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自拟疏肝和散治疗不和证的疗效。[方法]将78例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9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自拟疏肝和散;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吗丁啉;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4.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疏肝和散治疗不和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痞病 肝胃不和证 疏肝和胃散 吗丁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利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病患者进行干预的作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22年2月至2203年2月之间接收的病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进行差异性治疗,对照组选用常规四联疗法,研究组基于此实施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比各组的治疗结果。结果:首先调查两组患者在Hp根除率方面的数值水平对比结果,经统计比较显示,研究组的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统计各组治疗前以及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症状积分,经横向以及纵向对比显示,治疗前两组数值差距并不大,干预后研究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最后,从治疗有效率方面对比,经计算分析可知,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水平更高(P<0.05)。结论: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可以大幅提升治疗效果,并且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积分,作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胃痞病 中医综合疗法 疗效
  • 简介:中医认为食管反流与湿、热二邪有关。笔者经多年临床总结,运用甘淡和法加减,遵循宜降则和的法则,甘以养胃生津,淡以利湿去热,对于治疗食管反流的吐酸、嘈杂等症,疗效颇高。本文通过一临床病例,简述甘淡和法的临床应用指征及方法。

  • 标签: 甘淡和胃 胃食管反流 吐酸 嘈杂
  • 作者: 钟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医学
  • 创建时间:2022-11-18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2期
  • 机构:重庆市荣昌区广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400000
  • 简介:食管反流指的是因为患者食管连接部功能异常,抗反流防御机制明显降低,酸性或者非酸性或者十二指肠内容物发生反流,进入食管,从而引发不适症状。临床中,一般会采用双倍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对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中关于食管反流的治疗标准尚未统一,通过现有西医药物治疗,停药后疾病会反复发作、症状无法明显改善、副作用较大。中医中药可以通过整体调节,辨证论治,可弥补西医药物的治疗缺陷,获取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治疗策略
  • 简介: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reflexdisease’GERD)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率在西方国家非常高,流行学调查结果发现,美国和欧洲的发病率达到75-20%。我国患病率明显低於西方国家,但在北京、上海两地流行学调查结果却相对较高,可达5.77%。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药调理 西方国家 调查结果 流行病学 消化系统
  • 简介:食管反流是目前消化科门诊就诊率极高的一种疾病,西医认为食管反流(GERD)是、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泛酸、烧心等症状和食管黏膜、口腔咽喉、气道等组织的损伤,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西医采用抑酸药及促胃肠动力药治疗,虽能达到一定的临床效果,但临床复发率高达70%~80%。中医认为该病以失和降、气上逆为总的机。肝升肺降促进脾运纳及脾胃的升降,从而保证胃肠功能的正常发挥。其机除了与脾胃升降失调相关外,与肝肺升降失调亦有密切关系。辨证应以肝、、肺、脾、胆关系为重点,强调从“气”论治该病。此外中医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运用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看病的同时更注重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力求标本同治,彻底治愈该病,最大程度降低本复发率。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从“气”论治 缓解症状 复发率
  • 简介:乳腺囊性增生又叫乳腺小叶增生,一般好发于30~49岁的妇女。我们将我院乳腺科2007年度1—8月份本病患者依次抽取146例(乳腺瘤、癌变及各种急慢性炎症除外),进行治疗观察,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囊性增生/中医药疗法 @消痞丸
  • 简介:目的:评价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6例食管反流病患者以2∶1比例随机分为中药组144例和西药组72例。中药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西药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疗程均为8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内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疗效。结果:中药组和西药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4.20%和72.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1.14%和5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食管反流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在改善内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方面亦具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辨证论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食管反流在中医内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期间接收并诊治的 112例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并分为对照组( 56例)和观察组( 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而观察组则给予中医内科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96.4%)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78.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内科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食管反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每组各30例,中医组给予中药煎剂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西医组给予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经过两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中医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低于西医组,中医治疗效果优于西医,P<0.05。结论中医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食管反流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 奥美拉唑 疗效
  • 简介:摘 要:本文旨在分析包根晓治疗包如的学术思想。包如就是由于人体当中的三根与七素相互平衡状态被打破,巴达干偏盛与赫依、希拉等相交搏之后产生恶血与黄水,最终会引起食欲不振、嗳气、反酸等临床症状,是一种聚合型慢性疾病。在蒙医当中,认为胃溃疡、胃炎等疾病都可归入到包如范畴当中,属于消化系统比较差行间的疾病。蒙医对于包如的认识历史比较悠久,且在临床治疗中也获得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包根晓对包如的学术思想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

  • 标签: 胃包如病 学术思想 治疗效果 辩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