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名孕期不同的孕妇心理健康状态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286名孕期不同的孕妇心理健康状态因素分析

张璟璐

张璟璐(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江苏连云港222006)

【摘要】目的掌握孕妇不同时间的心理状况,为健康育孕提供医护指导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86名怀孕8-32周的孕期妇女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采用SCL-90进行测定,比较不同孕期孕妇心态。结果孕期不同的孕妇的心理状态调查数据显示:对胎儿的发育状况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各项的调查结果均有差异(P<0.05)。而SCL-90各因子分的测定。结果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焦虑的因子得分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分量的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孕妇在不同孕期的心理问题各不相同,晚孕组比早孕组和中孕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因此在孕妇心理保健指导中必须考虑孕期不同的差异,孕期不同的孕妇的心理干预措施也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彻底缓解孕妇的心理压力,提升孕期妇女的生活质量,为优生优育保驾护航。s

【关键词】孕妇心理健康状态SCL-90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4-0046-02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的进步,使得医学模式不再停留在生理-社会模式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升要求促使“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被广泛接受,而孕妇的心理健康也为全社会所关注,因为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优生优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心理干预措施的针对性对于提升孕妇的心理健康水平很有意义,为此,本研究随机选取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286名怀孕8-32周孕妇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对于不同孕期的孕妇的心理干预提供了实证上数据支持。

二、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随机选取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286名孕妇作为调查对象,按其妊娠周数分为早孕(≤11+6周)、中孕(12-27+6周)、晚孕(28周-40周)三组,其中早孕69例、中孕120例、晚孕107例。孕妇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0.5岁。

表1:调查对象资料

2研究方法。调查问卷的编制包括调查对象的属性5项:即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孕产次,还包括有关调查对象心理问题的项目14项:即怕流产、早产、难产、胎儿生长情况;怕自己情绪不好影响胎儿发育;怕胎儿智力不正常、胎儿的性别、怕分娩或剖腹产的疼痛;担心分娩造成新生儿缺氧窒息、产后体胖、母乳量少、抚养小孩困难和小孩的教育问题,并兼用SCL-90测定的方式。

3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全部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统计包处理。

三、研究结果

1怀孕周数不同的孕妇心理问题的调查结果(见表2和表3)

3组间两两比较结果

表5怀孕周数不同的孕妇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焦虑因子分的组间两两比较(LED法)

从表5,我们可以看出,在抑郁和焦虑两个因子上,早孕组和中孕组存在差异(P<0.05);而在强迫症状上,早孕组和晚孕组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一组组间比较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焦虑4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

四、讨论

怀孕期间的妇女,既有对新生儿的期待,又会对新生儿的各种状况作猜测,同时,由于妊娠会引起身体各种健康指数的改变和心理因素的作用,其心理状况不稳定是常有的事。本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孕妇在担心胎儿的生长情况方面的比例均大于90%,其P值是0.120,大于0.05,因此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项的调查结果差异都小于0.05,组间存在差异。

随着怀孕的周数的增加,孕妇担心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其中怕难产、怕分娩或手术疼痛、担心分娩造成婴儿缺氧窒息、担心产后体重增加、担心母乳量不足、担心抚养小孩困难、担心小孩教育等问题的晚孕组人数比例最高,随着怀孕时间的推进,分娩时间的来临,孕妇比较担心与分娩有关的问题以及产后的相关事项;早孕组担心的是流产、胎儿的性别以及智力是否正常等问题。早孕期是妊娠的初期,孕妇心理与未怀孕时变化不大,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时间也不长,一般来说,采用心理干预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国内研究结果表明:妊娠心理应激以焦虑、抑郁最为常见。对怀孕周次不同的286名妇女进行SCL-90测定结果表明:只有强迫症状、抑郁和焦虑在早中晚孕三组存在显著差异,躯体化存在差异,但不像强迫症状、抑郁和焦虑等因子显著。

根据表5,我们可以看出:早中孕两组在抑郁和焦虑上有显著差异,早晚孕两组只有在强迫症状上存在差异,而中晚孕两组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焦虑差异显著。

五、结论

孕期长短不同的孕妇女心理变化问题是不尽相同的,通过调查,我们有所针对地对不同的孕妇给予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及时采取适当而又科学的处理方式,是完全可以提升孕妇的心理健康水平的,这样就能使她们以良好的心态应对分娩,真正做到优生优育和提高孕妇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2]刘小芬,赵施竹.孕妇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外科护理),2008,14(1):79-80.

[3]张琴.孕妇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8):1164-1166.

[4]谢爱君.285例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浙江预防科学,2008,20(12):49-50.

[5]王冰.孕妇成功阴式分娩心理健康指导[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6):176.

[6]郑春华,吴凤倩.孕妇心理压力源及其应对策略[J].临床医学,2010,23(12):4828-4829.

[7]翟丽萍,侯春霞.妊娠周龄及产次对孕妇心理状况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1):111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