指出易损伤体位和正确体位,针对性提出口腔内部护理防止呼吸道感染,瘫痪病人翻身处理及大小便失禁的护理和应对方法。结果在有计划并精心护理下卧床病人身体状况均有所好转。结论加强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对其身心健康均有较大促进作用使之生活质量比以往有所提高。

  • 标签: 家庭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 身心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家庭访视中产妇及婴儿存在的常见问题,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在母婴保健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2年8月住院分娩的299例产妇及293例新生儿,进行出院后第7d、14d、28d三次产后家庭访视,记录访视中常见问题并进行健康指导,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一次访视时产妇和新生儿存在的问题,通过护理人员上门健康指导,在第二次、第三次访视中,产妇及新生儿存在的问题明显减少,母乳喂养率有明显地提高。结论产后访视对产妇产褥期和新生儿健康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产妇康复和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 标签: 家庭访视 健康教育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除外继发性、外源性等原因引起的高血压,确诊33例老年高血压。通过调整药物,尤其是加服利尿剂,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控制依从性差的现象,纠正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及进行适度有氧运动等,经过6个月的药物治疗和家庭干预随访后,29例(87.8%)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其余4例(12.2%)控制在160/90mmHg以下,效果良好,未发现因联合用药而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个体化 治疗依从性差 家庭干预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