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功能取钳和传统取钩在临床取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妇产科收治的112例取患者开展研究,分为项目组和参照组各56例,分别接受多功能取钳和传统取钩取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和参照组对比,项目组取出血量、时间和疼痛程度更低,(P<0.05);项目组取成功率更高,(P<0.05);项目组取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利用多功能取钳进行取效果好,推荐该种取手段。

  • 标签: 多功能取环钳 传统取环钩 临床取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维生素C合成工艺。方法以维生素C钠为原料,经过酸化、分离、除盐、回收、精制提纯处理制取维生素C,试验系统考察了酸化过程中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料的物质的量比及用水量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维生素C合成最佳工艺条件为在酸化处理过程中,反应时间120min,反应温度20~30℃,盐酸与维生素C钠的物质的量比1∶1,酸化反应体系中水含量41.0%。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维生素C收率为94.74%,其纯度达到99.80%。结论该工艺降低了原料单耗,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收率,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产业化的推广意义。

  • 标签: 维生素C 合成工艺 研究
  • 简介:摘要: 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药物已成为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以及预防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些新类型的疾病和疑难杂症随之而来。在很大程度上,这对于创新药物的研发工作具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为了提高人们对于药物疗效的认可度,进行新药的研发工作是制药企业的首要任务。从目前现代药物的研究角度来看,有机合成是药物研发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它也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认可。本文对当前有机合成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有机合成在创新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进行了重点概述,诠释了有机合成在创新药研发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有机合成 药物研发 创新应用 发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头孢他啶侧链酸乙醇在碱性的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并且得到头孢他啶侧链酸。在合成的过程中,要做好变量的控制,才能得到最大的收率,原料充分发生反应。本文对几个重要的反应条件进行研究分析,主要包括碱的用量、温度控制、溶剂体积比例三部分内容,实现对头孢他啶侧链酸合成工艺的优化。经过实际的试验研究后发现,最佳的反应条件如下:反应溶剂比例为甲醇与水 2:1,温度控制在 45-50度之间,并且使用 6.4g的氢氧化钠和 35.6g的原料,持续反应 8小时。

  • 标签: 头孢他啶侧链酸 水解 合成研究
  • 简介:通过模塑发泡工艺,将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改性化合物和二元醇、海藻酸钠等亲水助剂反应,制备出高吸水医用聚氨酯软泡。研究不同分子量二元醇以及海藻酸钠添加量对泡沫吸水性能的影响,同时测试了聚氨酯的泡孔结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当使用共聚物L64时,泡沫吸水率达到15.59g/g,且制备的发泡材料舒适度好;添加2%海藻酸钠后,泡沫开孔率增大,吸水率提高30%。进行安全性评价试验,细胞毒性测试为Ⅰ级。

  • 标签: 聚氨酯软泡 二元醇 海藻酸钠 吸水率 细胞毒性
  • 简介:摘要:头孢氨苄作为第一代口服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目前我国制药工业中生产头孢氨苄主要是化学合成法,合成过程步骤繁琐,对环境污染严重。与传统化学合成法相比,生物酶法合成头孢氨苄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便、绿色环保、洁净安全等优点。对酶法合成头孢羟氨苄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 7-氨基 -3-脱乙酰氧基头孢烷酸 7-ADCA为母核,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 D-HPGM为酰基供体,利用青霉素 G酰化酶 (PGA)在水相体系中酶促合成头孢羟氨苄。该实验以温度、 pH值、侧链与母核的摩尔比、投酶量因素对头孢羟氨苄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转化反应过程中按时取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母核进行定量分析,追踪母核 7-ADCA转化率,直至终止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 20℃、 pH6.5、摩尔比 1.2:1、投酶量 20g、母核浓度 13%、采用新 A4酶的工艺条件下,母核的转化率可达到 99.47%。

  • 标签: 青霉素 G酰化酶 头孢氨苄 7-ADCA
  • 简介:摘要:本文对帕瑞昔布钠的合成技术进行研究,重点阐述4个有关物质的合成方式,分别为4-(3-甲基异恶唑-4-基)苯磺酰胺、4-(5-溴-3-甲基异恶唑-4-基)苯磺酰胺、N-[[4-(3-甲基-5-苯基异恶唑-4-基)苯基]-磺酰基]丙酰胺、3,3’-(5-甲基异恶唑-3,4-二基)二苯磺酰胺,使此类抑制剂质量得到保障,并采用HPLC法对帕瑞昔布钠中相关物质进行实验测定,方法灵敏度高,且结果准确可靠。

  • 标签: 帕瑞昔布钠 物质合成 HPLC测定 技术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儿童癫痫患者的发作频率与睡眠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估针对性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30名年龄在3至10岁之间的儿童癫痫患者。通过使用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24小时脑电图监测,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癫痫发作频率。实施了为期6个月的睡眠干预措施,包括睡前行为习惯的规范化和环境调整。结果:研究开始时,发作频繁的儿童(每月发作超过5次)的PSQI评分显著高于发作较少的儿童(每月1-4次)(平均分别为10.3 vs 6.8,P<0.05)。经过6个月的睡眠干预后,所有参与者的平均发作频率从每月4.6次减少到2.1次(P<0.01),睡眠质量也显著提高(平均PSQI评分从9.4降至4.7,P<0.001)。结论:儿童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与其睡眠质量密切相关。针对性的睡眠干预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减少癫痫发作,为儿童癫痫的综合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 标签: 儿童癫痫 睡眠质量 发作频率 干预措施 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为保障宫颈扎术的顺利进行及减少并发症,保证母婴平安。方法通过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进行宫颈扎术后25例的患者进行观察和一系列的护理对策。结果除2例造成晚期流产外,其余的全部足月顺产或剖宫产。结论通过对宫颈扎患者的一系列护理,使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保证母婴平安,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宫颈环扎术 术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推拿手法中频率快慢补泻对小儿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儿科 2019 年 1月~ 2020 年 1月收治的便秘患者 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为主,分为对照组( 48例,以儿科常规治疗为主)与研究组( 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小儿推拿手法频率快慢补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 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 72.92%)( 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6.25%、 8.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儿便秘患者采用小儿推拿手法频率快慢补泻,可有效改善大便性状,增加排便次数,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更高,值得借鉴。

  • 标签: 小儿推拿手法 频率 快慢补泻 小儿便秘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冲洗频率对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的影响。通过对宫颈癌患者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冲洗频率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关联。结果表明,适当的冲洗频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和不适感,并且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过度冲洗或不足的冲洗频率可能会导致治疗效果降低或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合理调节冲洗频率对于宫颈癌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至关重要。

  • 标签: 宫颈癌患者,冲洗频率,生活质量,治疗效果,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