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方中 麦冬用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9
/ 2

仲景方中 麦冬用法探讨

王昶鸿 1 夏志强 1 江泳1 *

1 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5

摘要:张仲景临床用药谨慎灵活,对后世用药多有启发。麦冬使用历史悠久,应用范围广泛。本文以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为基础,参考相关文献,对仲景方中麦冬的用法加以探讨,以资临床参考。

关键词:仲景 麦冬 运用

麦冬是一味使用历史悠久,应用范围广泛的中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便有记载。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也多次应用麦冬,涉及炙甘草汤、竹叶石膏汤、薯蓣丸、麦门冬汤、温经汤五方[1][2]。笔者经总结归纳,对比分析,和参考佐证,从基源、功效、配伍、用量、炮制等五个方面对仲景方中麦冬的用法进行探讨。

1.仲景方中麦冬的基源

《名医别录》[3]记载:“麦门冬,叶如韭,冬夏长生。”魏·吴谱《吴谱本草》[4]言:“麦门冬,生山谷肥地,叶如韭,肥泽丛主,采无时。实青黄。”梁·陶弘景撰著的《本草经集注》言:“冬月作实如青珠,以四月采根,肥大者为好。”以上描述与现今应用的麦冬正品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 Ker-Gawl.的形态一致[5]

2.仲景方中麦冬的功效

《神农本草经》[6]言麦门冬:“味甘,平,无毒。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名医别录》[3]言其:“微寒,无毒。疗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可见汉代、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本草著作认为麦冬味甘,药性偏于寒凉,主要归心、肺、胃经。具有降气除满、消谷调中、复脉、补气、利湿退黄、清虚热、润燥止渴、止呕、强阴益精,安神等功效。

分析仲景麦冬方证条文,涉及虚羸,少气,虚劳,不足等虚弱类病证的方剂两首,涉及大逆,上气,气逆,欲吐等气逆类病证的方剂2首,涉及脉结代、心动悸、呕吐、风气、下利、烦热、里急、腹满、干燥、血瘀病证的方剂1首。综合《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等本草著作和仲景麦冬方证条文,笔者认为仲景方中麦冬主要有一下功效。

2.1养阴益气

《黄帝内经》[7]言:“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麦冬之味甘而淡,麦冬之质润而不腻,当属味薄者,阴中育阳之品,故能于养阴之中兼具益气之效。阴实而气充,则脉道充盈,身体健硕。故《神农本草经》[6]言麦冬“主胃络脉绝,羸瘦,短气”,《名医别录》[3]言其:“疗虚劳,愈痿厥,强阴益精,令人肺健”。张仲景在炙甘草汤中,用麦冬养阴益气,令脉得充养而复常;在竹叶石膏汤中,用麦冬养阴益气,以疗伤寒余热耗伤气津之证。《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言“络脉空虚,贼邪不泻”[2],说明血脉空虚是感受风邪的重要原因之一。薯蓣丸中用麦冬养阴益气,使脉充体健,则虚邪贼风无所从入,故能治疗“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2]

2.2清热降火

脉动性偏寒凉,且秉肃降之气,有清热降火之效。又因其能滋养阴液,故麦冬长于清降阴液耗伤所致之虚热,即《名医别录》[3]所云“客热”是也。张仲景在竹叶石膏汤中用之益胃生津清热,治疗伤寒解后,胃虚津伤,余热未尽之证;在麦门冬汤中用之滋养肺胃之阴,清气降火,治疗肺胃津伤液耗,虚火上炎之证;在温经汤中用之养阴清热,治疗冲任虚寒,瘀血阻滞,兼阴血耗损,虚热内生之证。

2.3除烦安神

麦冬归心经,能养心阴,清心热,心阴得到滋养,心热得以清除,则心神健旺而得涵养,不致浮动烦扰。炙甘草汤证见心动悸,温经汤证见烦热,用麦冬安神除烦,正合《名医别录》[3]所言“保神”之功。

