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戊二醛对胃镜消毒的效果。方法采用同一批号的戊二醛消毒液对每次使用后的胃镜,浸泡消毒10min,然后对胃镜取样作细菌学检测。按时间顺序,连续观察50例次。结果第3组(系第40~50例次),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1例,内镜物表抽样作细菌培养阳性1例,戊二醛消毒液作细菌培养抽样2例中细菌生长1例,其余阴性。结论要达到灭菌的合格率,每次浸泡消毒时间不能少于10min。每组消毒液使用不得超过40例次。

  • 标签: 戊二醛 胃镜 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戊二醛用于根管消毒的疗效观察。方法选238例急、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患者284颗患牙行常规根管预备后,小干棉球蘸2戊二醛溶液置于根管口及髓腔内,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暂封,封药7天后复诊,临床症状消失者,行根管充填、垫底和永久充填;如临床症状未消失,再封药一次后行根管充填。结果238例患者中230例经一次封药有效,5例经两次封药有效,3例无效,改封其他药物行根管消毒。结论戊二醛在根管消毒中的疗效较好,疗效是肯定的。

  • 标签: 根管消毒 戊二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影响消毒剂中戊二醛含量测定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建立数学模型。方法测量不确定度评度与表示(JJF-1059-1999)1。结果当戊二醛含量为16.1g/L时,合成不确定度为0.24g/L,扩展不确定度为0.48g/L。结论掌握消毒剂中戊二醛含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能确定戊二醛含量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也可作为其他滴定分析不确定度评定的参考。

  • 标签: 消毒剂 戊二醛 不确定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等离子消毒的灭菌特点、灭菌效果,比较它与戊二醛浸泡在消化内镜器械消毒方面的优点。方法将消毒器械分为等离子消毒组和戊二醛消毒组,在灭菌时间、保存时间及对医务人员呼吸道刺激方面相比较。结果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对于不耐高温消化内镜器械的消毒在节省时间、降低消毒费用、保护器械及操作人员方面有较强优势。结论低温等离子灭菌器与戊二醛浸泡相比,在消毒时效、器械损伤和刺激性气体残留方面有显著优势,是一种快速、高效、环保的灭菌方法。

  • 标签: 消化内镜器械 等离子 戊二醛 浸泡 消毒灭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络合氯与戊二醛两种消毒液对消化内镜的消毒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和住院患者做消化内镜检查污染后的内镜,采用络合氯与戊二醛两种消毒消毒,比较两者的消毒效果。结果清洗合格率络合氯组为85.0%,戊二醛组为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合格率络合氯组为100.0%,戊二醛组为9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络合氯组与戊二醛组耗时及耗材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络合氯消毒较传统的戊二醛消毒效果优异,整个消毒过程只需10分钟,消毒后的内镜对人体影响小,具有操作简便、消毒时间短、危害低、清洗消毒水平高的优势,可以防止医源性感染,并且对内镜没有腐蚀性,延长了内镜的使用寿命,对医院消化内镜消毒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消化内镜 消毒 络合氯 戊二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含氯消毒液与戊二醛消毒液对消化内镜的的消毒效果,以选出最好的消毒方法。方法对120条消化内镜分别采用含氯消毒剂和戊二醛消毒剂进行消毒,观察两组的消毒效果。结果消毒3min和5min后含氯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和安全性优于戊二醛消毒液,10min后两种消毒消毒效果一致。结论应用含氯消毒剂对消化内镜可快速、彻底消毒,能有效达到消毒效果指标要求。

  • 标签: 含氯消毒液 戊二醛 消化内镜 消毒灭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使广大医务工作人员认识戊二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能安全使用戊二醛以减少职业危害。方法调查接触2%戊二醛的100名护理人员、了解有无职业危害发生以及采取过何种防护措施。结果38名护理人员在接触2%戊二醛后发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12名护士在使用2%戊二醛未采取防护措施。结论部分护理人员对戊二醛的职业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防护意识不强,造成接触戊二醛后发生职业损伤。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制定严格的防护措施能降低戊二醛的职业危害。

