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以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和引起心理状态变化的原因,通过研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肿瘤患者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从而有利于加快肿瘤的治疗速度。

  • 标签: 妇科 肿瘤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7例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资料进行观察整理。结果7例患者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并发感染或褥疮而死亡。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康复护理。通过精心而细致周到的护理,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持续植物状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年脑力劳动者健康体质测试结果与医学检测指标亚健康状态的关系;方法对61例中年脑力劳动者健康体质测试结果与医学检测指标利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健康体质测试成绩优秀、良好的医学检测指标好于体质测试合格、不合格者,但通过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分析(t>0.05),无差异性;结论中年脑力劳动者健康体质测试成绩优秀、良好一样存在医学检测指标不合格的亚健康状态

  • 标签: 中年脑力劳动者 健康体质测试 医学检测指标 亚健康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原因、诱发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对我院10年间收治的32例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的病因、发作类型、惊厥持续时间、相关辅助检查、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癫痫持续状态病因和发作类型多种多样,及时合理的治疗对控制病情、改善预后非常重要。结论根据诱发因素和发作类型对症治疗,加强监护,是减少脑损伤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儿童 抗癫痫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对分娩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护理干预,使其以良好的身心状态顺利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方法从2011年在我站出生的200例住院分娩的产妇中抽取100例作为观察组,其余100例为对照组,通过观察分析其临产时的心理变化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对分娩的不正常心理及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不同心理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可以使产妇心理素质明显改善,不良心理大幅度降低,对分娩的自信心增强,降低了手术分娩率,提高了母婴安全率。

  • 标签: 临产妇 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病人心理状态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5月我院收治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病人在治疗的同时均给予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并对2组病人的心理状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病人产生焦虑、恐惧、偏执、敌对、抑郁心理的比例均明显减少。与此同时,干预组病人能明显改善负性情绪,保持健康的生理、心理状态,对提高睡眠质量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采用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病人负性情绪,保持健康的生理、心理状态,确保平安。

  • 标签: 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儿哮喘持续状态下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护理体会,为后期相关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性依据。方法我院收治小儿哮喘持续状态患者68例,对其采取行之有效的支持性治疗以及综合护理。结果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哮喘持续状态患者的病情均获得了极大程度上的改善,其中出现了一例由于患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最终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结论强化小儿哮喘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是保证患儿最终获得康复的前提保证,能够改善患儿的生命健康质量以及家属的满意度状态

  • 标签: 小儿患者哮喘持续状态 临床护理工作 护理效果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自我测评,对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和全国常模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并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在抑郁、焦虑因子得分上存在明显差异(P<0.01),抑郁是最多见的症状,部分患者还合并焦虑情绪。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的病情有所缓解,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 标签: 盆腔炎患者 精神状态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6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两组病人均给予脑卒中后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15天后比较两组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间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5天后,观察组SDS得分低于干预前得分(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抑郁的状态

  • 标签: 心理干预 脑卒中 偏瘫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8例(20只眼)眼压控制不良的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满意,视力提高明显结论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行手术治疗,只要术前术后处理得当,不仅可以缩短病程和减少并发症,而且还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青光眼 高眼压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孕妇不同时间的心理状况,为健康育孕提供医护指导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86名怀孕8-32周的孕期妇女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采用SCL-90进行测定,比较不同孕期孕妇心态。结果孕期不同的孕妇的心理状态调查数据显示对胎儿的发育状况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各项的调查结果均有差异(P<0.05)。而SCL-90各因子分的测定。结果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焦虑的因子得分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分量的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孕妇在不同孕期的心理问题各不相同,晚孕组比早孕组和中孕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因此在孕妇心理保健指导中必须考虑孕期不同的差异,孕期不同的孕妇的心理干预措施也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彻底缓解孕妇的心理压力,提升孕期妇女的生活质量,为优生优育保驾护航。s

  • 标签: 孕妇 心理健康状态 SCL-90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使糖尿病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 糖尿病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为儿童混合散光随年龄增加的屈光改变情况,探讨近视加深、远视减轻和散光的改变规律。方法对我院门诊63例混合散光儿童的屈光状态定期散瞳验光、配镜、弱视治疗,对比不同时间检查结果并记录,连续观察三年以上,平均3.94年。结果本组63例121眼中有106眼的近视度数增加,占87.6%;48眼变为复性近视散光,有9眼变为单纯性近视散光,有64眼仍是混合性散光;有62眼散光度数不变,占51.12%;有32眼散光度数增加,占27.27%;有26眼散光度数下降,占21.49%;有90眼散光轴不变,占74.38%。第一次验光后诊断有弱视102眼,占84.30%,经戴镜、弱视训练等治疗3年后,102只弱视眼的矫正视力均达1.0以上,弱视治愈率达100%。结论儿童混合散光应定期验光复查,至少每半年散瞳验光一次,定期了解屈光状态,及时更换合适眼镜。

  • 标签: 儿童 混合散光 屈光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神经内科ICU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促进医护患关系和谐。方法在患者疾病不同时期针对家属不同的心理状态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帮助患者家属正确的面对心理问题,增进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结果通过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缓解了患者家属心理问题。结论入住神经内科ICU的患者家属显著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责任护士的职责不仅是做好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还包括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可加强护患之间的理解,更好的协调医、护、患、家属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提高和改善晚期肿瘤患者在治疗配合程度和疾病认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肿瘤中心216例晚期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干预一组、干预二租,对照组72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并告之相关病情;干预一组72例患者对其隐瞒病情并给予心理干预;干预二组72例患者告之相关病情同时给以心理干预。结果(1)干预一组、干预二组患者消极心理状态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干预一组、干预二组患者生活质量平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在稳定情绪、疾病认知、治疗配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重要临床治疗价值。

  • 标签: 心理干预 晚期肿瘤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对入住我院心内科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功能制责任护理服务措施,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入院第一天和入院一周后(第8天)的焦虑状态,进行评分。结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后,干预组一周后(第8天)的HAMA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助于病情稳定,促进患者健康,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急性心肌梗死 焦虑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后对乙肝免疫状态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接种乙肝疫苗成人1254例,以及同期没有接种乙肝疫苗成人1250例,对其进行采用乙肝病毒标志物酶联免疫试剂盒展开乙肝标志物检查,并对这两组研究对象的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大小三阳感染率、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感染率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对乙肝疫苗进行接种能够显著改善乙肝的免疫状态,对于有效的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成人乙肝疫苗接种乙肝免疫状态乙肝病毒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