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针刺素髎为主及口服去病片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与西药组,每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

  • 标签: 为主治疗 即时疗效 原发性痛经
  • 简介:目的:讨心理因素与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的关系。方法:观察60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针刺治疗前采用自制的信任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针灸疗效的信任程度;以直观模拟标尺法(VAS)让患者评估针刺时的紧张度;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评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评估患者的个性特征。记录针刺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来评估疗效。对心理因素与痛经疗效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典型相关的分析方法。结果:治疗后痛经程度分级、疼痛程度分值、疼痛持续时间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人格因素中的恃强性(r=0.6797)、紧张性(r=-0.5906)与疗效指标中的疼痛持续时间减少值(r=0.9042)的标准化系数最大;心理因素指标与痛经疗效的典型变量之间的整体相关系数均偏低。结论: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与患者人格因素中的恃强性和紧张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心理因素在针刺治疗过程中不起主导作用。

  • 标签: 心理因素 原发性痛经 得气 针刺镇痛
  • 作者: 周艳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针灸推拿学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7期
  • 机构:内蒙古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中蒙医院,内蒙古 满洲里021410
  • 简介:目的:探究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治疗应用温针灸疗法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6-2021.7患者80例,科学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西药控制和温针灸疗法治疗,研究了解患者治疗后身体状态,分析治疗前后子宫和血清疼痛相关指标,两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经期疼痛缓解为39例占比97.50%,与对照组的80.00%相比明显高。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和血清疼痛相关五项指标差异不大。治疗后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治疗中结合病症情况对症治疗,通过温针灸疗法帮助改善患者子宫状态,降低患者的身体疼痛介质,整体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可以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温针灸疗法;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浮针疗法和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3例。浮针组采用浮针治疗;温针灸组采用温针灸治疗,穴取肩髑、天宗、阿是穴等,两组均配合功能锻炼。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两组疗效及活动相关性疼痛评分(VAS)、肩关节活动范围(ROM)受限度及综合评分。结果:浮针组基本痊愈率为27.3%、总有效率为97.0%,温针灸组分别为6.1%、75.8%,浮针组疗效优于温针灸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ROM受限度及综合评分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01);浮针组对VAS、ROM受限度及综合评分的改善均显著优于温针灸组(P〈0.001)。结论:浮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疗效较为显著,操作简便,依从性较好。

  • 标签: 肩关节周围炎 浮针 温针
  • 简介:膝骨性关节患者经过眼针双肾、膀胱、下焦穴和体针内外膝眼、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鹤顶穴连续治疗10次,疼痛消失,观察随访1月未见膝痛。眼针、体针合用,治疗膝关节可取得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眼针 体针
  • 简介:目的:比较电针配合西医综合疗法与单纯西药综合疗法对突发性耳聋患者不同频率听力损害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28例(32只患耳)和西药组30例(34只患耳)。针药组采用电针配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电针主穴选择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西医疗法使用扩血管药物、促进神经功能药物、缓解内耳水肿药物和高压氧综合治疗;西药组单纯采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1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及电测听评定,并进行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测。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50.0%(16/32),西药组为55.9%(19/34),两组疗效相当(P〉0.05);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在250Hz、500Hz和1kHz水平,两组电测听数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恢复(均P〈0.01);在2kHz水平,针药组在治疗1疗程、2个疗程后较治疗前电测听数值有显著改善(P〈0.05,P〈0.01);在4kHz水平,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测无异常。结论:电针配合西医综合疗法与单纯西医综合疗法对于突发性耳聋的低频听力损害均有效,高频听力损害均无效,对中频听力损害,电针配合西医综合疗法优于单纯西医综合疗法。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神经性耳聋 电针 听力 不同频率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对高脂血症小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清洁级昆明小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各40只,针刺组和药物组各20只。除正常组外采用高脂饮食饲料喂养制备高脂血症小鼠模型。造模第15天检测正常及造模动物各20只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时针刺组开始电针双侧"丰隆""曲池""三阴交"穴10min,每日1次,连续干预10d;药物组灌服辛伐他汀,每日1次,连续10d。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血清TC、TG、LDL-C、HDL-C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第15天,模型组小鼠血清TG、TC、LDL-C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HDL-C含量低于正常组(P〈0.01)。治疗10d后,针刺组、药物组小鼠血清TG、TC、LDL-C以及MDA、ET含量均低于模型组,血清HDL-C、NO含量以及SOD活力高于模型组(P〈0.05,P〈0.01),且针刺组的改善作用优于药物组(P〈0.05,P〈0.01)。结论:针刺治疗能够调节高脂血症小鼠血脂代谢,抵抗脂质过氧化,并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 标签: 高脂血症 针刺疗法 脂代谢 抗氧化 自由基 血管内皮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KOA)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经筋刺法、理筋手法、动力灸疗法治疗78例确诊为KOA的患者,并参照《骨关节诊治指南》评价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显效28例(35.8%),好转45例(57.8%),总有效率为93.6%。结论:采用三联外治法(经筋刺法+理筋手法+动力灸)治疗KOA有相互促进协同效果,证实了三联疗法是治疗KOA有效的综合疗法之一。

