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LAK细咆恳液与SMMC-7721肝癌细胞按50:1混合,给BALB/C—nu裸小鼠背皮下注射含有5×10~6癌细胞;对照组只注射相同数量癌细胞,观察25d。对照组动物100%发生直径0.8~1.4cm大小肿瘤;实验组动物无1只有肿瘤发生,且

  • 标签: 人肝癌细胞 人LAK细胞 裸鼠 裸小鼠 工业研究 SMMC-7721
  • 简介:随着人类社会进步,生活、医药卫生条件改善与和平环境,寿命逐渐延长。WHO一份报告称发展中国家人平均寿命50年代为46岁,在90年代已上升为72岁,预计2020年将达到78岁。而发达国家目前人寿命男性已达76岁,女性80岁以上。65岁以上老年占人口比例10~12,且有日益增强趋势。

  • 标签: 老年人 用药问题 WHO 医药卫生 男性 家人
  • 简介:动物实验曾表明多抗甲素(PAA)有明显免疫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国产新药PAA抗肿瘤免疫作用机制,作者应用3H—TLR参入法研究PAA对正常人和食道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LP)和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影响。结果表明:1、食道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对PHA刺激LP反应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100μg.ml-1PAA对23例正常人和22例食道癌患者LP反应有直接剌激作用在促细胞有丝分裂剂PHA作用下,PAA促进正常人和食道癌LP反应浓度分别为100—1000μg.ml-1和

  • 标签: 多抗甲素 免疫功能 食道癌患者 抗肿瘤免疫 增殖反应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在藏酋猴中,寻找和克隆与人clock基因类似的基因。方法:提取藏酋猴外周血白细胞RNA,逆转录为全基因组eDNA,利用人clock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相关引物,克隆,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扩增得到1994bp核酸序列。该序列与人,苏门答腊猩猩,绵羊,小鼠,褐家鼠,原鸡和蟾蜍clock基因核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98%,94%,90%,90%,82%和75%。结论:藏酋猴基因组中存在与人clock基因相似的基因,该基因可能为藏酋猴clock基因。

  • 标签: 基因片段 克隆 CLOCK基因 核酸序列同源性 全基因组
  • 简介:本文应用单细胞细胞毒试验及形态学观察,研究PAA对外周血NK细胞活性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与靶细胞在体外结合迅速,15分钟,2及4小时无明显差异。食道癌患者PBL与靶细胞结合迟缓,各时间点结合率(B%)明显低于正常人。食道癌患者PBL杀伤率(K%)明显低于正常人。经PAA预处理后能增强食道癌患者PBL明显低下B%和K%,也可增强正常人PBLK%,但对正常人PBL

  • 标签: 活性作用 多抗甲素 NK细胞活性 食道癌患者 靶细胞 人外周血
  • 简介:目的:探讨睡眠期动态脑电图(AEEG)在癫痫诊断中作用.方法:利用AEEG对836例癫痫患者自然睡眠期脑电波变化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正常106例(12.7%),非特异性异常61例(7.3%),痫样波发放669例(80.0%),总异常730例(87.3%).痫样波出现于清醒期84例(12.5%),睡眠期408例(61.0%).睡眠期明显高于清醒期P<0.01.而睡眠期(NREMⅠ~Ⅱ期)占多数473/585例(80.7%).结论:癫痫和睡眠密切相关,通过自然和药物诱发睡眠,有助于提高癫痫脑电图阳性率,尤其是自然睡眠AEEG对癫痫定位诊断和分类更具有重要意义.对临床诊断困难非典型发作及各种不常见类型癫痫作用更加突出,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

  • 标签: 癫痫 自然睡眠 动态脑电图 AEEG 临床应用价值 清醒期
  • 简介:竹蚜(OregmatatakellaTakallaihi)又名“竹佛子”、“竹虱”,在民间作为抗哮喘单味偏方。实验证明:竹蚜对家兔气管平滑肌和十二指肠平滑肌有非常明显舒张作用,能降低和缓解Ach作用效果(降级66.34%);对气管平滑肌也能够降低Ach作用35.97%,对哺乳类动物有较明显降压作用,对蛙心有明显抑制效果。

  • 标签: 竹蚜 气管平滑肌 竹佛子 竹虱 舒张作用 降压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晕厥中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12导联Hoher)连续监测16例疑为心源性晕厥患者24小时内活动,记录晕厥发作情况。结果:16例患者晕厥发作15例,其中8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房颤伴预激综合症,2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心室停搏,心电图长R—R间期〉3S共46次,其中有18次晕厥发作。而房室传导阻滞〈3S有300次,对应时无晕厥发作。结论:24小时Holter对心源性晕厥病因有较大诊断价值

