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已婚45岁以上妇女普查宫颈疾病,进行临床病例和流行特征分析分析。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方法对2014年—2015年白银市政府惠民实事妇女病“两癌”普查9135例45岁以上已婚妇女宫颈疾病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结果在生殖道感染疾病中宫颈糜烂发生率为30.04%,发病年龄以45岁~55岁占比例为最大(83.20%);患病率为38.26%。宫颈刮片以巴氏Ⅰ~Ⅱ级为95.70%,巴氏Ⅲ级为4.10%,巴氏Ⅳ、Ⅴ级为0.18%、0.03%,宫颈糜烂比宫颈光滑的发生率高(P﹤0.05),而且随着宫颈糜烂程度加重,发生率也随之增加(P﹤0.05)。结论宫颈糜烂是宫颈癌的好发因素,因此,积极治疗宫颈糜烂,针对高龄妇女进行定期检查,有利于早期宫颈癌的发现和控制。

  • 标签: 妇女病普查 宫颈疾病 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不同性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征,从而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患者临床诊疗提供参照。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2015年1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甲状腺结节切除治疗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构分为良性组与恶性组。结合患者一般资料、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与处理。结果结节内部回声较弱,良恶性两组患者在甲状腺水平(促甲状腺激素,TSH)比较上,组间差异显著(P<0.05);但是在结节边缘、钙化程度指标比较上,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甲状腺采用影像学检查并检测甲状腺激素(SHT)指标,能够区分甲状腺结节的性质,指导临床治疗工作。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胃息肉患者的治疗措施。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55例胃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内镜报告、病理诊断以及幽门螺杆菌检查等,对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胃息肉患者的治疗措施进行探讨。结果155例胃息肉患者中,年龄介于30~70岁之间有132例,占比为85.16%;其中115例为单发,占比为74.19%;经过临床检查和分析共发现234枚息肉,息肉出现在胃窦与胃体占较大比例;息肉直径小于1.0cm的患者有125例,占比为80.65%;炎性息肉有104例,占比为67.10%;大部分患者行内镜下治疗,并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等不良情况。结论胃息肉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多发,多数患者的息肉直径均在1.0cm以下,且常见息肉为炎性息肉。针对胃息肉患者行以内镜下治疗不仅具有良好效果,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因此针对未出现内镜下治疗禁忌症的胃息肉患者,可以在首次接受内镜检查时接受切除术治疗。

  • 标签: 胃息肉 临床特征 治疗决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重症监护病房诊治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判断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部位发布,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150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0例,发生率为13.33%(20/150);表现为典型医院感染者11例(55.00%,11/20),不典型等9例(45.00%,9/20)。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大于10.0×109/L或<4.0×109/L10例(50.00%,10/20)。以呼吸道感染最多11例(55.00%,11/20),其次为泌尿道感染6例(30.00%,6/20),其他3例(15.00%,3/20)。感染组患者年龄、血糖水平、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意识障碍、应用抑酸制剂、气管插管高于无感染组的(P<0.05),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危,医院感染组患者死亡4例(20.00%,4/20)高于无医院感染组的2例(4.62%,6/130)(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并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具有一定临床特征,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特征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周围神经干超声声像图结构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32例在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自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自愿者为18例,女性自愿者为14例。对32例自愿者实施周围神经干超声诊断检查。结果32例自愿者的周围神经干超声声像神经特征显示率为100%。横断面内部低回声,呈现出高回声的筛孔状结构;纵切面上呈现出高回声,内部可以看到与线性平行的低回声管状结构。结论超声诊断能够通过图像的形式,充分的将周围神经干走向及结构特征体现出来,并能够充分的对周围神经干进行准确的定位,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周围神经干 超声诊断 结构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癌患者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情况,探讨KRAS基因突变与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病理科2013—2016年病理活检确诊的肺癌患者105例,应用PCR试剂盒分别扩增KRAS基因第2外显子并通过测序判定突变情况,分析基因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标本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40.95%,KRAS基因突变类型共有8种,基因突变率在不同年龄组、不同分化程度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KRAS基因突变主要以KRAS基因外显子2第12密码子G12V、G12R突变为主,第14密码子V14G突变为主,KRAS基因突变率与性别、淋巴结有无转移相关,为致癌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及肺癌的早期预防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肺癌 KRAS基因 基因突变 测序分析 病理特征 关联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5-2015年普洱市流行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脑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根据2005年至2015年乙脑的发病率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利用《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及圆形分布方式对2005年至2015年普洱市乙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至2015年普洱市乙脑病例共计187例,其中7例死亡,平均发病率0.78/10万每年,死亡率为2.97%,乙脑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发作的特点,且主要分布在6—9月。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之比为0.791,患者中有72.11%为农民。2012年—2015年普洱市均未出现14岁以下的乙脑患者,50岁以上的患者占据总患者数的28.89%。结论普洱市乙脑发病率在逐步上升,流行特征有较大的改变,并且患者主要存在于高龄人群,为此需要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控工作。

