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为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内二科 2018-2019 年收治的 40 例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及时抢救和精心护理,都转危为安,顺利出院。结论 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及临床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各种症状,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 左心衰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内外的各种商检、检疫以及疾病预防控制等样品越来越多,涉及产品质量仲裁和突发性化学污染事件案例时有发生,对检验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客户对检验结果提出投诉时,检测人员一定要有质量意识、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要能够证明检验结果准确可靠,因此,做好理化实验室的质量保证工作成为实验室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在简要论述实验室质量保证技术的基础上,阐述了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的手段和方法,检测人员熟练运用适宜的质量保证技术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必要的技术手段。

  • 标签:  检测结果 质量保证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浅析 护理干预对预防前列腺术后尿失禁 的 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126 例进行前列腺手术的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 n=63 )与观察组( n=63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的护理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进行前列腺手术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尿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 ] 前列腺手术患者 综合护理干预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  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早期功能锻炼配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的效果。方法收集了 2017年 3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疾病护理; 6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联合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治疗后实验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步行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功能锻炼配合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针灸治疗;早期功能锻炼;肢体功能恢复    脑卒中指 [1]的是因急性脑动脉阻塞或破裂,引起到全脑或局部神经功能障碍超过 24h或死亡,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以及蛛网膜下出血等。相关研究资料证实 [2],我国每天脑卒中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该疾病的死亡率非常高,存活患者的致残率高达 75%左右,脑卒中复发率约为 45%。为了进一步研究早期功能锻炼配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的效果,收集了 2017年 3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了 2017年 3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上述患者经 CT检查确诊,并与 [3]脑血管学会的临床诊断标准相吻合,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或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60例对照组,其中, 32例男, 28例女,患者年龄 41~77岁,平均年龄为( 45.3±5.2岁), 33例脑梗死, 27例脑出血。 60例实验组,其中, 37例男, 23例女,患者年龄 40~79岁,平均年龄为( 48.1±3.2岁), 29例脑梗死, 31例脑出血。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肢体功能障碍等方面,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60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给予改善血液循环、活化剂、提高脑细胞代谢等药物治疗,并指导患者正确的卧姿、坐位与直立平衡以及正确步态等常规疾病护理。     6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具体方法:     1.2.1针灸醒脑开窍法:选择患者极泉穴、内关穴、尺泽穴、三阴交、委中穴刺入以患肢抽动为宜,上星透百会、人中穴至流泪为宜,点刺不留针。    矩阵针灸:选择患者完骨穴( 2)、颞穴( 2)、四中穴,配合肢体的太冲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血海穴、环跳穴、合谷穴、外关穴、曲池穴,留针 30min,每天清晨一次。下午取患者天柱穴、完骨穴、风池穴,留针 20min。     1.2.2康复训练采用神经异化技术,通过促进技术,重点锻炼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此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尽可能控制与防止患者肢体痉挛。维持训练关节活动度与良肢位摆放,每关节至少活动 2次, 20min/次。     1.2.3医疗体操结合患者肢体功能的具体恢复情况,可以针对性选择三期医疗体操,上期、中期以及偏瘫期, 1次 /d医疗体操,保证 5次 /w。     1.2.4坐位、站位训练以及步行训练每天在专业治疗师的指导下,锻炼患者的坐位平衡能力、站位平衡能力,以及步行能力,训练 1h/d。每天可以由患者家属协助,帮助患者进行各项训练。     1.2.5 作业治疗结合患者上肢护肤功能,针对性的设计不同训练方法,结合患者兴趣、能力等进行不同的作业治疗。比如说,接球、抛球、翻牌、插积木等训练,进一步锻炼患者手部功能,至少进行 3次 /w训练, 30min/次。在整个早期康复治疗过程中,持续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锻炼。     1.2.6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必须以热情、积极、主动的护理态度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需求与心理变化,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避免患者情绪波动,充分认识健康生活与健康心理的关系。     1.3观察指标选择运动功能积分评定法 Fugl-Meger,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对患者 ADL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选择 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步行能力,包括患者站立情况、辅助步行、监视步行、卧床、轮椅等级别。     1.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分析,组间进行 t检验、 χ2检验,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积分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非常相近, P> 0.05,无显著差异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步行能力情况分析实验组患者步行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研究以及现代医学实验证实,通过针灸方式能够有效扩张血管,进一步促进脑血管建立侧支循环,提高血浆纤溶活性,有效改善患者血液粘稠情况,抑制血小板大量聚集、降低红细胞聚集性,改善肢体循环以及脑部循环,使病灶部位得到充足血供,促进血栓溶解,加强新陈代谢能力,激发细胞活性,有效促进上下运动神经的恢复。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之后,可以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流程,它能有效调动脑组织的残余细胞,调动其发挥脑组织代偿功能,促进脑组织机能重新恢复与再建,减少伤残程度。同时脑卒中患者易出现抑郁、恐惧、焦虑等异常心理状况,面对患者的心理障碍,必须加强心理护理,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多使用鼓励性、安慰性语言,帮助患者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加强与医生、护理人员的配合。通过本文研究证实,治疗后实验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步行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4结论    脑卒中患者通过科学合理的进行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患肢的功能恢复,防止关节挛缩和变形。在良好心理状态下,配合早期功能锻炼以及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从而减轻心理障碍,其有效性是药物不可替代的。对患者能早日回归社会、家庭甚至回归职业,消除焦虑、抑郁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2, 29(6):379-380.     [2]许琳琳,郭根平,王珏,等.脑卒中后偏侧感觉障碍的康复进展 [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1(1):30- 3l.     [3]林滨,李中元,吴成晖,等.运动模仿训练对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及 ADL 的疗效 [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 20(9):665- 66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胰腺癌围手术期应用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以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治疗的胰腺癌患者 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采用掷币随机法,将之分为两组,各 30例,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 胰腺癌围手术期应用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可加快术后康复,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 胰腺癌 围手术期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联用白蛋白与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的研究。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7 年 4 月至 2018 年 11 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来开展研究,患儿共计 102 例。在对患儿进行分组的过程中,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儿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各 51 例。在对患儿进行资料的过程中,对照组患儿采用茵栀黄颗粒与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开展治疗,观察组患儿则采用联用白蛋白与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进行治疗。以此为基础对对照组患儿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并对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相关指标进行检查和对比。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联用白蛋白与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的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有效率方面,明显较对照组患儿高(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联用白蛋白与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可以很好的提升患儿的治疗效率,帮助患儿更快的恢复健康。

  • 标签: 白蛋白 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 新生儿黄疸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