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我院首创的“虚拟手”是通过计算机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将临床常用的二维图像转化为三维图像,在数字化人体中针对临床专科的需求,把结构复杂、功能意义重大、诊治要求精确的手的主要解剖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的数字化可视化模型,已经获得市立项,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手术相关操作等提供科学的依据。这是个全新的课题,

  • 标签: 数字化虚拟 数字仿真 三维图像重建技术 有限元 解剖结构 数字化人体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对于药理机制的相关研究越来越深入,从而促进了药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各种先进的控制技术手段不断涌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作为一种新型的药品元素检测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并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和一般化学检测手段相比较,该技术的检测范围更加广泛,结果更准确。本文介绍了该项技术发展进程,并对其基本原理进行了简述,从不同检测的检测方向入手,进一步分析与探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在药品元素检测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价值。

  • 标签: 元素分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及如何优化中医药资源配置以促进区域经济和健康发展。 方法: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我国10个省级行政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区域经济数据。中医药服务能力考虑了中医医院数量、床位数和医务人员等指标;区域经济数据包括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和投资总额等指标。通过计算耦合协调度,评估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程度。 结果:研究发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普遍较高,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较低。高耦合协调度地区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向关联,表现为中医药服务资源丰富、利用效率高,同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结论:研究表明,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耦合协调关系。为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建议在中西部地区加大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投资和建设,同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中医药服务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推动整体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中医药服务能力 区域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模型 资源优化配置 可持续健康产业
  • 简介:目的探讨CT仿真结肠镜(cTvc)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对结直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临床怀疑结直肠疾病患者的CTVC图像,同时结合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和透明法重建图像,分析病变大小、形态及部位,将影像结果与电子结肠镜和病理进行对照。结果84例中有59例诊断为大肠癌(其中乙状结肠23例、直肠22例、升结肠11例、盲肠3例),直肠息肉8例,结肠多发性憩室3例,痔疮1例,正常13例。全部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诊断正确。结论CTVC有利于观察结直肠疾病的形态及特征,对大肠癌的临床分期和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结肠镜检查 计算机体层摄影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仿真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回顾和分析我院2022年4月-2022年7月进行实训的护理实习生共110例,按照入科的时间顺序进行分组教学,对照组(55例)实习生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观察组(55例)实习生在常规基础上使用仿真情景模拟教学法,了解两组实习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对带教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使用仿真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使用常规的带教方法相比较,使用仿真情景模拟教学法,能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实习成绩,教学效果更好,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仿真 情景模拟 教学方法 护理实习 带教老师
  • 简介:摘要:在进行超声检查时,你可能会注意到医生或技师在探头和皮肤之间涂抹一种黏糊糊的物质。这种物质不仅会令你感到微微的凉爽,还会给你一种湿润的感觉。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超声耦合剂。虽然它看起来可能有点奇怪,但实际上,超声耦合剂在超声检查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改善超声图像的质量,还能使探头更好地与皮肤接触,提高超声波的传导效率。

  • 标签: 超声检查 超声耦合剂
  • 简介:摘要:建设优质的仿真教学案例库是妇产科护理学改革的重要措施。本文对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案例库的构建方法进行了总结,旨在促进仿真情景模拟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并积极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推广应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 标签: 仿真情景模拟案例 妇产科护理学
  • 简介:【摘要】医学这一门学科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特征,而开展临床实践教学也是为了传授给医学生临床技能与临床知识,将医学生培养成为能够真正胜任岗位的未来医学人才。而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则伴随着风险大、资源少、学生可操作性范围小等问题,因此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应用虚拟仿真教学平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化解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是优化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成效的一项重要途径。本文从内科、外科、儿科、急救等多个临床学科,基于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应用展开论述。

  • 标签: 虚拟仿真教学平台 医学生 临床实践教学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肠造口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联合雨课堂教学形式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时间在2022.11月至2023.11月,期间参与肠造口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实习护生5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名,对照组实习护生应用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实习护生应用虚拟仿真技术联合雨课堂,比较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实习护生理论成绩以及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仿真技术联合雨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肠造口护理实践教学中,会提高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实习护生对教学满意程度较高,值得运用。

  • 标签: 虚拟仿真技术 联合 雨课堂 肠造口护理 实践教学
  • 简介: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检测电生理导管中四种可沥滤物:硫酸钡,颜料黄53,颜料棕24和二氧化钛的含量。经方法验证,该方法校准曲线线性良好,线性范围达4~6个数量级;检出限极低,小于0.1μg/mL;回收率达到95%~103%;实验室内检测变异系数小于3%。该方法可同步测量多种超低痕量金属元素,大大减少了样品预处理和样品使用量,具有实用性和经济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电生理导管 ICP 曲线线性 试验方法 变异系数 痕量金属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胃肠机下结肠钡灌肠和仿真排粪造影对便秘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98例便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数字胃肠机下结肠钡灌肠和仿真排粪造影,观察钡灌肠和排粪造影表现,观察异常影像特征。结果:钡灌肠造影29例(29.6%)正常,69例(70.4%)钡灌肠造影异常,表现为横结肠下垂9例(13.0%)、结肠冗长38例(55.1%)、乙状结肠冗长22例(31.9%)。排粪造影有1例(1.0%)正常,97例(99.0%)排粪造影异常,表现为会阴下降65例(67.0%)、内脏下垂24例(24.7%)、直肠前突36例(37.1%)、直肠内黏膜套叠有22例(22.7%)。结论:数字胃肠机下结肠钡灌肠观察和仿真排粪造影能够清晰观察结直肠形态,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从而明确诊断。

  • 标签: 便秘 数字胃肠机 灌肠 仿真排粪造影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虚拟仿真技术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应用。方法:从2021年~2021年12月某护理学院中,选出120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样本研究。随后,将其按照不同班级划分成两组,各组均60名。对照组实行传统教学,实验组结合虚拟仿真技术教学,最终比较两组考核成绩及教学方法评价。结果:实验组考核成绩评分更高,且从学生评价结果分析,虚拟仿真技术教学方法在多个维度都有着显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前牙美学修复中使用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与实现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在我院口腔科进行修复治疗的100例患者展开探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口腔修复,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与实现技术进行修复,对两组患者修复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修复后取得的效果显然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与实现技术 前牙 美学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虚拟仿真理念下3D解剖图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旨在对人体解剖教学提供参考建议。方法:以皖北卫生职业学院5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在入校后由教务处随机分班,根据班级学生分为两个班级,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1班(30名)学生为对照组,临床医学专业3班(27名)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解剖教学,观察组采取虚拟仿真教学联合3D解剖标本教学,比较三组学生在不同教学模式下教学质量、课堂评价、解剖方法等。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与实验成绩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

  • 标签: 虚拟仿真 3D解剖图像 人体解剖学 教学
  • 简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