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亚硝酸的新方法。方法在磷酸介质中亚硝酸对溴酸钾氧化藏红T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分别测定在不同浓度亚硝酸存在的条件下体系的吸光度。结果根在选定的反应条件下,NO2^-含量在0.0~5.6μg·L^-1,范围内与二者的吸光度差显线性关系(r=O.9992),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2.0×10-8μg·L^-1。结论方法用于纯净水中亚硝酸的测定,结果满意。

  • 标签: 催化光度法 含量测定 亚硝酸根 纯净水 氧化褪色 藏红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十年来诊治的13例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病例。结果13例中毒患者经洗胃、催吐、吸氧、静注维生素C及亚甲蓝后症状消退,观察二天后出院。结论急性亚硝酸盐中毒关键是早期诊断,诊断后及时清除胃肠道内毒物、近早使用解毒剂,疗效肯定,但要重视高危患者如合并乙醇中毒、老年及小儿、慢性病等特殊病例的处理。

  • 标签: 亚硝酸盐中毒 诊断及处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综合治疗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中治愈。结论综合治疗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是一种减少亚硝酸盐中毒致死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亚硝酸盐中毒 治疗 分析
  • 简介:亚硝胺本身有毒性,但并不致癌。但亚硝酸盐与蛋门质分解产物在食物中或胃液的酸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易产生亚硝胺类致癌物。所以说,对于部分人来说.亚硝酸盐可能具有间接的致癌效果,特别是对胃酸不足、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致癌因素。

  • 标签: 致癌风险 亚硝酸盐 慢性萎缩性胃炎 亚硝胺类 酸性条件 分解产物
  • 简介:硝酸盐、亚硝酸盐的人体来源及其危害性徐维光1任立2综述黄士雄2审较(1六安地区卫生防疫站2370082安徽省卫生防疫站230061)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由于其在工业上和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与人们的生活蜜切接触,因而成为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毒...

  • 标签: 硝酸盐 亚硝酸盐 人体来源 危害性
  • 简介: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亚硝酸盐,可使肉制品具有较好的色、香和独特的风味,并可抑制肉毒梭菌的生长及其毒素的产生,因此,很多国家允许将其作为发色剂、抗氧化剂、防腐剂而加入到肉制品中。其作用是使肉与肉制品色泽鲜嫩、易熟、出品率高,咸菜制品鲜嫩、爽口、呈现较好的感官性状。但是大剂量的亚硝酸盐能够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导致组织缺氧,还可使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引起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 标签: 亚硝酸盐 食物中毒 食品安全 卫生监督 疾病预防 高铁血红蛋白症
  • 简介:2004年5月1日,蛟河市新站镇医院收治一名患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实验室检验,证实是一起由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

  • 标签: 亚硝酸盐 食物中毒 食品卫生 卫生监督
  • 简介:摘要亚硝酸盐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味微咸而稍带苦味,由于外观及味道均与食盐相似,多因误食中毒。亚硝酸中毒的主要特点是由于组织缺氧引起的紫绀现象,如口唇、舌尖、指尖青紫,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头晕、乏力、心跳加速、嗜睡或烦躁、呼吸困难、呕吐、腹泻,严重者昏迷、惊厥、大小便失禁,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2010年5月我院一次性收治了4例因误把亚硝酸盐当食盐用引起中毒的患者,经过有效的救护措施全部治愈,48小时后出院。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亚硝酸盐 中毒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临床确诊的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中毒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转归。结果42例中毒患者经采用亚甲蓝及维生素C等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以皮肤、黏膜、甲床呈现不同程度发绀,且发绀与呼吸困难不成比例,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阳性为主要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加强饮食卫生宣传教育及饮食行业的检查、监督、管理与健全亚硝酸盐生产、销售,保管制度是预防亚硝酸盐中毒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 诊断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亚硝酸盐(NO2-)作为环境污染物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是在气态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中以及动植物体与食品内。长期以来有关开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结果各家报道不一,且缺乏实验数据支撑。为了搞清不同水样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我们对平凉市城区居民日常饮用自来水、地下水、地表水等三类水质、21个水样的pH值、亚硝酸盐含量进行了系统测定分析。结果表明NO2-含量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本次检测样水中的NO2-的检测值均符合GB/T8537卫生标准﹤0.0050mg/L1。

