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头颈肿瘤放疗病人营养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为时间基准,在我院所有头颈肿瘤放疗患者当中,随机收集5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和主体,将其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患者。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后者采用营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头颈肿瘤放疗的治疗过程当中,采用营养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适合在临床进行实施和开展。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放疗 营养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评估健康教育在头颈肿瘤患者放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研究病例选取我院收治的头颈肿瘤放疗患者3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患者分成两组进行护理研究,组别包括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病例人数为15例,对照组患者放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患者则加强了健康教育路径干预,研究对比最终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度以及依从性均明显提高,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最终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得到较大改善,组间指标数据差异值较大(P<0.05)。结论:对头颈肿瘤患者放疗护理过程中及时开展健康教育路径干预,能够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管理质量,及时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认知度和依从性,从而减少患者放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帮助患者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放疗护理 健康教育路径 生存质量 价值评估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头颈肿瘤放疗患者黏膜急性放射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8年10月至次年10月一年期间在我接受治疗的头颈肿瘤放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护理,实验组则使用优质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黏膜急性放射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发现(P<0.05),二者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头颈肿瘤放疗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并能够减少黏膜急性放射反应的发生,具有推广和使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头颈部肿瘤放疗 黏膜急性放射反应
  • 简介:【摘要】 :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在头颈肿瘤患者放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76 例头颈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38 例,对照组行一般放疗护理,观察组行临床路径护理,对照两组护理应用效果 。 结果:观察组 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降低 , P <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对头颈肿瘤患者在放疗治疗中配合临床路径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控制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 标签: 临床路径 头颈部肿瘤 放疗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研究探讨头颈肿瘤放疗所致放射性皮炎的护理方法与效果 。方法:选择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80 例头颈肿瘤放疗致放射性皮炎患者为观察对象,以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实施基本护理方法,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 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疼痛 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 P <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对头颈肿瘤放疗致放射性皮炎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方法,可有效改善皮肤疼痛症状,提高护理效果 。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放疗 放射性皮炎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头颈肿瘤放疗患者的皮肤管理工作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8名患有头颈肿瘤的患者确认患者接受了化疗。按照患者接受化疗治疗期间皮肤管理的不同方式方法对其进行分组研究其中应用常规管理模式实施皮肤管理的患者共34人分入普通组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管理的34名患者深入研究组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情况判定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实践观察可知,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实施皮肤管理的患者组护理人员在护理质量评分水平上相对更高,评分水平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进行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水平,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应当在此类放疗患者的皮肤管理中,优先考虑应用这种护理方式。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头颈部肿瘤 放疗 皮肤管理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营养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在头颈肿瘤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4月我院90例头颈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组,并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结果:本研究中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规范化护理管理的应用能够帮助头颈肿瘤放疗患者缓解其放疗期间的不适,提高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

  • 标签: 营养规范化护理管理 头颈部肿瘤 放射治疗 营养状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头颈鳞癌放疗患者负性情绪现状,对具有负性情绪患者进行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放疗科住院收治的32例头颈鳞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运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T)对患者心理痛苦进行筛查,对DT≥4分患者评估患者心理焦虑程度,给予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出院时再次评估。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72%的患者DT≥4分;其中44%的患者轻度焦虑;22%的患者中度焦虑;6%的患者重度焦虑,干预后心理痛苦温度计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干预后患者心理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头颈部鳞癌  负性情绪  放疗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低剂量对比剂在多排CT头颈血管造影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9.01-2020.01年)收治的头颈血管造影患者(n=60例),分为两组,试验组(n=30例):采用低剂量对比剂模式,对比组(n=30例):采用常规剂量方式,对比两组头颈血管成像对比剂的CT值(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以及大脑中动脉M1段)。结果  试验组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以及大脑中动脉M1段CT值均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

  • 标签: 低剂量对比剂 多排CT 头颈部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口 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放疗期间 的口腔护理方案, 为减少患者的痛苦以及实现更好的护理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选取本院 20 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此次 研究,纳入标本的 时间介于 为 2018年 03 月 -2019年 07 月,对 20 例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总结合分析,主要进行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和进行功能训练,通过拍片的方式观察肿瘤的变化情况。 结果 20 例口 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全部顺利完成肿瘤的放射治疗,提高了自身生活质量,减少了复发的可能性。 结论 将 优质的护理服务应用于 口 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过程中,可促使其相关临床症状得到更为良好的改善,其生活质量亦会随之大为提升,也会相应的对护理服务给出更高的评价 。

  • 标签: 口 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放疗 生活质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颈 头颈 3D-CTA与 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4 月收治的头颈 CTA 检查诊断为血管疾病患者 4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0 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 , 病变血管进行 3D-DSA 检查 , 并将患者 3D-CTA 图像融合于血管造影机中 , 分别将 2D-DSA 和 3D-DSA 图像进行融合对比 , 验证 CTA 与 DSA 图像位置准确度、血管直径、病变大小的差别。对照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将头颈 3D-CTA 融于血管机,利用 3D-CTA 实时引导并完成介入治疗相关操作结果: 观察组患者头颈 CTA 与 DSA 影像融合与 2D 、 3D-DSA 影像的匹配度准确。对照组患者例头颈 CTA 图像可以成功的应用于神经介入操作过程中 3D 路图的实时引导 , 准确完成介入手术。两组患者造影剂使用量分别为 (66.3±5.8)ml 和 (105.7±11.4)ml, 接受射线照射剂量分别为 (925.1±97.8)mGy 和 (1780.0±305.4)mGy 。结论:   3D-CTA 影像融合技术对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治的准确度高;并且影像融合技术能够引导神经介入操作。在提高医师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射线辐射量和造影剂使用量 , 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术前护理对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7年 3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 60例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术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加强术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恶性肿瘤手术优良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恶性肿瘤 术前护理 手术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用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晚期恶心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实验组(实施舒适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收集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在生活质量上均有一定表现,但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时,采用舒适护理可以更好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舒适护理 晚期恶性肿瘤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于恶心肿瘤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62例患者进行分组(双盲法)研究,乙组和甲组,各31例。乙组以常规护理为主,甲组以人文关怀护理为主,比较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结果:甲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环境适应力评分、躯体运动评分、人际关系评分、心理状态评分都优于乙组(P<0.05)。结论:于恶心肿瘤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可提高生活质量,并可改善负性情绪。

  • 标签: 恶性肿瘤 护理 人文关怀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恶性肿瘤护理中人文关怀护理的实施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76 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方式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开展,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评估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并进行对比。 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 SAS 评分、 SDS 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 ,统计学差异明显。 结论: 恶性肿瘤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恶性肿瘤 人文关怀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操作。方法 此次的研究资料源于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所接受的肿瘤科患者128名作为调查对象,并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4名;在护理期间,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而实验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结果 在采用了人文关怀护理之后,患者的抑郁与焦虑评分取得了显著的降低,实验组的满意率为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