  • 标签: 经筋刺法 动力灸 理筋手法
  • 简介:目的:观察太极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住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神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太极针法组)30例,对照组(常规针刺组)30例,每日1次,治疗至出院时结束。利用周围性面神经治疗结果评分表(Portmann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疗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总体疗程缩短,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极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疗效指数优于常规针刺,且可明显缩短治疗疗程。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炎 太极针法 常规针刺
  • 简介:Kneeosteoarthritis(KOA)isachronic,pro-gressiveandcumulativedisease,whichpertainstothedomainofrheumatisminvolvingthebonesandjoints.Theparoxysmisfeaturedbyalternationofacuteandchronicpain[1].Theeffectivenessofthetreatmentwith

  • 标签: 中医学 针灸学 针刺 分筋术 治疗 膝骨性关节炎
  • 简介: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膝骨性关节治疗作用。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电针配合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电针穴取犊鼻、内膝眼、梁丘等,穴位注射穴取梁丘、血海、阳陵泉等;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同观察组)。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活动范围、主动屈伸、步行能力、日常动作及总积分方面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38/4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2%(30/41)(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电针 水针
  • 简介:目的:观察艾灸疗法在改善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肽物质方面的作用,探讨艾灸治疗VD的部分机制。方法:87例VD患者随机分成艾灸组(43例)和西药组(44例)。艾灸组隔附子片灸百会,悬灸神庭、大椎;西药组口服吡拉西坦素片,经4个疗程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智能检查量表(HDS)、智能改变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与学习记忆相关脑脊液中的活性物质生长抑素(SS)、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结果:艾灸组总有效率为81.4%(35/43),优于西药组的63.6%(28/44)(P〈0.01)。两组治疗前后HDS、MMSE与ADL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P〈0.01),艾灸组MMSE、ADL量表评分改善优于西药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脑脊液SS、AV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艾灸组治疗后SS、AVP水平与西药组比较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艾灸无论在改善临床症状积分还是在调控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肽物质方面均优于口服吡拉西坦素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艾灸 生长抑素 精氨酸加压素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针灸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屈伸肌群的功能进行分析。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针刺取穴主要为内膝眼、鹤顶、犊鼻等,推拿治疗主要手法为法、揉法、拿法、擦法及关节被动运动等;对照组口服芬必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评定、JOA评分以及等速测试系统评估结果。结果:①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36/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两组疗效相当(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②两组患者等速测试示,峰力矩(PT)、总功(TW)、平均功率(AP)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P〈0.01),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均P〈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膝骨关节患者屈伸肌肌力、做功等,其疗效优于口服芬必得。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针灸疗法 推拿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观察艾灸对膝骨性关节患者疼痛、僵硬、功能障碍等症状的疗效,评价艾灸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9例膝骨性关节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31例)和安慰艾灸组(28例),分别将治疗艾炷和安慰艾炷粘贴在内膝眼、犊鼻、阿是穴处给予艾灸治疗,每次每穴3壮,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6周,统计治疗3周、6周时的疗效,并于治疗结束后6周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骨关节调查量表(WOMAC)、46m最快步行时间评价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使用UT-325数字温测仪记录膝关节疼痛最明显的治疗点艾灸前后温度变化。结果:艾灸组治疗3周、6周及随访时WOMAC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P〈0.001);安慰艾灸组随访时僵硬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6周及随访时,艾灸组较安慰艾灸组疼痛、僵硬、功能障碍评分下降更明显(P〈0.01,P〈0.05)。艾灸组治疗6周后46m最快步行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而安慰艾灸组治疗后改善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艾灸后治疗点温度为(49.81±3.10)℃,安慰艾灸组为(40.98±1.67)℃,两组均较治疗前局部皮肤温度明显升高(P〈0.001,P〈0.01),艾灸组温度升高更明显(P〈0.001)。结论:艾灸可明显改善膝骨性关节患者疼痛、僵硬、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艾灸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对进与electroacupuncture(EA)和温暖的艾灸包括地对待的尖锐痛风的关节上的效果的探查客观。70个盒子被使随机化进治疗组(48个盒子)的方法,在哪个EA+warming艾灸被使用;并且控制了组(22个盒子),在哪个,用番红花作原料而制成的植物盐基为口头的管理被规定。在在处理的1个功课处理以后的统计结果组织的结果:28个盒子被治好(58.33%),改进的18个盒子(37.50%)和全部的有效的率是95.83%。在控制的组:12个盒子(54.55%)被治好,改进的8个盒子(36.36%)和全部的有效的率是90.91%。二个组的治疗学的效果是基本上一致的,没有重要不同(P>0.05)。但是,有关到副作用,在与EA+warming对待的组没有任何有毒的副作用艾灸,和在与用番红花作原料而制成的植物盐基对待的组的出现率是40.91%。没有任何副作用,结论Electroacupuncture+warming艾灸完成好治疗学的效果。

