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跌倒是因为患者的生理、心理、病理、药物、环境、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跌落和坠是住院病人中最常见的风险事件,住院病人一旦发生跌倒或坠,会增加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预防住院病人摔倒或坠下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 标签: 跌倒 坠床 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对我科室近一年来跌倒坠事件的数据统计分析,找出发生跌倒与坠的隐患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从患者自身疾病、年龄、药物、心理、陪护人员责任心、护理人员防范意识及发生时间等因素进行回顾分析,提出防范患者跌倒与坠发生的可行措施及对策,从而减少跌倒与坠事件,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预见性,警惕性及护理人员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 标签: 跌倒 坠床 原因分析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在产科护理中探讨母婴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为研究实施阶段,该过程也是明确研究对象和开展研究的主要阶段,本院产科收治的母婴中选取100对作为样本量,使用计算机序列软件进行样本的编号,并下载随机分配软件,将样本分到两组,其中50对给予传统护理视为参照组;另外50对采用母婴旁视为研究组。记录两组的具体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和对比。结果:产妇对护理知识的掌握以及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颇高,且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母婴旁护理的应用有利于提高产科护理的整体质量。

  • 标签: 产科护理 母婴床旁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妇产科母婴旁护理的应用进行讨论,进一步提升护理应用疗效。

  • 标签: 母婴床旁护理 产科护理
  • 简介:【摘要】ICU属于临床救治急危重患者的重要科室,患者多病情危急、抵抗力较差,多伴随严重潜在性疾病、以及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法,均存在介入性导管治疗,上述因素均导致ICU发生医院感染几率远高于其他普通科室,严重感染甚至出现死亡。ICU病室患者均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部分患者给予适当约束以及镇静药物治疗使患者肌力下降,甚至丧失,多合并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回归社会以及功能康复造成严重威胁。伴随着医疗科技进步与护理服务质量提高,医护人员对于ICU患者在离活动方面不断深入研究。在ICU病患病情允许条件下,提倡早期离活动是一种改善预后的可行性策略,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和必要性。本文就ICU患者早期离活动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探究与分析。

