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发作性疾病进行脑电图动态监测,分析其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癫痫组25例,非癫痫组100例。对125例发作性疾病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结果脑电图异常者33例,异常率26.4%,癫痫21例、非癫痫性疾病12例。结论脑电图对于发作性疾病的病因分析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电图 发作性疾病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发作性疾病婴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探讨两者在婴儿发作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列为研究对象的发作性疾病婴儿和正常婴儿,分为癫痫发作组、非癫痫性发作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婴儿发作性表现后48h血清NSE及BDNF水平,分别与正常婴儿的血清指标进行比较,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癫痫发作组血清NSE及BDNF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癫痫性发作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非癫痫性发作组血清NSE及BDN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发作婴儿的血清NSE及BDNF水平显著升高。检测发作性疾病婴儿血清NSE及BDNF水平,有助于婴儿发作性疾病的分类诊断。

  • 标签: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婴儿 发作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癫痫和其他非癫痫发作性疾病采用视频脑电图检测(VEEG)的诊断价值。方法从我院随机抽选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6例癫痫及发作性疾病患者,按照检测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个小组,采用常规脑电图检测(EEG)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检测,采用视频脑电图检测(VEEG)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准确率相比,无明显差异;将两组患者的特异度对比得出,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上的研究意义。结论在对癫痫及发作性疾病进行诊断时,可以利用视频脑电图作相应的检测,准确率会有明显的提高,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癫痫 发作性疾病 视频脑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完整睡眠周期视频脑电图在儿童发作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19例具有发作性症状的儿童进行包括清醒及完整睡眠周期的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719例患儿平均记录2.8h。其中318例(44.2%)记录到临床事件,其中198例(27.5%)伴同步癫癎性放电。401例(55.5%)在监测中无发作,但288例(40.1%)有脑电异常。总异常率67.7%。结论:完整睡眠周期视频脑电图提高了检查阳性率,对儿童发作性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儿童 视频脑电图 发作性疾病 睡眠周期
  • 简介:目的:探讨64导长程视频脑电图(64-ChannelLong-termvideo-EEG)对癫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186例常规EEG无癎样放电患者分为临床癫癎组和可疑癫癎组进行长程VEEG监测并分析结果。结果:临床癫癎组癎样放电总发生率为71.4%,可疑癫癎组总发生率为32.2%。癎样放电最多出现于非快速眼动睡眠Ⅰ、Ⅱ期。各种发作类型癎样放电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程VEEG有利于提高癎样放电的检出率,对癫癎的诊断与分型具重要意义。

  • 标签: 癫癎 诊断 长程视频脑电图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对癫痫及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272例患者使用常规脑电图(EEG)与AEEG检查,并作比较.结果272例中EEG异常105例(38.60%),其中痫样放电48例(17.65%);AEEG异常174例(63.97%),其中痫样放电113例(41.54%).113例AEEG痫样放电中癫痫组87例,发作性疾病组26例,经χ2检验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01).结论AEEG可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在癫痫、发作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动态脑电图 癫痫 发作性疾病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我院癫痫及发作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探讨分析动态脑电图(AEEG)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60例癫痫患者的脑电图(EEG)与AEEG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并与60例非癫痫发作性疾病患者的动态脑电图(AEEG)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癫痫患者的EEG与AEEG的痫性放电检出率与总异常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癫痫组患者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患者经AEEG检查诊断后,痫性放电检出率与总异常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癫痫及发作性疾病患者采用动态脑电图进行诊断分析,能够有利于对二者疾病症状的鉴别,显著提高痫性放电检出率,为临床上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作出参考贡献,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 标签: 动态脑电图 癫痫 发作性疾病 诊断分析
  • 简介:表皮中的角质形成细胞通过桥粒和细胞间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屏障具有高度的抗张力性和稳定性(图1)。表皮底层细胞间的粘附更加可塑,通过形成间隙及新的结合,以适应表皮生长。基底膜区位于表皮下方,是粘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特化区域。一些特化的结构穿过基底膜将表皮锚定在真皮上,这些结构(基质)包括多糖和蛋白质(包括胶原纤维),它们相互联系构成大分子(粘附复合体)。

  • 标签: 大疱性疾病 细胞外基质 表皮生长 角质形成细胞 粘附细胞 胶原纤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表皮中的角质形成细胞通过桥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些细胞间物质所形成的屏障具有高度的抗张力性和稳定性(图1)。表皮底层细胞间的粘附更加柔韧,通过形成间隙及新的结合,适应表皮生长。基底膜区位于表皮下方,是粘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特化区域。一些特化的结构穿过基底膜将表皮锚定在真皮上,这些结构包括多糖和蛋白质(包含胶原纤维),它们相互联系构成大分子(粘附复合体)。

  • 标签: 大疱性疾病 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外基质 表皮生长 粘附细胞 胶原纤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