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景脉法灵活机动.多取寸口.又灵活应用趺阳脉候脾胃.少阴脉候心肾.少阳脉候三焦.人迎脉候胃与六腑,危重证及复杂病证多部位脉诊合参。

  • 标签: 仲景 三焦 少阳 杂病 六腑 少阴
  • 简介:摘要 :张仲景临床用药谨慎灵活,对后世用药多有启发。麦冬使用历史悠久,应用范围广泛。本文以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为基础,参考相关文献,对景方中麦冬的用法加以探讨 ,以资临床参考。

  • 标签: 仲景 麦冬 运用
  • 简介:摘要 :张仲景临床用药谨慎灵活,对后世用药多有启发。麦冬使用历史悠久,应用范围广泛。本文以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为基础,参考相关文献,对景方中麦冬的用法加以探讨 ,以资临床参考。

  • 标签: 仲景 麦冬 运用
  • 简介:通过对景三黄汤文献记载的追本溯源,以及宋校《金匮要略方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医心方》五书所栽景三黄汤具体内容的对校,发现宋校各书景三黄汤的文本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参考资料来源广泛,内容庞杂,而宋人校书时未对这些资料进行统一整理校勘;这些医著年代久远,几经翻刻,可能存在手民之误,或不同时期社会习用词语有异;宋人校勘各书所花费的精力不同,精粗有别。由此可见,重要中医典籍传世本在成书过程中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当今中医学界有必要对其中核心内容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为中医,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文本。

  • 标签: 仲景三黄汤 文献考证 对校
  • 简介:经方系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尤以医圣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笔者每览景之《伤寒杂病论》,未尝不慨然叹其匠心之独运,用意之深邃。区区姜夏二味药,却因病机的变化组成了不同方名,不同剂型甚至不同煎煮、服用方法的方剂,于是欲一探其究竟,偶有一得,求证于同道。

  • 标签: 半夏 生姜 干姜 小半夏汤 类方
  • 简介:明代常熟名医缪淳,名希雍,号慕台,以医术闻名于当时,对后世医学发展有较大影响,故被《明史》列入《方技传》。他在青壮年时就远离家乡常熟,“因之周览吴会,薄游七闽,历齐鲁燕赵之墟,纵观乎都会之大,返策秣陵,浮江西上,涉云梦,溯三湘而人豫章”,踏遍了明室江山半壁。长期侨居浙江长兴行医,

  • 标签: 缪仲淳 出生年 墓葬地址
  • 简介:研究与运用药对常常重视药物功效之间的作用关系,而往往忽视药与药之间用量变化的调配关系。研究药对只有全面考虑药用功效与深入探讨剂量调配,才能合理运用经方主治复杂多变的病证。研究药对既要分析药对在经方中的作用机制,又要扩展药对在非经方中的主治范围。于此试将黄连药对探讨于次,以抛砖引玉。

  • 标签: 伤寒杂病论 经方 黄连药对 功效与用量
  • 简介:对第七届广东省景学说学术年会15位中年专家演讲进行综述,集中反映了近年来广东省景学说研究的新方向、新动态、新见地、新进展。

  • 标签: 仲景学术研究 会议述要
  • 简介:李宇航,男,1960年8月出生于北京,1979年9月考入北京中医学院攻读中医专业本科,1988年9月师从聂惠民教授攻读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9月师从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伤寒论研究大师刘渡舟教授攻读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11月曾获国家留学基金高级研究学者项目资助前往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访学。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经方现代临床应用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医临床基础国家级重点学科“经方防治常见病、疑难病”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伤寒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医“四大经典”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景学说分会主任委员。

  • 标签: 中华中医药学会 仲景经方 主任委员 仲景学说 北京中医药大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简介:明末清初,常熟隐湖(今常熟沙家浜镇)藏书家与版刻家毛晋,平生笃好藏书刻书,其珍藏善籍,雕刻佳本,一时名传四海."汲古阁",乃毛氏藏书刻书之处.明天启年间,常熟名医缪醇编撰30卷,在毛氏大力支持下,始能雕刻刊印,其间缘起,颇多感人肺腑处.

