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冬凌草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又名冰凌草、山香草、六月凌等,主产于河南省,是当地药农创收的主要药用植物,在河北、陕西、甘肃等省亦有分布。冬凌草因其抗菌消炎、抗癌等实用功效,已成为著名的民间药物,并且在临床中也得到了一定应用,例如抗乳腺癌、抗白血病、抗黑色素瘤等。冬凌草一般于夏、秋二季茎叶旺盛时采割,晒干,这时其有效成分含量更高。

  • 标签: 冬凌草 植物资源 抗癌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制抗癌止痛散外敷治疗肝癌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肿瘤科2017年9月至2020年8月门诊和住院的符合肝癌疼痛诊断标准的病人把符合标准的患者92例进行研究分析,46例实验组自制抗癌止痛散外敷治疗同时配合口服吗啡治疗,46例对照组口服吗啡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同时辩证内服中药。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就两组实验对象在各研究点针对疼痛缓解情况、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等进行客观评分比较。结果:自制抗癌止痛散外敷组治疗后疼痛缓解明显优于仅口服吗啡组(P

  • 标签: []自制抗癌止痛散 吗啡 肝癌疼痛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 ] 中医学衰落到今天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中医治病有效率低、重现性差,这是客观事实。导致中医治病有效率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医对疾病的微观病因认识不清,因此中医对疾病的诊断模糊性大,精准性差;二是对中药的微观作用机理认识不清,选用药物模糊性大,针对性差。中医学的特征就是“模糊”,模糊诊断和模糊用药。由于宏观证候(外)与微观病因(内)是“一对多”的关系,所以中医治病只能采用“黑箱试错法”和排除法,逐步摸索调整方剂,以期出现理想的疗效。但是许多西医疾病的治疗不能使用这种方法,恶性肿瘤就是典型的例子。笔者提出的“双符合理论”和“中医药抗癌四项原则”初步克服了模糊诊断和模糊用药,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明显疗效,更加符合精准医学的原则,并为中医药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思路和方法。

  • 标签: [ ]精准医学 模糊诊断 模糊用药 双符合理论 中医药抗癌四项原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解析计划免疫月龄前发生麻疹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海淀区有关医院收治84例小于 8 月龄的麻疹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例数选取时间为 2018 年4月至 2020年 4 月期间,解析 84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资料。结果:全部患儿均有出疹、发热等症状,83.33%的患儿具有口腔麻疹沾膜斑,95.24%的患儿浮现卡他症状,较多的患儿出现腹泻、呛咳症状,并发症较多,病情发展迅速。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预防非计划拔管中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方法 入组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在本院就医的170例留置管道患者,都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入院治疗,2020年6月后入院的85例归入试验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2020年6月前入院的85例归入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分析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结果 非计划拔管率试验组(1.18%)显著低于对照组(8.24%),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能有效预防非计划拔管,有大力推广价值。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非计划拔管 留置管道
  • 简介:【摘要】:目的:  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实施效果探究。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0年5月-2021年1月收入的经人流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计划生育健康指导;研究组接受延续性计划生育健康指导,对比预后效果。结果:对比两组人工流产患者对计划生育知识掌握能力良优率:研究组良优率(100%),对照组良优率(91.11%),(p<0.05);经过指导后,两组对象的生活质量指标得到改善,研究组结局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对人工流产对象予以术后延续性计划生育服务指导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人工流产患者对计划生育知识掌握度较高,建议推广。

  • 标签:   人工流产 计划生育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实施效果探究。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0年5月-2021年1月收入的经人流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计划生育健康指导;研究组接受延续性计划生育健康指导,对比预后效果。结果:对比两组人工流产患者对计划生育知识掌握能力良优率:研究组良优率(100%),对照组良优率(91.11%),(p<0.05);经过指导后,两组对象的生活质量指标得到改善,研究组结局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对人工流产对象予以术后延续性计划生育服务指导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人工流产患者对计划生育知识掌握度较高,建议推广。

  • 标签:   人工流产 计划生育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致肿瘤内科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肿瘤内科PICC置管患者,人数为100人,本次实验在2020年5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5月。在本次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应对所选100例肿瘤内科PICC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所选患者中非计划性拔管出现情况,并分析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因素。结果:全面分析本次实验,在所选100例肿瘤内科PICC置管患者中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患者共计8人,占比为8.00%;是否使用高浓度药物、导管留置时间、置管位置、患者年龄等因素均与肿瘤内科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结论: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明确是否使用高浓度药物、导管留置时间、置管位置、患者年龄等因素对肿瘤内科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应对。

  • 标签: 肿瘤内科 PICC置管 危险因素 非计划拔管
  • 简介:摘要: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药具工作在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避孕药具是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要物质保障,药具工作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开展避孕药具管理工作,能够确保为育龄群众提供质量可靠、安全有效的避孕药具。

  • 标签: 避孕药具 计划生育 服务 问题 举措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在婴幼儿计划免疫接种过程中的适用性。方法:本研究所涉及的主体是110例于我院进行计划免疫接种的患儿,病例选择时间段为2021年4月-2022年3月,遵循奇偶数法将患儿完成研究组与参照组组别的划分,每一小组涵盖患儿各计55例。运用常规护理方式实现对参照组患儿的护理,运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实现对研究组患儿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护理前后患儿依从性评分。结果:对比研究发现,研究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患儿家属更高,且护理后研究组患儿依从性评分对比参照组患儿更高,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表示为P

  • 标签: 婴幼儿 计划免疫接种 社区综合护理干预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计划生育服务指导教育对于人工流产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出我所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采用常规护理的52例人工流产患者,将其作为A组,另选出在此基础之上采用计划生育服务指导教育的52例人工流产患者,将其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在护理后其计划生育知识总知晓率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人工流产患者来说,运用计划生育服务指导教育,可以促进其把握更多计划生育相关的知识,可推广。

  • 标签: 计划生育服务指导教育 护理 人工流产 效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患儿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的78例深静脉置管患儿中的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深静脉置管患儿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7例,发生率为7%(其中PORT为4例,占发生率57%;PICC为3例,占发生率43%)。结论 通过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 标签: 儿童 深静脉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患儿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的78例深静脉置管患儿中的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深静脉置管患儿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7例,发生率为7%(其中PORT为4例,占发生率57%;PICC为3例,占发生率43%)。结论 通过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 标签: 儿童 深静脉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