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水平能够有效反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整体水平,而水质微生物检验是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监测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菌落总数等各类微生物指标,是监测水质环境质量的主要内容,反应着局部地区的卫生状况与水质环境。而水质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是明确局部水源的微生物风险的主要依据,也是保障用水安全、降低肠道传染病传播风险的关键。本文主要就水质微生物检验进行分析,并提出部分质量控制举措,以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部分思路。

  • 标签: 水质环境 微生物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药品安全是人们一直关心的重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药物检测和质量控制也尤为重要。测量不确定度是评估药物试验和试验结果可靠性的最重要依据,有助于提高药物试验和试验过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本文中,解释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含义,检测单位明确了质量控制的难点和优化方向,对药物进行了检测,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水平。并分析了其具体应用测试中的测量不确定度。

  • 标签: 药检 测量不确定度 评价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药物检测仪器在药物治疗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对药物质量的干预作用,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为进一步开展药物质量控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本研究中,2019年1月为研究的初始阶段,2020年1月为研究的最后阶段。随机完成临床常见药检样品的采集。共收集了520个药物测试样本。进行比较分析。针对所包含的药检数据,分析影响药检数据偏差的因素,完成改进措施的制定。结果: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相关色谱法这两种测试方法得到的测试数据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质控后药检结果与质控工作开始前质控工作相比的偏差率。工作启动显着减少,质量控制应用可以有效降低药物测试偏差率。质控前后药检结果存在显着差异,p

  • 标签: 药检 检测结果 质量控制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对于一个检验检测机构而言,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受到标准化改革的影响。然而在标准化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人们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相关的检验检测机构能够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检验的质量和效果。所以,针对标准化管理在检验检测机构当中产生的价值和作用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必要性,它可以引导检验检测机构朝着标准化管理的方向前进。本文主要针对该课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措施。

  • 标签: 检验检测 标准化管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低离子聚凝胺技术与盐水检验法在输血检验中的表现。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100例输血患者进行研究。在本次实验中,所选患者均接受输血检验,研究人员以双盲对照原则为依据对所选患者实施分组,对照组所选50例输血患者采用盐水检验法,实验组所选50例输血患者采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检验阳性情况及准确率情况,并加以对比。结果:对照组所选患者中检验阳性人数共计1人,占组内患者人数的比例为2.00%,实验组所选患者中检验阳性人数共计10人,占组内患者人数的比例为20.00%,两组患者检验阳性率数据加以分析,差异较大,(p<0.05);对照组所选患者中检验准确人数共计35人,占比为70.00%,实验组所选患者中检验准确人数共计46人,占比为92.00%,分析两组检验准确率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输血检验中的表现优于盐水检验法,其在提高检验阳性率及检验准确率方面成绩显著。

  • 标签: 输血检验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 盐水检验法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实验中,选取300例被确诊为小儿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多种检验,包括血液检查、痰培养、酶联免疫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经过对所有患儿进行临床检验后确认其中绝大多数为肺炎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其中以肺炎支原体阳性数占比最高,血液检查后,C反应蛋白(10.78±1.82)μg/L,白细胞计数(17.62±3.37)×109/L,血沉(32.26±4.16)mm/h,血小板计数(294.24±4.83)×109/L。结论:通过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实施多种检查可以准确帮助判断具体病症情况,并可以为后续针对性的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小儿支气管肺炎 支原体感染 检查方法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生化检验在当前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疗效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40名糖尿病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中作为观察组,并选择该时间段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以及2h糖耐受均异常于对照组,对照组相对而言更加正常(P<0.05)。结论:血液生化检验方式可以有效的应用在糖尿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且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血液生化检验 糖尿病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常规检验中干化学法及尿沉渣法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时段内尿常规检验患者60例,均接受干化学法及尿沉渣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干化学法检验定量红细胞阳性率比尿沉渣法高,同时尿沉渣法检验定量白细胞阳性率高于干化学法,但两种检验方法联合检测定量红细胞、定量白细胞阳性率均更高(P<0.05)。结论:尿常规检验中干化学法及尿沉渣检验法具有各自的优势,两种检验方式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检验准确率,进而为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干化学法 尿沉渣 尿常规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生命学科处于十分迅猛的发展阶段,其包含两个基础学科,即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这两个学科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生物化学理论及相关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临床检验工作中,在对相关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除了应用生化检查能够直接或间接获取结果外,在检验科室中生化试验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能够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在相关疾病的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相关知识的分析进行生物化学重要性的探讨。