  • 标签: 乙脑 流行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产儿不耐受的临床特征,总结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早产儿5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早产儿喂养是否耐受将其分为不耐受组与耐受组。结果500例早产儿中发生喂养不耐受的人数共144例,发生率为28.80%,不耐受组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及胎龄明显低于耐受组,且合并并发症的比例高于耐受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母亲年龄、分娩方式及有无宫内窘迫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与出生体重、胎龄及有无并发症有关,应对此类早产儿加以重视,采取正确的预防治疗措施,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及影响,保证早产儿的健康成长。

  • 标签: 早产儿 喂养 不耐受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探讨中毒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通过对不同的中毒患者进行心理分析,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策略。使患者走出心理障碍,防止再次中毒事件发生。

  • 标签: 中毒 心理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特征予以分析和探讨,进一步加深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方法对2014年2月—2015变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发作特点、诱发原因以及伴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男性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6.4%的患者是因为高嘌呤饮食所导致的,39.3%的患者是因为饮酒所导致的,14.3%的患者是因为其它原因导致的。其首发症状为第一跖趾的有33/56(58.9%),首发症状为其首发症状为第一跖趾的有58.9%,首发症状为膝关节炎的有10.7%,踝关节炎的有7.1%,跗骨关节炎的有12.5%。所有患者在痛风性关节炎中伴发有肥胖或超重的有69.6%,伴发有高脂血症的患者有55.4%,伴发有高血压的患者有48.2%,伴发有糖尿病的患者有35.7%。结论痛风性关节炎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大多见于第1跖趾关节,对该病的发作特点、诱发原因以及伴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痛风性关节炎防止误诊漏诊的情况发生。

  • 标签: 痛风性关节炎 临床特征 第一跖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征,期望早期识别,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方法选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26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其早期临床特征和表现,并进行治疗和疗效观察。结果多数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体温≥39℃,神经系统临床特征以易惊、肢体抖动、嗜睡、呕吐多见,少数可出现抽搐、无力症状;呼吸循环系统症状以呼吸和心率异常多见,少数可出现四肢末梢循环障碍、肺水肿、肺出血。经治疗后,126例患儿中,治愈117例(92.86%),未愈8例(6.35%),死亡1例(0.79%)。结论对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早期识别重症患儿,给予早期干预、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临床特征 早期识别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草及甘草复方制剂的不良反应、特征和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国2013年—2017年间发表的关于甘草及甘草复方制剂引发不良反应相关案例文献,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3例不良反应涉及甘草制剂4个品种,主要给药途径为口服;累及系统包括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结论应通过加强用药宣教、询问患者既往使、明确用药人群与用药方法等举措来降低甘草及甘草复发制剂不良反应率的发生。

  • 标签: 甘草 甘草复方制剂 特征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论述中药断面特征观察法在中药鉴定中的重要地位和应用。方法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工作体会,从断面特征观察法在根类、根茎类、茎木类、皮类、果实种子类中药饮片中的应用进行讨论。结论断面特征观察法是中药工作者长期以来经验的积累总结,方法简便易行、迅速有效,是常用的鉴别方法之一。

  • 标签: 中药 断面特征 中药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超声表现特征以及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45例进行甲状腺微小癌手术医治的患者(试验组),以及45例具有类似超声影像学特征的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组间比较,试验组病人二维声像图的特征比对照组要好。P<0.05。试验组的血流参数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超声用于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甲状腺微小癌 超声 表现特征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青光眼病人的心理护理特征进行探讨和研究,找到合适的应对措施,增加疾病恢复率。方法对178例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在手术期间对其进行一些心理健康的教育,通过这些有效的方法使患者可以稳定下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更好的治疗,并且早日康复出院。结论在进行青光眼疾病治疗的同时,也要兼顾病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做有效的的心理防护工作,可以提高病人治疗的信心,缩短病人治疗与住院的周期。

