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静脉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8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64例,应用静脉溶栓术)和对照组(64例,应用周围静脉溶栓术)。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血管开通率、并发症(穿刺处出血、肺栓塞、皮下出血等)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Porter评分。结果两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前Porter评分未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Port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血管开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穿刺处出血、肺栓塞、皮下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显著。

  • 标签: 深静脉置管溶栓术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管开通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静脉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8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64例,应用静脉溶栓术)和对照组(64例,应用周围静脉溶栓术)。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血管开通率、并发症(穿刺处出血、肺栓塞、皮下出血等)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Porter评分。结果:两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前Porter评分未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Port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深静脉置管溶栓术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管开通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次研究将对 B超引导下的静脉穿刺技术,在手术病人静脉中的应用进行评价,探讨其安全性和利用价值。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 2016―2019年入住芜湖市某三甲医院手术室的 192位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留置,实验组采取 B超引导下静脉穿刺技术,比较其二者的安全性、并发症等参考指标,来评价 B超引导下的静脉穿刺技术,在手术病人静脉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是实验组成功率( 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 P<0.05)普遍高于常规穿刺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

  • 标签: B超 静脉穿刺 手术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后优质的护理干预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PICC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25例。试验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则给予一般的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常规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能更有效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PICC 静脉血栓 优质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由肘前部的外周静脉穿刺置入,沿血管走行最终到达上腔静脉。利用PICC可以将药物直接输注在血管流速快、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首选贵要静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头静脉),避免了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轻了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了治疗顺利进行是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伤和局部组织刺激,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目前PICC导管的使用仅次于急救护理的中心静脉导管。为降低其导管堵率、感染率等并发症,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PICC操作方法简便,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护患者外周静脉、特别是帮助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PICC在体内最长可以留置1年,由于留置PICC的并发症较多,如果护理不当,必然给患者带来痛苦,现将我科对肿瘤化疗患者的PICC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PICC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新生儿脐静脉术后护理效果及对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5例需要进行脐静脉术的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7例,观察组8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应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血栓发生状况、治疗相关状况以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儿的血栓发生率(16.3%)高于观察组患儿(2.2%)(P<0.05);观察组患儿的平均穿刺时间、平均插管时间、开始喂养时间等治疗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且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新生儿脐静脉术后护理中,具有显著护理效果且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

  • 标签: 循证护理 新生儿 脐静脉置管术 血栓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体外血液循环为血液净化中必须的环节,因此,建立适宜的血液通道是施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前提,双腔导管插管方法既简单易用,还具有血流量大的优势,已被临床广泛应用。笔者选取2组行血液净化的患者,采取双腔导管的2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对照观察,并总结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使用双腔导管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血液净化的患者44例,根据入院顺序分成2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患者个体化全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净化中使用双腔导管患者接受个体化全程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使患者对护理工作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净化 双腔导管 置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节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进行区别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细节护理(包括预防感染、统一培训、总结工作、饮食指导等),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结果应用细节护理后,患者的临床感染率显著降低(对照组VS实验组=6%VS18%),患者对服务质量更满意(对照组VS实验组=82%VS96%)(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降低感染,提高护理满意度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

  • 标签: 细节护理 血液透析 置管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节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进行区别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细节护理(包括预防感染、统一培训、总结工作、饮食指导等),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结果:应用细节护理后,患者的临床感染率显著降低(对照组VS实验组=6%VS18%),患者对服务质量更满意(对照组VS实验组=82%VS96%)(P < 0.05)。结论:细节护理在降低感染,提高护理满意度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

  • 标签: 细节护理 血液透析 置管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调查。 方法 :以我院 37 例疑似下肢静脉血栓孕产妇为调查样本,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和静脉造影检查,以静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效果。 结果 : 37 例患者经过静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准确率为 91.9% ,与静脉造影比较无差异, P > 0.05 。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灵敏度为 94.1 % ,特异度为 66.7 % 。 34 例患者中股静脉 19 例、腘静脉 5 例、髂静脉 6 例、其余 4 例为小腿肌静脉丛内血栓。不完全闭塞者 24 例,完全闭塞者 10 例。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本病中的诊断率较高。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静脉造影 下肢深静脉血栓 孕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