  • 标签: 临床检验 生物化学 重要性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病诊治中血脂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将本院收入及诊治的3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实验组资料,将同期本院收入接受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参照组资料,血脂检验均应用于两组受检者,统计和研究两组受检者的血清三酰甘油(TG)检测值、总胆固醇(TC)检测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值、载脂蛋白(APOA-1)检测值、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三酰甘油(TG)检测值、总胆固醇(TC)检测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值、载脂蛋白(APOA-1)检测值较参照组健康体检者对应数据值更高,P

  • 标签: 心脑血管 疾病诊治 血脂检验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常规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检出率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本院确诊缺铁性贫血患者(n=30)、地中海性贫血患者(n=30)及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n=30)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临床研究。采集三组全血样本后行血常规检验。统计三组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性,分析贫血检出率。结果:(1)血常规检验结果:缺铁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者RBC、MCV、MCHC、Hb均低于健康者,差异显著(P<0.05);缺铁性贫血者RDW高于地中海性贫血及健康者,且RBC、RDW、MCV、MCHC、Hb均高于地中海性贫血者,差异显著(P<0.05);三组MCH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2)检出率分析:贫血总检出率、缺铁性贫血及地中海性贫血检出率均达90%以上。结论:血常规检验的实施,可在分析受检者血红细胞相关检验指标数据差异后,实现对贫血患者病情的有效筛查及鉴别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性贫血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技术对住院患者感染控制工作的应用效果及准确性。方法:选取2020年度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200例,按照常规控制感染方法与微生物检验技术将其随机分组,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研究对象,每组患者人数保持一致。利用观察对比的方法,研究住院患者采用这两种控制感染方法之间的效果差异。结果: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的观察组患者在轻度感染占比、中度感染占比、重度感染占比和感染率方面的数据,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控制感染方法的对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住院患者的感染控制效果及准确性,使患者免受额外的疼痛折磨,令患者的身体状况尽快改善,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控制感染方法。

  • 标签: 微生物检验技术 感染控制 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人员以其所在医院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的选择来源,选取肾内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之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组,同时选择同时间段内来医院接受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为健康人组,,给予两组患者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观察检验结果中两组患者尿糖、尿微量白蛋白的具体数值,并统计糖尿病组患者尿糖、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率。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水平显著较高,尿糖的阳性率为85.00%,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率为66.67%,健康人组则未出现检测结果呈阳性者。结论: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可以较为明确的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给出提示,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尿糖,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强对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对提高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实际价值。方法:本次实验任务开始后,于其中纳入120例存在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采用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检验将其分为两组,即甲组、乙组,前者组中应用RT-PCR法,后者则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并分析其具体检测结果。结果:经过检验后发现,乙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甲组,(P<0.05)。结论:通过在病原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加强对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阳性检出率。

  • 标签: 病原微生物检验 分子生物学技术 阳性检出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在甲状腺肿瘤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收治的患者疑似甲状腺肿瘤患者。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从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中选取100例,对所有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测定技术进行诊断,分别为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技术,同时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以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测定技术应用后,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甲状腺球蛋白个数相比,放射免疫测定技术的监测指标低于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P<0.05)。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应用后,阳性准确率、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75.36%)、(22.73%)、(66.67%)。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后,阳性准确率、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1.03%)、(68.18%)、(91.03%)。相比后者优质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甲状腺肿瘤患者生化免疫检验时,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效果明显,可在今后检验中加大推广及应用力度。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生化免疫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对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开展时间2020.01月-2020.12月,实验对象为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选取2020.1-06月期间的微生物样本为对照组(n=200,实施常规管理模式),选取2020.7-12月期间的微生物样本为观察组(n=200,实施全面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样本检验准确性,并分析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控制因素。结果:观察组样本质量检验准确性96.00%高于对照组90.50%(P<0.05);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人为、环境、设备、样本与试剂,观察组实施针对性对策干预后影响因素得到明显控制。结论:影响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控的影响因素比较多,需加强对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的控制措施,以此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疾控中心 微生物实验室 质量控制 因素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