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科门诊中家庭教育对儿童慢性疾病管理的效果。通过对一组患有不同慢性疾病的儿童及其家庭进行教育干预,并与未接受教育干预的对照组进行比较,评估了家庭教育在改善儿童慢性疾病管理方面的作用。结果显示,接受家庭教育的儿童在疾病管理方面表现出更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更高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更低的复发率。此外,家庭教育还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有助于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因此,家庭教育可以被视为一种有效的儿童慢性疾病管理策略,有望为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提供重要的支持。

  • 标签: 儿科门诊 家庭教育 慢性疾病 儿童 疾病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家庭教育联合家庭辅助训练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适应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治疗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中使用康复治疗,实验组中使用家庭教育联合家庭辅助训练。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ADHD评分,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者的适应行为相比(P<0.05)。结论: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中使用家庭教育联合家庭辅助训练,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适应行为。

  • 标签: 家庭教育 家庭辅助训练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 适应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家庭支持对宫外孕妇女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宫外孕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获取家庭支持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饮食知识得分(97.85±1.30)、治疗知识(98.95±1.00)、心理知识(97.48±1.82)、营养不良率2.94%、治疗有效率97.06%、负面情绪存在率8.82%、护理满意度97.06%,优势显著(p<0.05)。结论家庭支持有助于改善宫外孕妇女的健康教育效果,对之心理状态的改善,及其治疗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家庭支持 宫外孕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产科健康教育中,实施家庭化护理模式干预的效果。方法:择92例产妇,分为常规、观察两组(n=46),前者常规健康教育,后者家庭化护理模式干预健康教育,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常规、观察两组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率较高、护理满意率较高(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管理中行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措施在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家庭功能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某社区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共98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患者疾病管理中,按照常规社区管理模式,定期随访,包括用药指导、病情监测、症状干预等各项基础护理服务。另外,将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方法用于其中的49例患者护理管理中,并归为观察组,其余患者归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从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12个月其社会功能评分(SSPI)、家庭功能评分(FAD)的比较上来看,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另一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合理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方式,可以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好的接受家人的关爱,并且锻炼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心理健康 多元家庭 社会功能 家庭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对青少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病耻感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7年12月我科60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60名家属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在干预前后分别使用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和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评估量表分别评定患者和家属的病耻感。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各因子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项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可降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的病耻感,值得应用。

  • 标签: 病耻感 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 青少年 严重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中国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有关人类心理和精神生活的阐述,如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无为而治”等传统文化都提现了个体与自身、家庭、群体、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相互和谐的心理生活道路.利用我校作为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大学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得天独厚的培养,以及近代以来面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法,如何将中医药传统文化思想与近代心理问题解决方法融为一体,对于目前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标签: 传统文化 大学生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哮喘的临床护理干预及家庭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方法随机从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哮喘患者中,抽取 126例纳入讨论中。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2组,每组 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计划,而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及家庭健康教育。结果分析两组的数据,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建议采用临床护理干预及家庭健康教育来护理小儿哮喘患者,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小儿哮喘,常规护理,临床护理干预,家庭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童热性惊厥患者中应用家庭参与式护理的影响。方法:确定研究时间,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时段,入我院的儿童热性惊厥患者中抽取60例,以上的患者接受双盲法均分,各30例。对比组(常规护理),分析组(家庭参与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分析组护理效果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目前在儿童热性惊厥疾病护理中,安全有效的方案很多,其中家庭参与式护理十分必要,对于健康教育具有独特价值,从长期看效果更好,更有利于患儿愈后生活质量,安全性更高,应在该领域广泛应用。

  • 标签: 家庭参与式护理 热性惊厥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后健康教育在母婴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收取的初产妇8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研究探讨,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更佳。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后健康教育在母婴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一家庭为中心 健康教育 母婴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在小儿支气管哮喘家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入选本次调查,参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各40例的两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的为实验组,通过定时电话回访的方式展开为期1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儿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再住院次数及家长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及再住院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家长总满意率分别为95.0%、75.0%,可见实验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支气管哮喘家庭护理中施以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哮喘的急性发作,减少住院次数,并获取较高的家长满意度,适合在医疗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小儿支气管哮喘 家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庭同步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中产生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5月到2022年2月到我院区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0例,按照人数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家庭同步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结束对比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指数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家庭同步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家庭同步健康教育 糖尿病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家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在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就诊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将他们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再结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并且对患者出院时进行家庭护理方式的宣导,随访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家庭护理中加入健康教育,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借鉴。

  • 标签: 健康教育 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家庭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庭医生健康教育对于老年高血压伴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8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家庭医生健康教育。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伴营养不良患者实施家庭医生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研究推广。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营养不良 家庭医生健康教育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