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脑电图定位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92例颞叶癫痫患者的脑电图。结果:左颞有癫痫样波者42例,右颞有癫痫样波者29例,双颞有癫痫样波者21例,临床表现与癫痫样波发放部位有关,癫痫波的传导主要有容积传导和神经传导方式。结论: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与脑电图癫痫样波起始部位分析有助于致痫灶的定位。

  • 标签: 颞叶癫痫 临床特点 脑电图 临床表现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脑电图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偏头痛患者286例,对临床特征及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偏头痛患者脑电图异常率为38%(109/286例),其中多数表现为枕区α波减少,弥漫性慢波增多,偏头痛一侧局灶性慢波增多,过度换气或思睡期异常波明显等非特异性异常,3例表现为枕区尖波、棘波发放,部分由闪光刺激诱发;有先兆、首次发病年龄早、头痛程度强烈的偏头痛患者脑电图异常率高(P〈0.05)。结论:部分偏头痛患者脑电图有异常,多为不同程度的广泛性异常或局限性异常,偶有癎样放电。有先兆、首次发病年龄早、头痛程度强烈的偏头痛患者脑电图异常率高。

  • 标签: 脑电图 偏头痛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FC)的临床特点脑电图变化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FC患儿的临床表现、转归以与脑电图异常的关系。结果:FC的发生与小儿特定年龄和遗传因素可能具有较密切的关系,反复FC可能对小儿脑功能产生一定不良影响,部分可移行为癫癎。结论:FC复发与FC类型、患儿首发年龄、体温及惊厥家族史阳性有关,复查脑电图有局限性异常时对FC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小儿 热性惊厥 临床特点 脑电图
  • 简介:一、动态脑电图的发展与应用前景脑电Hoher是英国Oxford在1978年首家推出的四导24h动态脑电分析仪产品;1983年推出8导Medilon9000型产品;1989年又率先推出全电脑化8/16导24h动态脑电记录分析仪Medilog9200型。20世纪90年代我国也相继推出8/16导动态脑电图(AEEG)、视频脑电图(VideoEEG),各取长补短,使该项技术更加完善。

  • 标签: 动态脑电图 Hoher 视频脑电图 脑电记录 分析仪 电脑化
  • 简介:一、儿童脑电图的特征儿童脑电图(children'selectroencephalogram)的特点主要是显示年龄的差异。儿童的脑部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完善,脑电图也不断成熟,儿童年龄阶段的不同,其脑波正常变化的范围也不同。因此在阅读儿童脑电图时,应特别注意年龄特点和生理上的变化。

  • 标签: 儿童年龄 脑电图 年龄特点
  • 简介:目的:研究部分性运动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特点脑电图(EEG)变化特征,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部分性运动性癫痫持续状态进行临床、脑电图及影像学观察.结果:本组10例脑电图均见到发作期或/和发作间期阵发性的电活动.结论:部分性运动性癫痫持续状态分析临床、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

  • 标签: 部分性运动性癫痫持续状态 临床特点 脑电图检查 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 简介:脑电图是用理代电子放大技术,从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描记出脑神经细胞的自发生物电活动,通过脑电图仪加以放大后记录的脑电波形.脑电图检查除能发现脑器质性病变外,主要反映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功能.虽然近10余年来神经影像技术CT和MRI等有长足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医师对患者颅内器质性病变的诊断能力,却始终不能替代脑电图检查对患者脑功能的判断.

  • 标签: 脑电图 诊断要点 癫痫 癔病 晕厥
  • 简介:目的:探讨散发型Creutzfeldt-Jakob病(sCJD)的临床、脑电图、弥散加权成像(DWI)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例sCJD患者的临床特征、脑电图改变和头颅磁共振DWI异常信号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脑电图均有特征性改变-周期性同步放电(periodicsynchronousdischarge,PSD),反复多次动态检查有利于提高阳性率;DWI病变主要分布于皮层及纹状体,DWI对于早期发现特异的皮层和基底节高信号优于传统磁共振的T1WI、T2WI及FLAIR技术.结论:脑电图及头颅磁共振DWI技术具有无创、快捷优点,有助于sCJD早期诊治.

  • 标签: 克雅病 临床特征 脑电图 DWI 诊断
  • 简介:脑电图是用现代电子放大技术,从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描记出脑神经细胞的自发生物电活动,通过脑电图仪加以放大后记录的脑电波形.脑电图检查除能发现脑器质性病变外,主要反映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功能.虽然近10余年来神经影像技术CT和MRI等有长足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医师对患者颅内器质性病变的诊断能力,却始终不能替代脑电图检查对患者脑功能的判断.

  • 标签: 脑电图 诊断要点 脑电地形图 参考 要求 读者
  • 简介:目的:观察24小时动态脑电图与视频脑电图对癫痫发作类型鉴别的价值。方法:242例患者进行24小时视频脑电监测,陪同家属做记录。结果由两名医师判定,一人关闭视频进行分析作为动态脑电组。一人打开视频分析作为视频脑电组。结果:242例患者中63例临床发作伴癫痫样放电,视频脑电监测后符合例数53例(84%),动态脑电监测后符合例数39例(61.9%),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视频脑电监测与动态脑电图对癫痫发作类型的鉴别有显著的差异,视频脑电图更准确。

  • 标签: 癫痫 视频脑电图 动态脑电图 诊断
  • 简介:目的: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检查对儿童癫癎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对252例儿童癫癎病人先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后,再行24小时动态脑电图记录,分别分析癎样放电的检出率.结果:24小时动态脑电图异常率为90.47%(228/252),癎样放电率为77.77%(196/252),并多在非动眼睡眠的Ⅰ、Ⅱ期出现.常规脑电图异常率56.74%,癎性放电29.76%.结论:24小时动态脑电图检查大大的提高了儿童癫癎的检出率.常规脑电图的非特异性改变检出率相对高.

