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疆某三甲医院2014年新招聘护士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新疆某三甲医院的49名轮转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专业护理学校与非专业护理学校完成学业的新护士在明尼苏达量表中的疑病、抑郁、癔病、精神病态、妄想、精神衰弱、精神分裂、轻躁狂、社会内向等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大专毕业新护士和本科新护士在明尼苏达人格测定量表中各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汉族新护士的疑病、抑郁、男女性化、社会内向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少数名族新护士,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专业学校毕业的新护士、受不同教育程度的新护士个性特征无差别;不同民族的护士个性特征明显不同,汉族新护士比少数新民族护士在身体不适、情绪、性格和心理上与生理性别一致,不太会表现出异性的气质,但也不过分显露所属性别的极端化倾向,个性平和自然,不别扭、在社交活动中虽不是活跃分子,但与人交往也比较容易,在人群中往往能够保留自己独立的空间。

  • 标签: 新护士 人格特征 横断面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贫血临床特征及分析可能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患风湿病伴发贫血病人52例临床资料。结果52病例占诊治风湿病人28%。就诊前病程均为1年以上。女性多于男性。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其中7例MCV>100fl,非巨幼细胞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组中5例是铁剂缺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中4例出现溶血变化。在治疗风湿病基础上,纠正贫血后临床症状缓解。结论免疫因素导致贫血,风湿性贫血是否有病态造血存在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风湿性疾病 贫血,慢性贫血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疾病特征及临床表现,就其流行特征展开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者246例,收集整理报告卡和实验室检测结果,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46例患者中,报告率为100%,死亡2例,死亡率为0.81%,重症和死亡病例占总病例的1.62%,共4例,其中3例为因EV71病毒感染,1例为CoxA16病毒感染,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时间与手足口病流行曲线表现一致。结论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我院充分掌握了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并以此制定了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同时加强了手足口病病原学的检测,有效提高了我院手足口病治疗水平。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重症病例 流行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不明原因肺炎进行影像学和病原学的检测,总结不同病原体感染的肺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共42例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均进行CT检查,同时采集呼吸道的分泌物进行病原体培养。比较不同病原体感染的患者的CT影像学的特点。结果42例不明原因肺炎中27例为肺炎链球菌肺炎,影像学表现为比较隐蔽的微小病变,而且影响中无空洞出现;12为病毒性肺炎,大多数患者的影像有渗出性改变,多累及双侧肺部;出现以小叶分布的毛玻璃影,有的患者还会同时出现网织索条影,小结节病灶和段实变影比较多发;1例为流感引起的肺炎,患者的肺野出现大片状的模糊影,左肺门影增大,结构不清楚;2例为支原体和衣原体肺炎,CT表现为及节段性肺炎,一般从肺门向外延伸,在肺下野比较多见。结论采用影像学对不明原因肺炎进行诊断可以初步判断肺炎的类型和发病部位,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提供依据。

  • 标签: 不明原因肺炎 支原体 影像学
  • 简介:摘要选取某油田从事野外生产的采油、测井、水电工和从事后勤保障的机加工与物业服务等五类人员共16887人进行骨密度测定。男性骨量异常高于女性,40岁是油田工人骨量减少的分界线,50岁以上年龄段,女性异常率高于男性;测井工与物业人员高于其他工种,测井工中20、30岁男性年龄段骨量异常率高于其他人群,笔者认为与测井工长期接触γ射线有关。油田工人的骨量减少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应加强对测井现场职业照射防护,强化40岁以上人员自我保健和科学干预。