  • 标签: 戊二醛 护士 职业危害 防护对策
  • 简介:戊二醛又称胶,为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主要用作杀菌剂,也用于皮革鞣制,是对细菌、结核杆菌、真菌、病毒和芽胞具有杀灭作用的广谱、高效、快速消毒剂,现已广泛用于内窥镜、呼吸机、透析机、麻醉机等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因其属广谱、高效消毒剂,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在使用浓度下,具有刺激小、腐蚀性低、安全低、应用广泛的特点,常忽略其对健康的危害。戊二醛吸入、摄入或经皮吸收有害,对眼睛、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有关戊二醛对皮肤损伤报告很少,因而注意对戊二醛的职业防护尤其重要。本文结合我院近期收治的一典型戊二醛接触性皮炎病例及相关文献,对戊二醛接触性皮肤损伤的诊治及职业防护进行探讨。

  • 标签: 戊二醛 接触性皮炎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常用的化学消毒和紫外线消毒在应用中的原理及特点,指出紫外线消毒可能取代传统的化学消毒并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紫外线消毒 化学消毒 水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不同的消毒方案应用于血透机表面消毒中对效果造成的影响。方法在我院中选择时间段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间对32台血透机进行两种方案消毒,通过随机分组将32台血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中录入16台透析机。对照组血透机选择常规消毒剂清洁毛巾消毒方案。而实验组则选择一次性医用消毒湿巾进行消毒。对比两组血透机在该时间段内的菌落计数平均值。评价两种消毒方案的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各个时间段内,实验组血透机的菌落计数数值较对照组明显更低,数据对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血透机表面进行消毒时,选择一次性医用消毒湿巾对血透机表面进行擦拭方式消毒,能够有效降低血透机表面的菌落计数数值,对于降低医院感染事件发生来说有积极意义,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消毒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血透机 消毒方案 擦拭消毒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观察脊髓损伤后脊髓内丙的含量变化以探讨脊髓继发性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对照组10只,脊髓损伤组50只,脊髓损伤组再分5个时间点12h、2d、5d、7d、14d,每个时间点10只大鼠。采用静压建立大鼠SCI模型。各组大鼠分别于伤后12h、2d、5d、7d、14d,通过颈动脉放血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脊髓中MDA。结果镜下可见SCI后12h~2d损伤局部神经元核固缩,胞体缩小,胞质深伊红染色,成为红色神经元。伤后2~5d,轴突肿胀,出现空泡,白质内神经髓鞘散乱、崩解破裂。伤后7~14d胶质细胞增生明显,可见卫星现象及鬼影细胞。对照组MDA含量为(22.03±2.98)μmol/g;伤后12h脊髓组织MDA含量立即升高,7d时升至最高峰,升幅达90%,随后逐渐下降,伤后14d恢复并接近伤前水平。脊髓损伤组各时间点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值在7d内显著升高,并与脊髓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765,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MDA表达升高,与继发性脊髓损伤缺血缺氧及病理变化密切相关。

  • 标签: 丙二醛 脊髓损伤 自由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将滤膜和倾注检测软式内镜消毒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试验时间段为2019年8月~2021年3月,选取院内内镜中心的软式内镜82例,在相同消毒水平下,同时采用倾注、滤膜进行监测,倾注为对照组,滤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的消毒合格率和病原菌检出率。结果:试验组消毒合格率92.68%相较于对照组71.95%更高,将两组病原菌检出率进行对比,对照组25.61%远远不及试验组46.3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在软式内镜消毒方法上应用滤膜可以很好地提高病原菌检出率,对比倾注消毒效果更好,整体合格率更高,具有一定的医疗应用价值,适宜进行大范围应用。

  • 标签: 滤膜法 倾注法 软式内镜 消毒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五常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运用。方法引入“五常”管理模式,运用于供应室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结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消除了不必要的浪费,创造了整洁、安全的工作环境,物品放置规范,实现了人、物、场所中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化组合。结论在供应室的环境和物品管理中,它是发现问题的一种手段,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可以促进供应室管理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 标签: 五常法 消毒供应中心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究PDCA循环消毒供应中心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工作作为研究资料,护理管理当中应用PDCA循环,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应用PDCA循环,医疗器械、环境管理、消毒清洗质量以及包装质量评分较使用前要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当中护理管理过程中利用PDCA循环,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提升护理管理总体质量水平,持续改进有关问题,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 标签: PDCA循环法 消毒供应中心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患者中,检验血清中的胆红素、尿酸、丙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例进行分析,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的胆红素、尿酸、丙水平,分析这三者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的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尿酸、丙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胆红素、尿酸、丙含量,发现存在比较活跃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利于医师临床诊断工作的开展,是一种有效的检验方法。

  • 标签: 冠心病 尿酸 胆红素 丙二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