  • 标签: 毛晋 汲古阁 缪仲醇 本草经疏 明末清初
  • 简介:《伤寒杂病论》对芍药和甘草的运用广泛而灵活,在不同的方剂中,芍药与甘草相合,或以滋阴养血为主,或侧重于养阴泄热,或为调和肝脾而设等,有着不同的配伍涵义。

  • 标签: 伤寒杂病论 芍药 甘草 配伍涵义
  • 简介:该文根据桂枝的性味归经,并剖析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条文,认为桂枝的发汗解表,调和营卫;温阳散寒化湿;温阳利水活血;宣通阳气,通脉化瘀;温经散寒,散结行瘀;养血通脉,祛邪行瘀等功效的发挥均离不开其活血化瘀功效的协同作用。

  • 标签: 桂枝 《金匮要略》 活血化瘀
  • 简介:目的:了解河南中医学院景学术传承实验班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现状,为中医传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批判性思维态度倾向性调查表(CTDI—CV)对景学术传承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景学术传承班学生总体CTDI—CV得分为(267.31±24.69)分,属中等水平,量表7个因子中有4个得分大于40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分析能力、思想开放、认知成熟度和寻找真相。高年级学生在批判思维能力(CTDI—CV)总分、寻找真相、分析能力、求知欲方面高于低年级学生(P〈0.05),但系统化能力、自信心得分均较低。结论:景学术传承实验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总体呈中等水平,应重视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 标签: 高等中医院校 传承教育模式 批判思维 调查研究
  • 简介:文章以李东垣针对阴火所行之甘温除热法为启引,探得甘寒祛热、苦寒泻热、解郁除热等除热方法亦是李东垣临证对于热证的主要治疗方法。故以此类比参照景方论对于热证的论治分析所得,两家论述所体现的治法思路如出一辙,如此后世所奉景为万法之宗、方书之祖,确为名不过实。

  • 标签: 李东垣 除热法 伤寒论 析源
  • 简介:基于甲型H1N1流感不断蔓延扩大的严峻形势,为了积极开展中医对甲型H1N1流感防治的研究工作,对国医大师周瑛教授近来对该病有关问题的思考进行了整理。周老认为:甲型H1N1流感的病因是非其时有其气,新感引动伏邪而发病,病机演变以三焦传变为多见,并提出分层预防以及强调“中医医人”的观点。

  • 标签: 甲型H1 N1流感 周仲瑛 中医 病因病机 治疗方案
  • 简介:戴天章重视瘟疫病早期阶段的辨证,发挥吴有性《瘟疫论》,著《广瘟疫论》。晚清儒医陆懋修认为吴有性《瘟疫论》实为论温疫,戴天章《广瘟疫论》实为论温热,故对戴氏著作重加考订,悉改疫为温,削删辛温类方药,增减字句,润色行文。虽然陆氏在整理他人著作时,依己观点径改原文字句并附加己意的行为值得商榷,但陆氏的重订使得《广温热论》得以流传,影响后学。后世医家何廉臣评价其"论温热症甚精"。

  • 标签: 温病 瘟疫 明清 陆九芝 儒医 文献整理
  • 简介:广州公共卫生事业的起步,很大程度上缘于西医传教士种痘、治疗麻风病人等医疗活动,但以两广总督为代表的当政者并未将其上升到政府行政职能层面加以推行。穗港鼠疫中,西医防疫的先进性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促使官方的态度发生转变,逐步举办公共卫生事业。然而由于近代广东时局动荡,政府人力和财力有限,对于公共卫生的举办有心无力,不得不借助绅商、民间组织、教会团体和外国领事等各方力量来共同推动这项事业。

  • 标签: 近代广州 公共卫生 两广总督 传教士
  • 简介: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用薤白有四方,后世对于书中薤白功用之论在金前后出现分水岭,本文通过考证景时期对薤白的普遍认识与景在《伤寒论》中薤白用法、用量及配伍的变化,论景用薤白之本意。

  • 标签: 薤白 温补 伤寒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的内径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检出的63例SSA/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内镜检查,分析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SSA/P患者多位于近端结肠,浅表型的占比较高,病灶直径多>5mm;63例SSA/P患者无异型增生32例(50.79%);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4例(38.1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例(11.11%),远端结肠、隆起型、病灶>5mm、JNET分型高的SSA/P患者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占比高。结论:SSA/P的患者结直肠癌恶变潜能高,根据内镜检查及病理学特征对病变诊断,需要根据便便典型特征分析,辅助病变的早期检出。

  • 标签: 结直肠 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 内镜 病理学特征 锯齿状病变
  • 简介:香港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地区。对此有人分析,这是香港人注重“药食同源”之故,即便是家常便饭,也能把食材乃至烹调方式,分门别类地划归为温性热性、凉性寒性。本会举办的“药膳”,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把药材与食材互相配伍,用不同方法烹调.使成为有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佳肴。

  • 标签: 香港中文大学 “药食同源” 中医理论 药膳 配伍 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