  • 标签: 油田工人 骨密度调查 特征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脊髓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明确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脊髓MRI图像。结果25例明确诊断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20例,男女发病比例为15,25例患者脊髓受累部位均在颈段、胸段脊髓,部分累及脑干,脊髓受累长度均超过3个脊髓节段、病变部位多累及脊髓中央。结论视神经脊髓炎女性发病率远高于男性,以中青年患者多见,脊髓受累节段长、病灶多位于脊髓中央,以颈胸段脊髓最常见,脑干可受累,腰段脊髓几乎不受累。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371例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特征分析,为其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自2013年5月~2015年6月经临床和胃镜检查确诊为pu的患者371例。按男女比例,发病年龄及分类病变部位进行统计。结果371例pu患者中Du213例,占57.41%,Gu124例,占33.42%,Cu34例,占9.17%。男女比例为2.171,其中Du为2.381,Gu为1.701,Cu为3.251。Gu患者平均年龄大,为48.41±14.16。Du,Gu,Cu组均以30~59岁发病多。在Du的病变部位中依次为球部前壁占53.52%,大弯18.31%,小弯15.48%,后壁7.51%,球后5.16%。Gu依次为胃窦45.97%,胃角16.94%,胃体12.10%,幽门管13.71%,胃底贲门11.29%。结论Pu的发病中男性多于女性并且以30~59岁年龄阶段好发。Du病变部位以球部前壁好发,Gu以胃窦部好发。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临床特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293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为诊断,治疗,特别是难治性上消化道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5年5月在本院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293例,并按年龄分组及出血的病因统计。结果男性197例,女性96例,男女比例为2.051.发病年龄以50-59岁最多为91例,其次为60~69岁和40~49岁,分别为65例和57例,≥70岁49例和≤40岁31例。出血病因,消化性溃疡出血89例,急性胃粘膜损害出血73例,胃癌,食道癌出血共5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8例等。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男性发病较女性多,并且以50-59岁发病最多,其次为60~69岁和40~49岁,≥70岁和≤40岁最少。出血病因主要是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粘膜损害,其次为胃癌,食道癌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难治性是消化道出血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外伤性肠破裂的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15年4月救治的外伤性肠破裂321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21例外伤性肠破裂患者中,腹部撞击伤101例(31.56%),挤压伤49例(16.28%),坠落伤20例(6.23%),锐器伤151例(47.04%);经手术发现十二指肠破裂32例(9.97%),空肠破裂139例(43.30%),回肠破裂99例(30.84%),结肠破裂39例(12.15%),乙状结肠破裂12例(3.74%);合并其他内脏损伤290例(90.34%)。结论外伤性肠破裂由于外伤的因素、作用部位、作用的力度,所造成肠道部位损伤也不同,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较多,手术治疗时须仔细检查,应认真对待。

  • 标签: 外伤 肠破裂 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超声检查手段探讨肝包囊虫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应用超声检查仪、转动探头取受检查者肝脏纵、横、斜切面,观察其超声图像结果。结果超声检查结果发现,240例患者发现囊肿共266个,多发于肝右叶,共157个,占59.02%;超声声像图特点分类包括囊性型140例,占58.33%,混合型40例,占16.67%,类实质型35例,占14.58%,已钙化型25例,占10.42%;超声诊断符合236例,诊断符合率为98.33%。结论我县肝包囊虫病发病率较高,超声检查诊断准确度高,是诊断肝包虫囊肿病的首先检查方法。

  • 标签: 高原牧区藏族 肝包囊虫病 超声检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案与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1-2016/1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症状表现、诊断结果、病因、治疗方案与结局。结果伴有程度不同的腹痛者占97.5%,恶心、呕吐者占52.5%,发热者占47.5%;血清淀粉酶显著增高者占87.5%,CT与B超诊断分别达到95.0%和87.5%的阳性率;病因胰腺异常占5.0%,高脂血症占10.0%,酗酒占12.5%,患胆道疾病占72.5%;SAP患者均发生并发症,以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为主;治疗方法包括肠外营养支持、用药改善肠道功能、给予生长抑素、早期应用抗生素、彩超引导下实施经皮腹腔穿刺引流等;1例SAP患者死亡,其余39例患者均好转或痊愈。结论AP的首要病因为胆道因素,发病机制复杂,以腹痛为主要症状表现,应通过CT检查与尿淀粉酶检测行综合诊断,尽早实施综合、对症治疗,提高预后效果。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与早期诊断。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68例不典型川崎病患者及65例典型川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有效方法。结果经过治疗,68例患者均实现临床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3.6±3.3)天。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治疗不典型川崎病的关键。