  • 标签: 青光眼 心理特征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切口部位早期妊娠的超声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将我院妇产科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9例剖宫产后子宫下段瘢痕妊娠病例纳入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资料,观察前次剖宫产手术切口和妊娠物着床位置之间的关系,明确子宫切口部位血流情况与回声表现,总计瘢痕处妊娠的超声特点以及临床表现,并进行鉴别诊断。结果本组19例剖宫产后子宫下段切口瘢痕部位早期妊娠病例中,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者共计17例,余2例分别以宫颈妊娠、不完全流产误诊。按照超声图像特征将其分为孕囊型与包块型两种类型;患者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停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包块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瘢痕妊娠清宫后血HCG表达异常、不完全流产或阴道持续性出血。结论在剖宫产瘢痕妊娠病例临床诊断技术中,超声诊断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对于临床治疗与后期随诊均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剖宫产 切口瘢痕妊娠 超声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总结其诊疗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不良嗜好史、性别、年龄、血压、血糖、症状、心肌酶谱等方面,观察常规抗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90例患者有吸烟史50例,(占66.6%)合并血压、血糖、血脂异常者80例(占88.8%)出现典型心前区疼痛者20例(占31.1%)经常规抗心肌梗死治疗总有效率为91.9%、显效65例、有效17例、死亡8例,死亡率5.8%,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有吸烟史,多合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基础疾病,部分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无心前区特征性疼痛表现,易造成误诊漏诊、病死率高,对年龄较大的患者出现不易说明的胃肠道、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症状时首先应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检测再进行其它疾病诊治,诊断后及时有效的抗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患有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其子宫内膜的病理特点,以便为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次实验的198例研究对象选自2010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并就患者的临床症状、内膜病变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数据的统计结果可知,发生子宫内膜病理改变的患者所占比例(78.79%)显著高于子宫内膜正常的患者所占比例(21.21%),数据对比P<0.05;就内膜病变类型而言,子宫腺肌症患者并发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在所有病变类型中居于首位,与其他病变类型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就患者的临床症状而言,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痛经和月经量过多。结论患有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常伴有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 标签: 子宫腺肌症 子宫内膜 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公共卫生实验室主动监测哨点医院致病性弧菌腹泻及优势菌型的耐药及食品和水样中存在致病性弧菌情况。方法区级公共卫生机构选择辖区内2个医院作为主动监测哨点,甄别食源性感染性腹泻的病例定义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致病性弧菌培养、鉴定和抗生素耐药性试验,再采集辖区内的食品和水样进行致病性弧菌培养、鉴定和抗生素耐药性试验。结果2014~2015年,公共卫生实验室检测1147份腹泻标本,分离致病性弧菌98株(阳性率为8.5%);检测水产品240件,分离致病性弧菌68株(阳性率为28.3%);检测水样480件,分离致病性弧菌37株(阳性率为7.7%),最常见当属副溶血性弧菌、溶澡弧菌和气单胞菌;所有致病性弧菌病例的男女性别构成比为0.91;副溶血性弧菌病例均以21~60岁(82.7%)和60岁以上(14.7%)年龄组为高发年龄、且病例株和食品株对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氯霉素敏感率一样均100%,对四环素、萘啶酸、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差异在10%左右。病例株和食品株对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头孢西、头孢呋辛的敏感率差异较大,病例株分别为80%、85%、61%、35%;而食品株分别为100%、100%、89%、86%。结论腹泻病人与环境中致病性弧菌污染存在相关关系并具有季节性差异,加强以实验室为基础的主动监测对控制食源性感染性腹泻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

  • 标签: 致病性弧菌腹泻 耐药性试验
  • 简介:摘要药物性肝病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损害。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据报道1,目前所使用的药物中有600种能产生肝损伤,全球药物不良反应中,药物性肝病的总发生率为3%~9%。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因而本病在临床上漏诊较多,并且其中慢性药物性肝病漏诊率更高,常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本文回顾性分析近年来经我院诊治的慢性药物性肝病34例,探讨相关致病药物、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