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脑血管病发病后不同时期脑电图(EEG)动脉改变,方法:对400例脑血管病病人的在发病后3天内,3天-一周、3周以上进行连续EEG检查。结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箅和脑梗塞发病后3天内EEG改变最明显。异常EEG分别是94.8%、83.35%和64%,随着病程延长,3周后EEG各项发迹均逐渐减轻,异常EEG分别是38%、13%和30%,结论:脑血管病EEG的动态改变与脑血管病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是一致的。

  • 标签: 脑血管病 脑电图 病理学 预后
  • 简介: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主要与氧化应激增强、多元醇通路活跃、蛋白质非酶糖基化、蛋白激酶C通路激活、内皮细胞损伤等有关。

  • 标签: 氧化应激 多元醇通路 非酶糖基化PKC 内皮细胞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淫羊藿甙对脑缺血灌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合并取血降压灌注的方法建立小鼠脑缺血灌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淫羊藿甙防治组,检测各组行为学、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ATPase酶活性的变化.结果:(1)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淫羊藿甙(10、30、100mg/kg)灌胃可不同程度的提高小鼠学习记忆成绩.

  • 标签: 淫羊藿甙 脑缺血 再灌损伤 小鼠 SOD活性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脑电图特点.方法:对42例1989年9月至2001年4月我院住院患者进行脑电图描记.结果:①90%的患者脑电图出现θ、δ波.②脑电图异常与痴呆程度呈正相关系.③多灶性梗塞所致痴呆患者的脑电图大多呈弥漫性改变,单灶性梗塞所致痴呆以局限性改变为主.结论:脑电图可评定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脑功能损害程度和梗塞部位.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脑电图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观察血压异常与急性脑血管病(ACV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ABPM)观察40例ACVD患者和40名正常成人。其中脑梗塞22例,脑出血18例。结果:ABPM监测结果显示:40例ACVD患者ABPM异常者37例(92.5%),其中平均收缩压(MSBP),平均舒张压(MDBP)超过正常值者32例(80.0%),血压波动较大者19例(47.5%)(即每小时之间相差>20.0%),其中多数合并存在MSBP,MDBP升高;低血压状态5例(12.5%);血压正常3例(7.5%)。结论:血压异常包括高血压,低血压、血压波动等,与ACVD发病有密切关系。ABPM优于传统的随测血压,并指导临床用药和估计血压异常的预后。因此,ABPM对于研究血压异常在ACVD发病中的作用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脑梗塞 脑出血 监测 血压
  • 简介:经绝期前女性与同年龄男性及经绝期后女性相比,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后两者.而经绝期后女性与同年龄男性相比,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则无显著差异.大量群体研究发现,绝经女性接受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replacementtherapy,HRT)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下降,甚至有研究报告下降幅度高达50%,雌激素被认为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动物和人体实验已证实雌激素确实具有有益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这些作用包括对血管组织的直接作用和全身性作用,雌激素与特异性受体(ER)的结合是雌激素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简要就ER的基因定位、结构、分布及所介导的雌激素心血管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雌激素受体 心血管 保护保护
  • 简介:急性脑血管病可以并发多种心电图改变,在临床上已引起普遍重视。现选择曾在我院治疗的189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符合以下标准的心电图检查记录作一统计分析。一、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1.病例:全部病例来源于1986年9月至1994年7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病人。其中门诊病人63例(33.3%),住院病人126例(66.7%)。均经临床诊断为脑血管病急性期,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心电图分析 急性期 检查记录 心脏病史 脑梗
  • 简介:贝尼地平临床上主要用于降压治疗和缓解心绞痛。由于其独特的膜介导作用方式,并可同时阻滞L/T/N三亚型钙通道,贝尼地平不仅可持久平稳强效降压和抗心绞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还可为患者提供额外心血管获益,如肾脏保护,降低血浆醛固酮,延缓动脉硬化进展等。本文就三亚型钙通道阻滞剂贝尼地平的独特药理学作用机制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贝尼地平 钙通道阻滞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 心绞痛 肾脏保护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人脑血管病的脑电图特点,为早期诊治老年人脑血管病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依据。方法:总结本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经临床确诊的95例老年人脑血管病的临床及脑电图。结果:脑电图正常24例(25.3%),异常71例(74.7%)。其中,轻度异常18例,占异常的39.4%,中度异常以上7例(9.9%),局灶性异常36例,占异常脑电图的50.7%。结论:老年人脑血管病的脑电图变化与病因的种类、程度、病程、脑电图检查的时间及检查时有无意识障碍及障碍的程度等有密切的关系。脑电图的动态观察对老年人脑血管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均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老年人 脑血管病 脑电图
  • 简介:血管病是老年期痴呆的常见原因。脑梗塞患者约有2%~5%出现智能障碍。利用听觉刺激序列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32例脑梗塞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32例患者采用长谷川智测量表(HDS)评分。其中9例小于20分,其P300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均延长,而23例HDS评分正常者其中10例P300潜伏期延长。研究结果提示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检测技术可早期发现脑梗塞患者亚临床痴呆。

