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其形态结构复杂,临床上疾病较多.教学中学生反映视知识点多而零散,难学难记.特别是许多结构很细微,结构紧密,分界不清晰,在标本上难观察到,活体上也难以辩认.

  • 标签: 医学教育 《视器》 实验教学
  • 简介:经皮穿刺心室腔内注射术,在临床抢救病人或人体解剖学专业灌注尸体常用。不宜损伤胸廓内血管、胸膜、肺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前区注射点在左侧第4或第5肋间间隙,距胸骨左缘旁开0.5-1.0cm处沿肋骨上缘刺入左心室腔。剑突下区点位于剑突左侧肋弓下1.0cm处,针尖朝心底方向,穿刺针与腹前壁成45℃角,刺入左或右心室腔内。本文就经皮穿刺心室腔内注射术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脏 心室腔 注射术 胸壁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多糖注射液对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SC,用活细胞计数法(CCK-8)检测黄芪多糖注射液促进大鼠MSC的增殖作用;在给大鼠体内肌注黄芪多糖注射液的第3、4天腹腔注射5-溴尿嘧啶核苷(Brdu),免疫组化检测MSC细胞的Brdu标记阳性率。结果三种高浓度的药液对MSC的增殖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停药后3~5d,黄芪多糖组Brdu标记阳性细胞率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黄芪多糖注射液具有促进MSC增殖的作用。

  • 标签: 黄芪多糖注射液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
  • 简介:现在医学院校的课程越来越多,传统课程的课时越来越少。如何对不同专业学生所学不同课程知识进行有机高效的教学成为日益凸显的教学难题。为此本文以模块教学改革为例,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索。

  • 标签: 模块式教学 解剖学 教学改革
  • 简介:目的总结腹腔镜脾切除的手术经验,探讨切割闭合在腹腔镜脾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我院肝胆外科24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取右侧斜卧位,运用超声刀、生物夹等多种器械游离脾周韧带,使用切割闭合处理脾门及脾胃韧带。结果24例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135.45±34.21分钟,平均出血量274.83±80.61mL,术中3例输血。术后2-3天进食,7天左右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日为8.24±2.01天。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腹腔出血、胰漏等严重并发症,有1例患者出现腹水,经补充人血白蛋白和利尿等对症治疗后治愈。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是安全可行的,灵活运用超声刀等器械游离脾周韧带,使用切割闭合处理脾门可简化手术操作,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腹腔镜 脾切除 切割闭合器
  • 简介:对初入校门的新生来说,学好人体解剖学,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如何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打好医学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医学逻辑思维方法,无疑成为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而解剖教师作为医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位医学基础课教师,应该肩负起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医学逻辑思维方法的责任。常规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往往认为人体解剖学的学习以背诵为主,并没有认识到人体解剖学知识在医学实践中的重要性。源于西方的教学模式一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的小组讨论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PBL原理,在实习课中穿插进行病例讨论,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人体解剖学推理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医学逻辑思维方法,深受学生的欢迎。

  • 标签: 人体解剖学教学 病例讨论式教学 逻辑思维方法 医学基础课 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
  • 简介:组织胚胎学是医学生首先接触的基础课之一,属于微观形态学科,内容抽象不易掌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另外,组织胚胎学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成绩。我们在实验课教学中采用参与教学模式,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实验课教学 组织胚胎学 教学模式 参与式 学习积极性 医学生
  • 简介:在临床专业研究生的断层解剖学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模块交叉渗透方式教学,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调动了研究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证明模块教学法具有一定优越性。

  • 标签: 断层解剖学 模块教学 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