  • 标签: ICU 早期离床活动 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产科收治的12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产妇意愿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分别采用母婴旁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护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P值<0.05。结论:产科护理中应用母婴旁护理模式,能有效提升新生儿护理质量,提高产妇护理能力,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科护理 母婴床旁护理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病案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住院患者跌倒坠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接收的120例脑梗塞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60例。参照组病人选择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实验组选择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对以往临床中坠和跌倒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坠和跌倒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病人的坠和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脑梗塞住院病人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坠和跌倒情况发生率,其相关原因包括病人的年龄、医院环境、疾病、以及护理效率低等,而依据这些坠和跌倒原因来对脑梗塞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进行干预,可预防和降低病人发生坠和跌倒的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跌倒坠床原因 脑梗塞住院病人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初探旁肺部超声在新生儿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2021我院NICU收治的新生儿肺炎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实施X线胸部正位片拍摄;实验组39例:实施旁肺部超声;对比不同诊断方法对新生儿肺炎疾病诊断准确率,观察旁肺部超声对新生儿肺炎疾病的声像图特点以及不同诊断方案的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实验组疾病诊断准确率94.87%,高于对照组疾病诊断准确率76.92%(P<0.05)。实验组检查灵敏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标准化护理旁交接班实施效果。方法:选取于2021年2月-2022年4月期间本院ICU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在随机分组法的分组原则下将这6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常规组30例,组内患者进行常规交接班干预,研究组30例,组内患者采用ICU标准化护理旁干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来分析ICU标准化护理床边交接班的实施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较,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对在IUC接受诊治的患者来说,应采用ICU标准化护理旁交接班干预,这种干预方式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提升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ICU标准化护理 床旁交接班 实施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旁超声在腹部闭合性实质性脏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2018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我院接诊的80名发生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对其行以旁超声检查,并联合CT扫描,相应结果与临床手术的具体结果进行对照并做好记录。结果 在80名受检患者当中,有72名患者有明显的急腹症症状,与最终临床结果比对,经过旁超声检测,其敏感性、准确性以及特异性分别是97.54%、88.34%、85%;CT扫描检测的敏感性、准确性以及特异性则分别是98.2%、89.09%、86.67%,两组对比发现没有明显的差异,显示出 P>0.05的结果,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 急诊旁超声对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诊断价值比较理想,诊断快速,精准度比较高,在急诊腹部外伤病人的诊断与处理中,具有极高的方便性以及有效性,提高了患者的生产率,降低了死亡率,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急诊超声 闭合性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 床旁超声 CT扫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离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2022年7月收治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实行快速康复护理,可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缩短产妇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剖宫产 产妇早期离床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论旁超声检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在重症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重症脓毒症患者100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50例采取脉搏指示剂持续心排血量法(PICCO)(对照组),另50例实施旁超声检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对于各项数据的对比来说,观察组治疗方法的各项数据更加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后24h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中心静脉压、平均静脉压)、最终液体复苏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治疗,可以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旁超声指导重症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方法:72例入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通过脉搏指示剂持续心排血量法指导早期液体复苏,观察组通过旁超声指导早期液体复苏,对2组指导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2组治疗后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等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液体复苏6h、24h、48h达标率分别为63.89%、75.00%、88.89%,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液体复苏达表示液体复苏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活性药物用量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期间,实行旁超声指导利于液体复苏达标时间缩短,液体复苏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床旁超声 液体复苏 脓毒症 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PICU(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旁交接班中的价值。方法:试验对象选择于2020.04-2021.10期间,在我院PICU就医的重症患儿5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分别以常规模式及SBAR模式进行交班,统计组间病情掌握情况及满意度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主诉诊断、既往史、病程辅助检查、存在风险、护理重点及治疗护理措施各项病情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以SBAR沟通模式进行交接班,有利于提升护士综合能力,增强其对于患儿病情的掌握程度的同时,还能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适宜临床推广。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PICU 交接班 满意度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检验、评析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的价值。方法:以本院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2019.01至2020.01,本院未采用PDCA循环法,本时间段5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2020.02至2021.02,本院应用PDCA循环法,本时间段5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两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研究、分析。结果:(1)试验组医院感染发生概率低于参照组,P<0.05。(2)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法,效果理想。既能够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概率,还可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

  • 标签: 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PDCA循环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在医院中文书档案管理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医院评审中的一项重要环节,科学有效的文书档案管理有助于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PDCA循环是一种新兴的现代技术,能够帮助医院合理、科学的进行文书档案管理,能够将医院的新信息代替旧信息,做到可持续的辅助管理,以此达到高效、循环的工作状态。

  • 标签: 文书档案管理 医院 PDCA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理念应用于社区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于我社区卫生站中选择60例患者进行实验研究,选择时间: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参比组30例、研究组30例,分别使用常规管理和PDCA循环理念管理,比较二组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于参比组(P<0.05)。结论:PDCA循环理念落实于社区护理管理工作中,可以增加护理质量,有益于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PDCA循环理念 社区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改善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60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实验组PDCA循环护理,对比并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取得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循环护理应用于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有利于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率,能提升护理的总质量,是一种非常适合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模式。

  • 标签: PDCA循环护理 腹膜透析患者 预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常规检验管理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降低标本TAT的效果及作用。方法:抽取50例需实施血常规检验患者为对象,抽取时间即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抽签方法将患者均分2组,对比组、讨论组,25例一组,对比组血常规检验期间实施普通管理,讨论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比较二组血常规标本TAT情况。结果:讨论组的血常规标本TAT明显比对比组优,差异明显,P值<0.05。结论:与普通管理相比,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临床上的应用更具优势,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后,其标本TAT达标情况良好。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TAT PDCA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