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规律血液透析患者的身体营养状况是实现患者充分透析重要条件之一。所以科学的有计划的健康饮食指导,并且根据个人的具体营养状况给予针对饮食建议。从而纠正患者及家属对饮食治疗错误认识,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

  • 标签: 规律血液透析 饮食 指导
  • 简介: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是指发生在早老及老年时期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主的脑变性疾病,晚期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病位在脑。从瘀血来探讨其发病原理及其规律

  • 标签: 老年性痴呆 瘀血 原理 规律
  • 简介:目的:通过文献分析了解针刺治疗神经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概况及选穴规律。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及OvidGateway中检索1999.2014年间所有与针刺治疗神经吞咽困难相关的中英文文献。把纳入文献的数据。如患者平均年龄、选穴、疗程、疗效及随访等情况录入MicrosoftExcel2010数据表。结果:共纳入51篇文献,涉及4606位患者。针刺治疗神经吞咽困难平均疗程24.8d,平均留针时间26.2min,平均总有效率91.2%。廉泉、风池、风府和翳风为最常用的经穴,占经穴总数的63.4%。金津、玉液为最常用的经外穴,占经外穴总数的45.9%。使用步页次较高的经脉依次是任脉、足少阳胆经及足阳明胃经,占涉及经脉的63.3%。结论:针剃对神经吞咽困难的疗效良好,选穴以康泉、风池、风府为主,多位于任脉、胆经及胃经这些与咽喉项部紧密联系的经脉上。

  • 标签: 针刺疗法 吞咽困难 文献 选穴
  • 简介: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主症的腹腔脏器疾病的总称,它是以急性剧烈腹痛为特征,并伴有胃肠功能紊乱或急性全身症状(中毒、体液紊乱和休克)等一系列表现,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多发病,具有起病急、发病快、病情重、变化多和病因复杂等特点。包括的病种甚广,在外科范围中,较常见者为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急性肠梗阻、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胰腺炎等。

  • 标签: 急腹症 中医药 治疗规律
  • 简介:目的探索功能消化不良的中医临床用药规律及其证素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文献来源,统计2007年1月—2016年12月间符合要求的治疗功能消化不良的方剂,运用SPSSStatistics20.0和SPSSModeler15.0分析其用药规律及证素分布。结果治疗功能消化不良的常用药为甘草、白术、茯苓、柴胡、半夏、陈皮、枳壳、党参、白芍、厚朴。治疗功能消化不良的常用药物种类为理气药、补气药、消食药、化湿药、清热药。功能消化不良的主要病位在胃、脾,同时涉及肝,主要的病证素为气滞、气虚、热、阳虚、血瘀。常用的药对是柴胡和川芎、柴胡和郁金、白术和莱菔子、白术和枳实、白术和麦芽,常用的角药为柴胡—白芍和枳壳、白术—麦芽和六神曲、白术—麦芽和茯苓、白术—山楂和陈皮、柴胡—香附和白芍。治疗功能消化不良的基本方为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枳壳、白芍、柴胡、陈皮、厚朴、半夏。结论功能消化不良病位主要在胃、脾,同时与肝相关,病多为气滞、气虚和热,夹有阳虚和血瘀,用药以理气、补气为主,导滞清热化湿为辅,其基本方为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枳壳、白芍、柴胡、陈皮、厚朴、半夏。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药 数据分析 用药规律 证素
  • 简介:  类风湿关节炎(RA)是自身免疫失调性疾病,已为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属中医学"顽痹"、"历节病"范畴.由于其病势缠绵难愈,病机本虚标实,证候寒热错杂、痰瘀互结,给中医临床辨证带来殊多困难.笔者通过累计316例活动期RA的科研病历分析,以期探讨中医证候分型与ESR、ASO、CRP、RF,以及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临床辨证分型提供有规律的客观参考依据.……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活动期 中医证型 临床分析
  • 简介:产后"多虚、多瘀、易寒、易热",故产后病治疗重在补虚化瘀祛邪,产后调养以药膳为佳。纯补纯攻均非产后病所宜,因为补虚有留瘀之弊,化瘀有伤正之忧。补虚当以气血为重,然气血之虚,有轻重缓急之异,故用药须分主次。攻邪务辨邪之属性,谨守平和。化瘀不但要善于选用既能活血,又能兼顾脏腑生理解剖特点的引经报使药物,而且应注意攻逐不能太过。产后用药,还应注意解表不可过于发汗,攻里亦当削伐有度,清热慎用芩连,温里谨投桂附,消导之品不可重用。

  • 标签: 产后病 组方规律 用药特色
  • 简介:所谓经方,就是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之方。在详细总结经方用药精准、药味简洁等特点的同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抓主证、用主方,随证加减,以及关注方后注释等使用经方的基本规律,以便更准确有效地使用经方,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经方 精准 简洁 抓主证 用主方
  • 简介:有的人认为,只要睡7个小时,白天和晚上都是一样,人们因此按着自己的爱好尽量在晚上活动或娱乐,第二天上午再睡觉。对于每一位珍视自己健康的人,我们要忠告他,不要迷途不返了!这是长寿学者胡夫兰在《延长人的寿命的艺术》一书

