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分析4986例新生听力筛查情况,了解新生听力损害情况。方法:应用耳声发射对本县内助产机构2020年度出生的5025例活产新生进行听力筛查,初筛于出生后48 h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42天左右复筛,复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内行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等检查。分析初筛率、复筛率、听力损害检出率。结果:活产新生5025例,实际初筛4986例,初筛率99.22%;初筛通过4576例,初筛通过率91.78%。初筛未通过410例,未通过率8.22%;复筛403例,通过339例,复筛通过率84.12%;复筛未通过64例, 复筛未通过率15.88%;复筛未通过实际到市级筛查36例,有听力损害14例。结论:新生听力筛查可早期发现先天性听力损害儿童,为早发现、早干预提供依据。

  • 标签: 听力筛查 听力损害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专案在提高新生听力筛查通过率中的价值。方法 抽取2020年4与至2021年8月在我院接受听力筛查的新生30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各有150例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干预,后者接受护理专案干预,对比两组不同的护理价值。结果 听力筛查通过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专案 新生儿 听力筛查 通过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中的实施价值。 方法:将2019年8月~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2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列为研究对象,之后应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上述患儿分别平均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指导,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同步开展早期康复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后的整体发育情况。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语言能力、社交行为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精细动作能力及大运动能力等各项整体发育情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中的应用价值较为突出,可有效改善患儿的整体发育情况,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干预 语言发育迟缓儿童 发育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生运用听力筛查结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0例产妇为样本,样本均是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时间段内收集的产妇,首先对所有产妇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然后在胎儿分娩出48小时后进行听力筛查,观察检测及筛查情况。结果:在400例产妇中含有2.50%(10例)经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后结果为阳性;400例新生听力筛查后发现含有1.50%(6例)听力筛查不通过并伴有耳聋基因突变,并含有1.00%(4例)新生在随访确诊与听力学诊断联合筛查时存在听力障碍,其中含有0.50%(2例)新生为GJB2299-300de1AT突变、SLC26A4919-2A>G突变含有0.25%(1例)新生、GJB2235delC突变含有0.25%(1例)新生。结论:听力筛查结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在新生筛查中更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弥补了临床单一运用听力筛查的不足,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建议推广临床借鉴使用。

  • 标签: 听力筛查 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 新生儿筛查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新生肺炎康复中应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从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研究对象为新生肺炎患儿,在我院收治的患儿中纳入80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40例,前者应用的护理方式为中医护理,后者应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西医护理,对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咯痰、咳嗽、憋喘、发热)、护理满意度进行展开分析与讨论。结果:从症状消失时间方面来分析,实验组相比于参照组更短(P

  • 标签: 中医护理 新生儿肺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干预管理在脑损伤高危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脑损伤高危中选取70例,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分成对照组(常规高危随访护理)和试验组(系统干预管理)每组均35例。比较Gesell评分、运动能评分、智能发育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Gesel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的运动能筛查得分、智能发育评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运动能筛查得分、智能发育评分均得到提升。观察组运动能筛查得分、智能发育评分对比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结论:对脑损伤高危实施系统干预管理,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运动能和智能发育均可起到显著效果,有助于促进儿童体格/智力和运动发育,护理方式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系统干预管理 脑损伤 高危儿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试验观察对象是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8例,按计算机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语言及肢体功能。 结果 干预前,两组WAB评分、F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WAB评分、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方式能够帮助脑梗死患者尽早恢复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 标签: 早期护理 脑梗死 语言及肢体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应用于小儿脑瘫护理中的实践效果及对提高语言能力的作用。方法:取40例、2019年3月至2021年12收诊的小儿脑瘫患者,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康复护理,纳选2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纳选20例)。对比2在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机体恢复总有效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显然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经对DQ、ADL、FMA评分展开组间比照,观察组显然更高,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护理中应用可促进其机体恢复,同时可提高其语言、运动及生活能力,改善患儿家长满意度。

  • 标签: 康复护理 小儿脑瘫 护理效果 语言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袋鼠式护理在新生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新生重症监护室收治早产儿63例选入研究,分为观察组(33例,行早产儿常规护理+袋鼠式护理)和参照组(30例,行早产儿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体重、身长、头围及新生神经行为测定评分法(NBNA)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后体重相比,观察组大于参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身长、头围相比,观察组均长于参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NBNA中主动肌张力、一般反应、行动能力、原始反应及总分相比,观察组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新生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康复中应用袋鼠式护理,有利于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改善神经行为。

  • 标签: []袋鼠式护理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早产儿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干预的价值及对改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90例脑梗塞患者(2021年1月至12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甲组(45例)、乙组(45例)。甲组应用常规护理,乙组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应用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患者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结果:护理后乙组FMA评分明显高于甲组(P<0.05)。护理后乙组ABC评分明显高于甲组(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康复 护理模式 干预 价值 肢体功能 语言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脑梗塞患者来说,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肢体和语言功能方面起到的实际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2022年06月之间,由于脑梗死在我院接受护理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式分组各包含55例患者的对照组、观察组,各自实施常规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患者护理前后的两项功能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护理实施前,患者的评分情况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中患者的评分要明显比对照组更好(P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 语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康复护理对提升脑卒中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我院从2021年1月到2022年3月,总共15个月的时间,随机对样本进行收集一共是30例脑卒中患者,然后将这30人进行分组对比研究,每组各15人,分别分为常规组和优质康复组,结合以上两种护理方式来研究哪一种护理方式护理对提升脑卒中康复效果最佳。结果 常规组的脑卒中患者在运动能力、生活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恢复上均要低于优质康复组,对比护理后的两组数据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优质康复护理 脑卒中 康复效果 研究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康复护理对促进初产妇康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96例做为研究对象,并以抽签的办法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产后护理,对研究组产妇在常规产后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产后康复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1)研究组产妇经产后康复护理后其产后2个月母乳喂养率以及盆底肌力良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乳房胀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产妇生产后1个月、2个月以及3个月时的性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产妇采取产后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其盆底肌力恢复、提高母乳喂养率、减少产后乳房胀痛的情况,有利于促进产妇恢复性功能,临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产后康复护理 初产妇 性功能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8月于本院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快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对比,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进食、下床活动、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妇科手术患者护理中,行快速康复护理效果理想,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快速康复 妇科 术后早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