  • 标签: 不典型川崎病 早期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和40例老年肺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实验组,老年肺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发病高危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心电检查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病高危因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临床表现、心电检查情况与对照组临床表现、心电检查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老年肺心病,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出现的临床表现和发病高危因素的较多,具有存在心电轴右偏、肺型P波的几率较低以及心电轴左偏、房室传导阻滞的几率较高的临床特征

  • 标签: 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 临床特征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予以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共80例,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公平性,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40例)实施甘利欣注射液;(观察组40例)实施凯西莱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上述不同治疗方案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0.0%,经卡方检验后表明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将凯西莱注射液应用到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高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肝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酒精性 脂肪肝 特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00例IgA肾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给予针对心理特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发现明显差异(P<0.05),临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gA肾病患者实施有效的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良情绪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 标签: IgA肾病 心理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中医古籍对血风疮的论述较为丰富,总结起来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痒和(或)痛,并且均有成都的差异,其发生的部位相对特殊,有局部、有局部发至全身、有直接发为全身等的不同。但今教科书提及较少,亦未作为专病进行介绍和学习,研究发现古之血风疮与今之多种疾病相关,为正本求原,特以血风疮的临床证候特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2012年1月到2015年6月我院共收治688例脑卒中患者,其中60例发生脑卒中后癫痫,设为观察组;随机选取60例未继发癫痫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特征及预后效果。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类型为癫痫持续状态和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者共占46.7%,局限运动性发作占53.3%;迟发性癫痫患者所占比例(41.7%)低于早发性癫痫(58.3%);观察组脑叶皮质卒中者占73.3%,高于非脑叶皮质卒中者(26.7%);治疗后,对照组的评分值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死亡率为0,优于观察组(有效率85.0%,死亡率6.7%)。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病灶多位于脑叶皮质,迟发性癫痫多是部分发作,早发性癫痫多是全身发作,临床疗效与预后效果较差,死亡率高,应尽早给予抗癫痫治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 标签: 脑卒中后癫痫 临床特征 预后效果 发作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检查对女性非妇科来源的盆腔内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妇科肿瘤科收入进行手术的15例非妇科盆腔内肿物的超声影像图特点以及其他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超声检查共15例,呈囊实性7例,实性7例,囊性1例;诊断为卵巢肿瘤7例,子宫浆膜下肌瘤5例,盆腔肿物性质待定3例。15例均行手术探查,并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术后病理检查示15例中肿物来源于胃肠道7例(46.7%),腹膜后肿瘤6例(40.0%),其他部位肿瘤2例(13.3%)。结论女性非妇科盆腔肿物术前超声检查易误诊为卵巢肿瘤或子宫浆膜下肌瘤,超声科医师结合其临床特点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避免思维定式可减少误诊。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盆腔肿物 非妇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小儿手足口病血液学变化。方法对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之间在我院进行诊疗的6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0名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将同期在我院进行保健的6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的儿童进行血细胞的检测,比较这两组儿童在血液学的变化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通过对这些手足口病儿童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其中发热患儿有28例,患有皮疹的有60例,具有呼吸道症状的有60例;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对患儿的血液学进行检测发现观察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与外周淋巴细胞绝对值变化均强于对照组,两个小组之间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通过对小儿手足口病的血液学进行检测发现这些患儿的血液学变化主要表现在外周淋巴细胞绝对值升高,淋巴细胞下降,白细胞升高这三个方面。

  • 标签: 小儿 手足口病 血液学变化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