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非计划撤机风险因素与护理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非计划撤机风险因素与护理策略研究

王艳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032

【摘要】目的:探究将风险管理方案应用于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非计划撤机风险控制护理中,对临床应用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造成的影响,分析其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时间段,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开展实验,在我院中随机抽选8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录入实验中将所有患者个体资料进行数据对比,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设置样本量为40。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分析两种护理方式的有效性。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0.00%,实验组为90.00%,两组具有显著的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非计划撤机风险控制护理工作进行改善时,选择风险管理方案,能够降低医患纠纷和医患矛盾事件的发生,对于改善护理质量和加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非计划撤机风险控制护理来说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护理风险防范预案;连续性血液净化;应用评价;护理满意度

由于连续性血液净化内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并且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从而在开展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时难度较大,很容易出现医患纠纷,甚至受到患者攻击等危险状况[1]。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通过全面且有效的方式,对护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发现和识别,并提出相应对策的一种管理方案[2]。本次研究探究将风险管理方案应用于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非计划撤机风险控制护理中,对临床应用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造成的影响,分析其临床实际应用价值,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择时间段,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开展实验,在我院中随机抽选8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录入实验中将所有患者个体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后对其进行数据对比分析,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设置样本量为40。实验组中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为(23:17),患者年龄信息区间值为25-68岁,患者年龄均值为(45.9±4.1)岁。对照组中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为(21:19),患者年龄信息区间值为26-70岁,患者年龄均值为(46.2±3.9)岁。

所有患者个体资料在纳入实验前,均由我院医务人员进行资料统计,确认患者不存在其他器质性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患者的个体状况良好,具有随访耐受性,患者的相关资料录入Excel表格统计分析后未见明显差异,可比性良好(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包含告知留置的过程和需注意的事宜,监测生命体征等。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防范预案:

1、在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时,需要建立完善的连续性血液透析护理小组,对其中的所有成员进行有效的专业培训,其中包括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基础知识和观察要点,等所有人员在考核合格后可进行有效护理。

2、在对患者进行导管置入时,置入的位置可以决定率出率以及速度,在这种状况下,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当注重与中心静脉穿刺,成功率保证一针见血,这样能够避免反复穿刺导致患者出现的内皮损伤,引发非计划撤机。

3、而在对患者进行卧床护理时,每次治疗前需要做好患者意识和心理状态的评估,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则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为患者解释治疗的必要性和相关治疗流程,并告知患者的各种不适反应,患者家属需要做好相应的协同护理,这样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若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则可在患者或家属的同意下,做好有效的约束措施,避免患者在躁动中拔管导致非计划撤机。

1.3评价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的表格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同时记录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患者投诉、医患纠纷、护理操作失误。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实验数据选择SPSS22.0For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收集校正。本次研究统计操作由同组检验人员开展,计量资料(年龄、评分值)选择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治愈率、有效率、满意度)选择X2值进行检验,以P<0.05作为数据差异界限,说明统计学差异存在。

2结果

2.1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表1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状况

3讨论

风险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安全教育,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消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避免风险发生[3-4]。而随着近年来现代人群对护理要求的不断提升,现代护理人员的工作状况也在不断变化,这也增大了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所以做好患者的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处理,是保证患者在接受各项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时效果良好且具有较高安全性的重要方式[5]。所以想规避各项护理操作时的风险,就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引导护理人员不断转变思想,以达到优化的安全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在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非计划撤机风险控制护理工作进行改善时,选择风险管理方案,能够降低医患纠纷和医患矛盾事件的发生,对于改善护理质量和加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非计划撤机风险控制护理来说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顾雯.连续性血液净化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的疗效对比[J].上海医药,2019,40(16):28-30.

[2]王冬,康文忠,王悦.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急性重症中毒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心理月刊,2019,14(15):197.

[3]李爱华,龙海燕.风险流程管理提高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5):164-167.

[4]黄凤英.连续性血液净化中患者相关凝血风险及护理预防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1):112.

[5]刘芳,史玲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非计划撤机风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0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