  • 标签: 饮用水 亚硝酸盐 含量比较
  • 简介:1988年1月13日,我市石人嶂钨矿梅子窝坑口560职工食堂发生一起误食亚硝酸钠的中毒事故,进食46人,全部中毒,经及时抢救全部治愈,为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 标签: 情况简报 职工食堂 中毒事故 钨矿 情况分析 卫生科
  • 简介: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亚硝酸盐作为普遍存在于食物中,又存在潜在致癌威胁的物质,我们如何避免它潜在的危害?首先避免食品加工中的违规添加。其次科学储存食物,避免食物中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同时合理搭配饮食,抵御亚硝酸盐的潜在危险。

  • 标签: 亚硝酸盐 含量 危害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离子色谱法在水产品中硝酸盐(NO3-)与亚硝酸盐(NO2-)的检测效果。方法:选取农贸市场某一固定水产品销售摊。选取样品,搅碎,超声提取,采用70℃-80℃水浴加热、离心、过滤,经OnCuard II RP柱除去微量蛋白质与脂肪,稀释后,采用0.22μm水系膜过滤器过滤,用离子色谱系统,经KOH等浓度淋洗,IonPac AG11-HC保护柱,IonPac AS11-HC分离柱分离后,采用抑制型电导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离子色谱法检测在水产品中NO3-的相关系数为0.99913,NO2-相关系数为0.99951,NO3-检出限为0.0276mg/kg,NO2-检出限为0.0185mg/kg。结论:离子色谱法检测水产品,快捷、方便,操作简单,对多种水产品适应性良好。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水产品 硝酸盐 亚硝酸盐 检测
  • 简介:亚硝酸盐中毒又称肠源青紫症,当亚硝酸盐摄入量达0.2~0.5g时,即可引起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病情严重程度与食用亚硝酸盐量成正比,还与疗效和就诊时间的早晚,是否及时确诊有关,如抢救不及时,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我院于2003年10月6日下午收治48例群体性亚硝酸盐中毒病人,经及时抢救护理,全部于症状消失后24~72小时治愈出院,现将急救护理报道如下。

  • 标签: 群体性亚硝酸盐中毒 抢救 护理 病情严重程度 盐摄入量 就诊时间
  • 简介:亚硝酸钠作为常用的发色剂,广泛应用于肉类食品的加工中。因它与食盐、味精均为无色晶体,常因管理不善混人食盐、味精中造成误食,而引起急性食物中毒。国标中只有肉制品、乳制品中的亚硝酸钠含量测定的方法,该法样品前处理方法繁琐、费时,会延误诊断,错失抢救的最佳时机。我们采用将样品直接称量、溶解、定容,取一定量的定溶液进行测定,得到满意的测定结果。

  • 标签: 亚硝酸钠 检测
  • 简介:研究了硝酸紫外光吸收特性。结果发现,在不同的波长处,硝酸具有不同的检测范围。因而,提出了硝酸含量波长切换的紫外光度测定新方法。这就是,不仅可以用常规的最大吸收波长测定低浓度的硝酸含量,而且还可以切换到其他波长以测定高浓度的硝酸含量。由于避免了连续稀释定容的操作,从而简化了测定手续、加快了测定速度、提高了测定精度。

  • 标签: 硝酸根含量 紫外光吸收特性 切换法 紫外光度测定
  • 简介: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亚硝酸盐,可使肉制品具有较好的色、香和独特的风味,并可抑制毒梭菌的生长及其毒素的产生,因此,很多国家允许将其作为发色剂、抗氧化剂、防腐剂而加入到肉制品中。其在肉制品中的残留量,各国规定也不一致,英国为200×10^-6、FAO/WH0为125×10^-6、美国为120×10^-6、日本为70×10^-6,均高于我国规定的30×10^-6.如今,亚硝酸盐转化物的强致癌性也被普遍证实和为人们所认识,因此,有人提出在肉制品中少加甚至不加入亚硝酸盐,

  • 标签: 亚硝酸盐 肉制品 致癌性 抑菌剂 食品卫生
  • 简介:2002年3月4日中午,牡丹江市一企业餐厅32名职工因共同食用凉拌菠菜.在1~4小时内陆续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指(趾)甲紫绀,重者出现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紫绀、呼吸困难等症状.经对患者呕吐物、拌菠菜、白糖检验均检出高浓度的亚硝酸盐,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诊断,可以确诊为一起典型的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 标签: 亚硝酸盐 食物中毒 卫生监督 饮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