  • 标签: 动态脑电图 脑电图 儿童癫癎 癎样放电
  • 简介:目的:探讨昏迷病人的脑电图监测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昏迷病人的脑电图监测记录结果及临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波型昏迷:61例(78%)死亡7例,β昏迷:1例(1%)预后良好,α-昏迷:2例(3%)均死亡,三相波:5例(6%)死亡3例,周期复合波4例(5%)死亡3例,平坦波:5例(6%)死亡3例,植物状态2例.结论:脑电图监测对昏迷病人的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 标签: 昏迷 脑电图 监测 预后
  • 简介:高血压病在临床上极为常见,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之一.本文收集了46例高血压患者的脑电图资料,现分析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本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38-62岁(平均5l岁)均属原发性高血压,病程≥5-10年10例,11-20年14例,>20年22例.

  • 标签: 高血压患者 脑电图分析 常见 高血压动脉硬化 高血压病 脑卒中
  • 简介:小儿脑电图的特征小儿脑电图特点主要是显示年龄的差异,小儿的脑部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完善,脑电图也不断成熟,小儿年龄阶段的不同,其脑波正常变化的范围也不同.因此在阅读小儿脑电图时,应特别注意年龄特点和生理上的变化.

  • 标签: 临床应用 小儿脑电图 儿童 年龄阶段 年龄特点
  • 简介:关于脑电图的术语,国际脑电图及临床神经生理学会联盟也曾设立专门委员会进行研究,并且于1965年正式发表脑电图统一术语试行方案.以后在此基础上不断增补完善,至1973年专门委员会又发表了脑电图统一术语修订版方案.新的修订方案一经问世,很快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特别是得到了各地临床脑电图学家的肯定和推崇,以至于修订方案延用至今.

  • 标签: 脑电图 临床 神经生理学 修订方案 增补 发表
  • 简介:目的:探讨癫痫、急性病毒性脑炎、热性惊厥(FC)与脑电图(EEG)关系。方法:记录166例8个月至6岁患儿EEG。结果:首次EEG异常率达90%,三天后复查EEG异常率达60%,在出现癫痫症状的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的EEG描记中,以低至中波幅慢波增多,呈弥散性或局限性异常者居多,出现癫痫样放电占50%,由热性惊厥引起的EEG变化,三天后复查EEG大都好转,部分患儿多次EEG检查出现发作性尖波,6岁后发热引起惊厥的患儿,最后诊断为癫痫。结论:在小儿发热引起的惊厥中,EEG的检查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项目,对了解脑功能状况、排除病毒性脑炎、癫痫、热性惊厥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 标签: 脑炎 癫痫 热性惊厥 脑电图
  • 简介:头部外伤是全身各创伤中常见的一种,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常被患者所重视。我院自1993年始对头部外伤及恢复期病人进行了脑电图观察,将100例资料完整的脑电图进行分析。目的在于了解外伤后脑电图的变化规律,为临床判断伤情,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脑电图 头部外伤 形态变化 临床表现 恢复期病人 治疗及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耍儿痉挛脑电图的临床意义及变异类型。方法:结合临床分析80例婴儿痉挛患者的脑电图。结果:80例患儿的脑电图72例异常,其中典型高度节律紊乱39例(39/80),变异型高度节律紊乱32例(32/80),局限性异常5例(5/80),异常率占90%(72/80)。结论:脑电图对耍儿痉挛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电图 高度节律紊乱 婴儿痉挛
  • 简介:在人的头部表面安放探查电极,借助专用设备(脑电图仪)进行百万倍放大,乃至获得大脑自发性生物电活动的记录图谱,称为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从脑电图学来看,探查电极的位置选择在头皮表面进行记录所获得的脑电活动,称为头皮脑电图(一般意义上即称脑电图):如果探查电极直接安放在大脑皮质表面、

  • 标签: 脑电图仪 检测结果 大脑皮质 生物电活动 头皮脑电图 专用设备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时脑电图的变化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13例急性毒鼠强中毒的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13例患者中正常范围内脑电图1例,轻度异常脑电图2例,均为轻度中毒患者。这2例患者的脑电图在一周后复查时恢复正常范围。5例中度异常脑电图均为中度中毒患者,在一周后复查时4例脑波恢复仪波,但仍有较多量的0波,复型慢波及阵发性尖波消失。另1例为6—7Hz的0波,并仍有少量的复型慢波及阵发性尖波。5例重度异常脑电图其中4例为重度中毒患者,1例为中度中毒患者。第一次复查时脑波虽有改善但仍可见复型慢波及阵发性高幅尖波。这10例中一重度异常脑电图的患者在3月后第二次复查时,其中8例脑电图恢复正常范围,另2例脑波虽恢复到8—9Hz的仅波,但仍有较多量的θ波及少量的复型慢波,阵发性尖波消失。结论:毒鼠强中毒患者脑电图的异常程度与中毒程度及临床症状相一致。其动态变化可反映病情的转归。提示脑电图检查可反映脑损害的程度,可为临床诊断,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 标签: 脑电图 毒鼠强 急性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