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利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痞病患者进行干预的作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22年2月至2203年2月之间接收的痞病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进行差异性治疗,对照组选用常规四联疗法,研究组基于此实施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比各组的治疗结果。结果:首先调查两组患者在Hp根除率方面的数值水平对比结果,经统计比较显示,研究组的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统计各组治疗以及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症状积分,经横向以及纵向对比显示,治疗两组数值差距并不大,干预后研究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最后,从治疗有效率方面对比,经计算分析可知,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水平更高(P<0.05)。结论:在治疗痞病的过程中使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可以大幅提升治疗效果,并且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积分,作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胃痞病 中医综合疗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度电击伤患者的院急救方法与护理对策,并应用于实际急救中,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作用。方法 选取75例重度电击伤患者进行伤势辨别、急救处理、入院信息记录、心理护理等急救和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对重度电击伤患者的院急救与护理的实施,其中显效23例(30.67%),总有效率(90.67%)。结论 经过对重度电击上患者的院急救与护理,稳定了患者的病情,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急救措施的及时实施,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了家属和患者的肯定,为抢救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实践证明,急救和护理措施有效可行,可以在临床急救中应用。

  • 标签: 重度电击伤 院前急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胃溃疡患者实施康灵胶囊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1年7月–2023年7月内就诊的30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0例,雷贝拉唑钠)和实验组(150例,康灵胶囊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收集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血清白细胞介-6(IL-6)显著更低、血清(GAS)显著更低,满意度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灵胶囊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可以有效减少胃溃疡患者促炎因子水平,减少血清,改善胃肠激素水平,提升治疗满意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胃溃疡 胃康灵胶囊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
  • 简介:摘要:蒙医学把慢性胃炎包括在“衰病”范畴,蒙医认为本病起因主要由于“巴达干”偏盛客于内并与“希拉”、“赫依”相搏,导致火衰败,进而功能紊乱所致。内镜诊断是目前对衰病进行诊断的主要方法,其可以直接观察到胃黏膜的变化,包括炎症程度、腺体萎缩情况、肠上皮化生等。通过内镜诊断,医生可以对衰病的病情进行准确评估,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手术(laparoscopic gallbladder surgery,LC)中使用超声引导下锯肌阻滞(serratus anterior block under ultrasound guidance,SPB)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5月-2022年5月的LC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随机双盲法均分为A组(全麻)和B组(全麻+SPB),对比两组效果。结果:B组术中使用麻醉药物数量[瑞芬太尼(1042.67±218.56)μg、丙泊酚(498.67±72.35)mg]、术后镇痛指标[补救镇痛率(20.00)%、按压镇痛泵次数(3.12±0.56)次、镇痛满意度评分(8.56±0.87)分]优于A组(P<0.05);切皮5min两组HR、MAP对比(p>0.05),切皮后5minB组HR(76.23±10.84)次/min、MAP(86.94±9.62)mmHg低于A组(P<0.05);静息时、活动时B组术后2h、12h、24h、48h疼痛评分低于A组(p<0.05);B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8.57%低于A组的31.43%(x2=5.714,p=0.016)。结论:LC中使用SPB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高。

  • 标签: 超声引导下 前锯肌阻滞 腹腔镜胆囊手术 术后疼痛评分 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开展急救护理时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94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经抽签将94例患者分为个性组与对照组,47例/组,对照组施以普通护理,而个性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个性化护理,比较急救时间、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个性组急救时间与出诊反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个性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个性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院急救时施以个性化护理,能更好的缩减急救时间与出诊反应时间,提升急救成功率,进而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实际需求,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诊 个性化护理 急诊成功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硝唑、干扰凝胶联合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8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单用甲硝唑栓,观察组则加入干扰凝胶。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差异,并比较两组炎症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血清炎症指标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硝唑、干扰凝胶联合应用有着较高的疗效与安全性,可有效改善慢性宫颈炎患者的炎症反应,可推广使用。

  • 标签: 甲硝唑栓 干扰素凝胶 慢性宫颈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胱抑C在糖尿病肾功能检测中的价值和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3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间段33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采集样本检测胱抑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不同指标在筛查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胱抑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胱抑C联合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敏感性、特异性明显高于血清胱抑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P<0.05)。结论:血清胱抑C能够提高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在糖尿病肾病筛查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临床诊断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胱抑C在糖尿病肾功能检测中的价值和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3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间段33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采集样本检测胱抑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不同指标在筛查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胱抑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胱抑C联合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敏感性、特异性明显高于血清胱抑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P<0.05)。结论:血清胱抑C能够提高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在糖尿病肾病筛查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临床诊断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洛卡因联合红细胞生成对肾性贫血患者贫血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 82 例肾性贫血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1 例。对照组用促红细胞生成治疗,观察组用亮氨酸联合促红细胞生成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贫血指标 [红细胞 (HCT)、 血红蛋白 (HGB)、 血清铁蛋白 (SF)、 血清白蛋白 (HSA)]、 炎症指标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C 反应蛋白 (CRP)、 白细胞介-1β (IL-1β)],以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治疗后, 两组的 HCT、HGB、SF 和 HSA 水平均高于治疗, 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亮氨酸联合红细胞生成治疗泌尿系贫血是安全的,可以增加血红蛋白、红细胞和铁蛋白的水平,并有助于减少红细胞生成的量,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安全性高。

  • 标签: 左卡尼汀 促红细胞生成素 肾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毒症MHD肾性贫血患者联合使用罗沙司他和rhEPO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3月-2023年3月的尿毒症MHD肾性贫血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双盲法均分为A组(rhEPO)和B组(rhEPO+罗沙司他),对比两组效果。结果:B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95.00%、5.00%优于A组的77.50%、7.50%(x2=5.164、0.213,p=0.023、0.644);治疗后B组贫血指标、炎性因子指标、铁代谢指标优于A组(p<0.05)。结论:尿毒症MHD肾性贫血患者联合使用罗沙司他和rhEPO改善贫血和炎性反应症状效果更佳。

  • 标签: 罗沙司他 重组人促红素 尿毒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治疗有效率 贫血指标 不良反应发生率 铁代谢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采取二甲双胍联合胰岛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照组给予胰岛治疗,研究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临床总有效率及妊娠结局。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结局 胰岛素 二甲双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医护一化模式优化中医辨证施护在膝痹中医护理方案中实施中的效果。方法:本次选择我科住院的80例患者,时间为2022年1月份至2022年12月份,分成甲组和乙组,甲组提供常规中医护理模式,乙组医护一化模式对膝痹患者提供中医辨证施护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乙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护理满意度更高P

  • 标签: 医护一体化模式 中医辨证施护 膝痹 中医护理 效果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抗凝和溶栓治疗前后,联合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D-D)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AMI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各50例,均取自2021年1月-2023年1月。分别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的血浆hs-CRP、Fib、D-D及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入院时AMI患者血清D-D、Fib、hs-CRP、cT-nI、Myo水平明显升高(P<0.05);较入院时,治疗6h后,AMI患者血清D-D、hs-CRP、cT-nI、Myo水平明显提高,Fib明显降低(P<0.05);治疗24h后,D-D、Fib、Myo水平明显下降,hs-CRP、cT-nI达峰值(P<0.05);治疗48h后,患者D-D、Fib、hs-CRP、Myo、cT-nI水平均呈快速下降(P<0.05)。结论:AMI患者发病后的凝血功能异常,同时可出现不同程度心肌损伤。临床联合检测hs-CRP、Fib、D-D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可为早期诊治AMI患者提供科学指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心肌损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