  • 标签: 电针 艾条温和灸 综合治疗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 简介:目的:评价齐刺法结合雷火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的,临床疗效,以期更好地推广应用于临床方法:将98例退行性膝关节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选取犊鼻、内膝眼、阳陵泉、血海、梁丘、足三里、阴陵泉、膝阳关,针刺40min后各穴进行雷火灸20min。对照组只针刺,不进行雷火灸。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两组均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僵硬程度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总有效率为93.9%(46/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5/4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膝关节僵硬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齐刺法结合雷火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临床有效,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为一种更佳的治疗选择。

  • 标签: 膝关节炎 齐刺法 雷火灸
  • 简介:目的:探讨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类风湿性关节(rheumatoidarthritis)随机分为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组(A)和针刺拔罐不发泡组(B),两组均为1日1次,10天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其总有效率。结果:针刺拔罐发泡疗法与针刺拔罐不发泡法组的愈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82%(45/55)vs18.18%(10/55),P〈0.01],针刺拔罐发泡疗法与针刺拔罐不发泡法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36%(53/55)vs69.09%(38/55),P〈0.05]。结论: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疗效明显优于针刺拔罐不发泡。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针刺法 拔罐法 发泡法
  • 简介:目的:探讨电针百会、足三里治疗抑郁症的免疫机制。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观察组、电针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每组28例。电针观察组穴取百会、足三里;电针对照组穴取太冲、三阴交、内关、神门;药物对照组给予百优解口服。在治疗前后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1)。电针观察组痊愈2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2例;电针对照组分别为0例、16例、12例、0例;药物对照组分别为1例、17例、7例、3例,临床疗效等级分布提示电针观察组有较好的疗效(P〈0.05);3组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TNF-α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观察组疗效优于电针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3种治疗方法都能清除性细胞因子IL-1β及IL-6,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 标签: 抑郁症 针刺疗法 百会 足三里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