  • 标签: 人体生物钟 节律 睡眠时间 长寿 精神健康 自然规律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进入病人角色后,其需要的层次就会发生变化。突出表现为病人的某些生理需要上升,安全需要更为突出,爱和所属感更为迫切,自尊和自我价值感容易受挫,自我实现需要常常被压抑。在患病的过程中,如果一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消极情绪。

  • 标签: 活动特点 病人心理 自我价值感 自我实现需要 生物医学模式 需要的层次
  • 简介:肝硬化腹水是临床重症,西药联合中药辨证治疗在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腹水消退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单用西药治疗。为探讨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近5年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文章,从中筛选出设有西药对照组及生化检验数据的38篇文章进行统计,探讨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肝硬化腹水 用药规律 臌胀
  • 简介:目的了解大承气汤类方主治病症规律。方法查找《中医方剂大辞典》,得到78首类方元,根据原方出处记载,从“中医病”、“西医病”、症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大承气汤类方主治“中医病”23种、“西医病”4种、症状78种。结论大承气汤类方古代多主治外感热病,现代多用治急腹症,其症状最多见便秘(或腹泻、大便秘泄不调)、发热(及其伴随症状)、从胸至腹的胀满疼痛,舌苔黄、黑,舌质红绛,脉以实、数、沉、滑最多见。

  • 标签: 大承气汤 类方 主治
  • 简介:目的:回顾1949~2007年针灸文献,探索针灸治疗不孕症用穴和治疗方法的规律。方法:根据《中国现代针灸信息数据库》数据,采用计量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三阴交、关元、中极、子宫应用频次为最,治疗方法以针刺和针药并用为主。建议三阴交、关元、中极、子宫,作为针灸治疗不孕症基础方,并随证选穴。结论:针药并用治疗不孕症可以提高疗效。

  • 标签: 针灸疗法 不育 女性 文献计量学 评价研究
  • 简介:目的:利用现代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方法,挖掘郑钦安的用药规律,为深入研究郑钦安的临床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提供统计学依据。方法从《医理真传》与《医法圆通》中收集组成明确的方剂。利用Excel建立方药数据库,采用SPSS17.0和clementine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双变量相关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方剂来源医著不少于3次者15种,来源于《伤寒论》的方剂最多,为42首。使用频次不少于10次的中药32味,排在前10味的中药主要是桂枝汤和四君子汤的药物组成。相关系数大于0.2的药对30对。关联规则分析提取出84条规则。聚类分析得出6组药和7对核心药对。结论发现郑钦安在用药上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法宗伤寒,推崇仲景;(2)辨分二纲,药有阴阳;(3)善补脾胃,协和营卫;(4)配伍灵活,用药圆通。

  • 标签: 数据挖掘 郑钦安 用药规律
  • 简介:通过对《温病条辨》药物整理研究,探讨吴鞠通治疗湿温类温病的用药配伍规律,发现吴氏治疗湿温病,重视就近祛邪的同时治疗以中焦脾胃为主,注重祛邪的同时又注重顾护人体的真阴真阳。通过对方药的分析,为临床湿病的辨治提供一定参考,但对于方药的具体应用指征尚需进一步从症状与药物的对应关系进行挖掘分析。

  • 标签: 温病条辨 祛湿方剂 配伍规律
  • 简介:《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出自敦煌遗本,后经张大昌先生献给中医研究院,对研究汤液经法、伤寒论的演变传承,及经方的用药组方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文章通过对《辅行诀》五脏补泻方、汤液经法五行图、二十五味药表的对照、比较、分析,重点以肝脏补泻方为例,初步阐释了《辅行诀》中五脏补泻方的组方用药规律

  • 标签: 辅行诀 汤液经法图 组方规律
  • 简介:目的:研究《临证指南医案》中柴胡运用规律及特色。方法:采用自行研发的"医案查询统计分析系统",对《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柴胡的运用从症状、病机、方药等方面,采用频次计数法挖掘整理。结果:检索出相关医案49则,涉及症状有46种,主要为脾胃病证、肝胆及其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妇科病证等;病机总频次为74次,主要与脾胃病证有关和肝胆病证相关;与柴胡配伍的药物有80味,主要为当归、甘草、白芍药、人参、陈皮、白术、茯苓等。结论:在《临证指南医案》中使用柴胡的特色是:柴胡可配伍芍药、当归、白术、茯苓等药物疏肝胆以调和肝脾;柴胡配升麻可升举下陷之清阳,具有升提中气之效,在案中用于便后下血,中气下陷坠肛而痛、久泻等证的治疗;柴胡可以通过疏肝解郁、补益中气而用于内伤发热的退热。并在《温热论》中在小柴胡汤和解的基础之上进行加减,创立和解凉血祛瘀、和解温里、和解行气等法治疗温热病热入血室证。

  • 标签: 《伤寒论》 《临证指南医案》 《温热论》 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