  • 标签: 脑梗塞 痴呆 事件相关电位
  • 简介:目的:探讨二巯丙磺钠(Na-DMPS)对大鼠脑缺血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复制大鼠4-动脉阻断模型,观察脑缺血灌注损伤的水份和钙含量变化及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以及Na-DMPS脑室内给药(icv)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脑缺血20min,灌注60min,可造成脑水份,钙含量明显增加,组织形态学检查亦见缺血灌注损伤.缺血前20minicvNa-DMPS900μg·kg-1,能显著降低脑水份和钙含量,逆转脑缺血灌注损伤.结论:Na-DMPS对大鼠脑缺血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 标签: 二巯丙磺钠 大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脑保护 超微结构
  • 简介:采用家兔急性肾缺血灌注损伤模型,研究缺血预处理(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C)减轻白细胞致肾损伤的作用。实验分:IPC、缺血灌注(inchemicreperfusion,IR)和对照组。均去右肾,检测在缺血前、缺血60min和灌注60min、120min时混合静脉血中的白细胞总数和灌120min时左肾系数(Leftrenalcoefficient,LRC)、肾组织中的白细胞数以及过氧化脂质(Lipidperoxides,LPO)含量,并在光镜下对灌120min时的肾小管的病理变化进行评分。结果表明:IR组在灌注120min时,以上指标同对照组和IP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血中白细胞数与LPO、LRC、肾小管评分的改变呈正相关(P<0.05),肾组织中白细胞数与LRC、肾小管评分呈正相关(P<0.05),IPC组肾组织中白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白细胞在急性肾缺血灌注损伤中是一个重要因素,IPC具有减轻白细胞所致的肾损伤作用。

  • 标签: 缺血预处理(IPC) 白细胞 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
  • 简介: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具有无创、价格低廉、方便的特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的筛查诊断与治疗评估。本文对TCD的临床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脑血管病 微栓子检测
  • 简介:目的:观察保留和去除大鼠肾神经后,肾缺血灌注性肾损伤过程中室旁核电活动的变化,了解肾神经在缺血灌注性肾损伤时室旁核电活动变化中的作用。方法:20只SD大鼠(250±30g)随机分为二组(n=10):①神经组:分离出左侧肾神经,夹闭肾动脉缺血30min,灌注30min。②去肾神经组:分离并剪断左侧肾神经,夹闭肾动脉缺血30min,灌注30min。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GeorgePaxinos,CharlesWatson),用微电极全程记录各组肾缺血30min,灌注30min室旁核放电活动。结果:保留肾神经组大鼠缺血和灌注瞬间室旁核电活动明显减少(P〈0.05)。随着缺血和灌注时间的延长,室旁核放电活动逐渐增强(P〈0.05)。去肾神经组大鼠缺血和灌注瞬间时室旁核放电未出现快速性变化。在缺血和灌注过程中,室旁核放电进行性增加,与保留肾神经组比较,去神经组缺血和灌注期间各观察时间点室旁核放电均显著性增强(P〈0.05)。结论:急性肾缺血灌注可引起室旁核放电活动增强;肾缺血灌注过程中室旁核放电活动的快速性变化与肾神经有关;肾神经具有抑制肾缺血灌注时室旁核紧张性的作用。

  • 标签: 肾脏 缺血 缺血-再灌注 肾神经 室旁核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图和TCD在血管性痴呆(V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VD患者进行脑电图、TCD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36例脑电图异常表现为:a节律变慢,广泛θ活动,局限性慢波(出现在额区、颞区、顶区),2例出现痫样放电;TCD表现血流速增快或减慢,频谱形态改变,为高阻型,动脉硬化表现;结论:脑电图、TCD检测是诊断VD的重要方法,尤其在发病早期.

  • 标签: 脑电图 经颅多普勒 血管性痴呆 诊断
  • 简介:脑电地形图(BrainAtlas,BA),又名脑电活动地形图(BrainElectricalActivityMapping,BEAM),或称脑电位图(EEGIsopotentialMapping),或称脑电分布图(EEGTopography)等,在国外还有以下名称:BrainMapping或EEGimaging,或Brainelectromagnetictopography或称EEGMapping等等.

  • 标签: 脑电地形图 急性脑血管病 治疗 诊断
  • 简介:本文对50倒闭塞性脑血管障碍病例进行了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其中男41例,女9例,年龄15—78岁;对照组正常人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1—45岁。其中颈内动脉闭塞18例,大脑中动脉主干或分叉部闭塞32例。并做了脑血管造影及脑血流量检查。结果发现所记录各波均出现者,意识清楚者占74.2%;没有运动障碍或只有轻度运动障碍者占51.16%;各波完全消失者,浅昏迷占70%,昏迷占80%,重度运动障碍占86.5%,中度、重度感觉障碍占95.5%,失语症占81.8%。同时还发现意识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的程度越重,患侧与健侧波幅的比值(D/N)就越低。而重度运动障碍与轻度运动障碍的峰潜伏期比较,N2有明显差异。

  • 标签: 闭塞性脑血管障碍 体感诱发电位
  • 简介:利用脑电地形图(BEAM)诊断脑部疾病是当前脑电图学的一项新技术,它不仅对器质性脑损害的诊断与定位帮助颇大,而且对脑功能性疾病的损害提供客观依据,对疗效的估价与预后的判断都有一定的价值。一、脑血管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脑组织形态结构基本正常,故头颅CT常正常,但由于缺血缺氧造成脑细胞肿胀及脑电活动异常,BEAM常能显示异常改变。阳性率高于

  • 标签: 脑电地形图 大脑功能失调 脑血管疾病 器质性脑损害 血缺氧 脑部疾病
  • 简介:本文收集了9例应用成都东方电脑公司研制的DF—4EEG/BEAM东方脑电图/脑电地形图仪所作的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脑电地形图与CT检查的对比分析资料,从中得到启示:对于颅内血肿、脑梗塞的定位应根据病史、体征和脑电地形图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对于颅内血肿,建议首先考虑用δ波定位。关于定性问题,当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脑电地形图的局灶异常部位功率值在60μV~2以上者应考虑有颅内血肿之存在,当功率值在40μV~2左右者应考虑有脑梗塞存在,在20μV~2左右者多为功能性变化。

  • 标签: 脑电地形图 脑血管意外患者 脑梗塞 颅内血肿 临床应用价值 功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