2.4润燥止渴

阴液具有滋润濡养的作用,若阴液耗伤,机体不得濡养,最常最早出现的症状为口舌干燥。麦冬清补气津,使阴液足以濡养脏腑形体关窍,燥渴即止。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温经汤中用麦冬皆有润燥止渴之意。

3.仲景方中麦冬的配伍

3.1与人参等补气药配伍

气能生津,促进水谷精微气化为津液,所以麦冬与人参等补气药配伍,可增强养阴益气之功。津液属阴,阴静易滞,有赖于气的推动,因此补阴配以益气,可使阴液输布全身发挥濡养作用,而不至于壅滞。

3.2与阿胶等养阴药配伍

麦冬之味甘而淡,麦冬之质润而不腻,虽有益阴强精之功,但只属味中之薄者,滋阴之力略清淡。因此,仲景方中常以麦冬与阿胶等滋阴之品配伍,如火麻仁、芍药、生地黄、粳米等,以增强滋阴功效,扩大滋补范围。

3.3与半夏等辛温药配伍

麦冬与半夏及其他辛温药,如干姜、吴茱萸等配伍,既可使滋而不腻,又可防辛温燥烈之弊。

3.4与桂枝等活血药配伍

瘀血日久,新血不生,阴血亏少,血脉胶结凝滞,古人所谓“水浅瘀始成”。故仅用活血化瘀之品,恐有耗血伤阴之弊。温经汤中麦冬与桂枝、当归、川芎等活血药同用,可益阴活血兼顾,以达扶正祛邪,祛瘀而不伤正之功。

4.仲景方中麦冬的用量

除薯蓣丸为丸剂,且剂量单位“分”存在疑问,因此不纳入本文剂量探讨,其余4首方剂中麦冬用量为1升的2首,0.5升的1首,7升的1首。刘敏等[8]在分析和总结历代文献、考证容量折算古今标准的基础上,采用药物实测的方法得出仲景所用麦冬1升约为120克。以此计算,在仲景方中,麦冬常规用量为1升(约120克),见于竹叶石膏汤和温经汤;小剂量为0.5升(约60克),见于炙甘草汤。最大剂量见于麦门冬汤中,用麦门冬7升(约840克)。

5.仲景方中麦冬的炮制

仲景方中麦冬有“去心”的炮制要求。本草著作中有关麦冬炮制的记载,最早见于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言麦冬“以肥大者为好,用之汤泽,去心,不尔,令人烦。”仲景方中共使用麦冬5次,注明“去心”者3次。分析原文,仲景5首麦冬条文中,除麦冬外,但凡有其他药物注明了炮制方法的,那么此条文中的麦冬必注明“去心”,而但凡不注明麦冬去心的条文,其中的其他药物均无炮制说明,所以,有理由认为仲景使用麦冬均要求去心,而5首麦冬方剂中麦冬炮制方法的注与不注当属书写遗漏。

参考文献

刘渡舟, 钱超尘, 等. 伤寒论校注[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何任, 范永升, 俞景茂, 连建伟, 高越敏, 等. 金匮要略校注[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陶弘景(撰), 尚志钧(辑校). 名医别录[M]. 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唐慎微. 证类本草[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93.

吴美枢, 柏官发, 姚家国, 等. 湖北麦冬与杭、川、麦冬的生药学比较[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0, 11(1): 31.

马继兴, 谢海洲, 尚志钧, 等. 神农本草经集注[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郭霭春(主编), 等.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

刘敏, 孙燕, 李宇航, 等. 仲景方麦冬用药剂量研究[J]. 国医论坛, 2010, 25(2): 1-2.

1第一作者:王昶鸿,男,硕士研究生,执业中医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十二桥路37号,电话18380457685,电子邮箱:741679593@qq.com

通讯作者:江泳,女,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十二桥路37号,电话15928416275,电子邮箱:4155615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