  • 标签: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 晕厥 心源性晕厥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眩晕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改变.方法:对48例老年缺血性眩晕TCD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V-BA血流异常占82.1%,颈内动脉分支血流异常占12.5%.结论:TCD是临床诊断缺血性眩晕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老年人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TCD 经颅多普勒超声 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癫痫和癔病中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癫痫50例,癔病30例进行EEG描记分析.结果:癔痫组异常发生率76%,癔病组异常发生率3.33%,癫痫病人EEG有明显特异波形,可出现棘波、尖波、棘-慢波综合、尖-慢波综合.癔病组EEG无明显改变.结论:EEG对于癫痫与癔病鉴别可提供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脑电图检查 癫痫 癔病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构建乳头瘤病毒16L1原核表达质粒,为下一步探讨蛋白表达以及蛋白功能研究作准备。方法:以临床HPV16阳性标本为模板,PCR扩增L1片段,L1片段经EcoRI和SalⅠ双酶切后,插入载体pGEX4T-1,转化JM109感受态细胞,平板筛选获得pGEX4T-1/HPVL1阳性质粒。通过酶切、测序验证质粒正确性。结果: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HPV16L1,并通过酶切、测序等方法验证其完全正确。结论:成功构建pGEX4T-1/HPVL1为今后蛋白表达和功能研究打好了坚实基础,为HPV16疫苗研究提供了有益支持。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16 质粒 构建
  • 简介:目的:对在LPS、TNF-α刺激下,β-防御素-2基因5'-端转录调控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将HBD-2基因5'-端上游序列连接入无启动子pEGFP-1质粒,构建了系列5'端缺失pEGFP-1/HBD-2报告质粒.pEGFP-1/HBD-2质粒转染细胞后给予LPS、TNF-α刺激,用RT-PCR检测pEGFPmRNA浓度.结果:显示HBD-2基因上游-241段有较强启动子活性;LPS、TNF-α刺激后,即使上游序列缩短至-241位点时,报告基因pEGFPmRNA表达量仍明显增高.说明HBD-2基因上游-241区域含有LPS、TNF-α刺激后激活转录因子作用位点.计算机分析表明-232/-222区域有一同源性极高NF-kB结合元件,提示NF-kB结合元件可能调控HBD-2增强表达.

  • 标签: 人β-防御素-2基因5-端 转录调控 序列分析 NF-kB结合元件 LPS TNF-Α
  • 简介:作者用DOCTOR-852程序在APPLE-Ⅱ微机上对33例冠心病人进行高频心电图检查,以52例健康作对照,分析其切迹、频谱及功率谱变化,结果如下:1.最高频率分布:冠心病组:频率范围31.24-113.27HZ,≥60HZ24例(72.7%),≥100HZ7例(21.2%),最高频率均值52.76HZ。对照组:频率范围0-10936HZ,HZ,60HZ14例(26.9%),≥100HZ1例(1.9%),最高频率均值40.22HZ。

  • 标签: 高频心电图检查 冠心病人 频率范围 功率谱 频率分布 切迹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在神经科中一些发作性疾病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英国牛津OXFORD16导联动态脑电图仪连续记录24小时脑电波活动。结果:480例发作性疾病患者中,REEG描记结果:正常脑电图309例(占64.4%);轻度异常脑电图171例(占35.6%);无1例出现痫样放电。AEEG描记结果:正常脑电图136例(占28.3%);轻度异常脑电图217例(占45.2%);中度及重度异常脑电图387例(占80.6%),均可以见到痫样放电。其中在睡眠检测中见到痫样放电占231例(占59.7%)。结论:AEEG在监测发作性疾病脑电异常活动方面明显优于REEG,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诊疗依据,我们应广泛应用。

  • 标签: 发作性疾病 动态脑电图(AEEG) 常规脑电图(REEG)
  • 简介:目的:了解轻度认知障碍老年症状特点,探讨轻度认知障碍记忆损伤及脑CT改变。方法:于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从医院附近家属宿舍区近200名53-79岁老年人中筛查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32例为患者组。选择同期记忆、认知检查等均正常健康者25为健康对照组,均自愿配合检查和量表评估。应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许淑莲主编临床记忆量表。用CT检测海马回钩间距、大脑横径及颞角宽度,计算海马指数(海马回钩间距/大脑横径)。结果:轻度认知障碍患者32例和健康者25均进入结果分析。患者组记忆等值量表评分结果及记忆商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CT结果显示,患者组海马指数和颞角宽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记忆损伤及脑CT变化,为轻度认知障碍临床诊治提供了较为客观指标。

  • 标签: 认知障碍 记忆力 体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EEG对脑干损伤性昏迷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对1987-1998年间,我们收集54例脑干损伤性昏迷病人,并进行了16只不同平面脑干实验性损伤家犬脑电图动态观察,分析。结果:初步获得具有诊断和判断预后价值特征性变化,结论:动态2脑电图观察对昏迷病人及脑干损伤病人诊断和预后有参考价值

  • 标签: 脑电图 脑干损伤 诊断 预后 E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