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如何选取合适的覆盖次数才能既达到所希望的信噪比,又能够合理控制采集的投资,是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必须考虑的实际问题。以永新48线75炮细分面元观测系统为基础,通过观测系统退化方法,获得了8种覆盖次数相对较均匀的观测系统,利用频谱估算的信噪比计算方法,对相同面元不同覆盖次数、不同面元相同覆盖次数以及不同噪音背景下的资料进行信噪比的定量分析、统计,研究出了覆盖次数与信噪比的关系曲线,并最终得出了对高精度采集和投资决策有益的结论。

  • 标签: 高精度 覆盖次数 信噪比 观测系统退化 定量关系分析
  • 简介:断层封闭是控制油气聚集和圈闭体积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开采期间油藏动态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断层封闭是勘探和开采中的主要不确定因素。本文介绍评价断层封闭油气的地质风险的系统框架。如果断层变形作用形成隔层封闭或断层相对于储集岩并置封闭岩石,并且断层其后不再活化致使油气注入圈闭,那么断层是封闭的。根据这种原理,断层封闭的综合概率可用下式表示:断层封闭的综合概率={1-[(1-a)(1-b)]}×(1-c),式中,a,b和c分别表示变形作用封闭的概率、并置封闭和断层活化负载。这个关系式为综合评价断层封闭风险提供了依据,其断层封闭分析的主要参数被引入标准勘探程序中,以便估算地质成果的概率。对每个远景构造而言,利用断层封闭风险网可以使断层封闭综合概率显现出来,通过建立勘探风险网剖面,断层封闭风险网可对成功或失败的实例进行快速比较。断层封闭在各个方面的不确定性(U)和信息值(VOI)对断层封闭总风险的影响可以通过建立信息网和关系式U=[1-{(∑nw)/n}]×100来确定,式中nw是每个数据网参数的给定值;n是数据网格的数目。例如,评价断层活化风险所需的数据网格包括地层主应力的方向和大小、孔隙压力、断层结构和断层的地质力学性质。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丹皮尔次盆地阿波罗远景构造的风险评价已作为研究实例被提出来。阿波罗远景构造的断层封闭风险评价对10~100ft油柱和体积概率进行了综合研究。阿波罗远景构造的断层封闭风险评价的主要参数反映的是岩石崩解带断层(泥岩断层泥与断层泥的比值很低)维持油柱日益增大的能力。在对阿波罗单个断层进行断层封闭评价时,取a=0.3(油柱为10ft)和a=0.1(油柱为100ft),b=0.2和c=0.1。当油柱10ft时,阿波罗圈闭边缘的断层封闭的总概率为0.4或40�

  • 标签: 断层封闭 定量方法 油气聚集 圈闭 油藏 储集岩
  • 简介:根据Oriente盆地几个三维数据体的解释提出了断层确定一个已知油田的范围。此外,用油田内低孔隙层段油藏的充填粘土层表征细微的层序边界。这些层段的认定是很严格的。根据我们的经验,证明了基于波形分类的神经网络是一种确定这些层段的有效方法。来源于分类的地震相定性分析是一种常规的手段。但在本文中我们则用实例说明地震相的定量解释是可行的,这就加深了对地震特征波形的地质认识。本文讨论扩展的一维模拟,以对归因于砂/泥岩层(序)等厚线变化的地震道波形进行了解,这在选定每一神地震的实际地质模型过程中是一种基本原则。在文中所叙述的内容中对还包括研制从地震相求出储层砂岩的“有效厚度/总厚度”流程和主要方法。根据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几个三维数据体这项技术的慎密研究的结果已经获得了几项成果.它为了解沉积环境和储层模型以及下一步的有效钻探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地震相 定量解释 厄瓜多尔 Oriente盆地 波形分类 神经元
  • 简介:反Q滤波是吸收衰减的逆过程,可以有效补偿地震波振幅衰减并校正相位畸变。但反Q滤波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除其自身存在缺陷外,Q值误差所造成的影响不可避免。通过计算全频和高频能量差、带宽误差、相位畸变程度等参数,定量分析Q值存在误差情况下对反Q滤波效果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由于复杂地下情况和算法自身缺陷导致Q值误差不可避免,将存在一定误差的Q值运用到反Q滤波中,该方法可行且有效。

  • 标签: 反Q滤波 Q值误差 自身缺陷 定量分析
  • 简介:十多年来工业界一直从事时移3-D或4-D地震成像技术的分析研究,有越来越多的文章报道了这方面的成功实例。最近报道的两个成功实例研究是:位于挪威北海的Draugen地区和位于英国大陆架之上的Cannet-C地区。这两个地区在技术上取得了成功,提供了储层内部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优质图像。这些4-D结果改变了井位,并且减少了油田开发决策带来的代价高昂的风险(注意:本文的“4-D”表示时移地震成像)。本文重点阐述了4-D地震定量评价对石油经济的影响。在总结出4-D对油藏管理影响的几个方面后,便可建立经济模型来定量评价这种影响。该种决策性树状模型运用了贝叶斯定量计算4-D产生的修正概率。模型说明,即使4-D信息是不完善的,但对于钻加密井而言,还是可以大大提高开发方案的价值。

  • 标签: 定量评价 4-D地震 石油经济 影响 时移地震成像 油藏管理
  • 简介:通过对公婆泉盆地吐路一驼马滩地区瞬变电磁测深视电阻率断面特征的分析,结合孔旁测深正演拟合,反演计算等,以定性分析、定量解释方法对该区地层进行了四个大的地层界面推断划分。为该区的铀矿找矿地质环境的分析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构造演化 地球动力学 砂岩型铀矿 局部构造 成矿条件
  • 简介:砂岩岩心和钻屑中的含油流体包裹体代表了隐蔽的石油显示。含有此类包裹体的石英颗粒的数目(GOI数)反映了砂岩储层中曾经历过最大的古含油饱和度,而与现今流体相无关。含油饱和度高的样品比含油饱和度低的样品的GOI数至少高一个数量级。因此,在原始油被后期填充气取代的井中,可根据这些流体包裹体的资料确定古油柱并划分原始油一水界面。此外,若能利用详细的GOI图精确确定原始油一水界面的位置,那么就可以确定古油柱的高度并估算原始石油地质储量。奥利弗(Oliver)油气田位于澳大利亚蒂汶海(Timor),现在含有一个178.5m的油气柱,其中气柱高164m,位于14.5m油柱之上。该油气田已填充至溢出点。奥利弗-1井的GOI图显示,在现在的气柱内古油柱的总高度曾在99-132m之间,原始石油地质储量高达2亿bbl,明显高于现在4500万bbl的储量。高达1.55亿bbl的油从奥利弗构造转移到其上倾方向的倾斜断块,从而大大改善了该断块构造的勘探远景。GOI制图法是一种储层描述新方法。它能可靠探测现在被气充填的圈闭中的古油储。在新井钻探之前,利用这些资料可以定量描述气藏及其附近未测试构造的油藏潜力。

  • 标签: 气柱 古油藏 流体包裹体 断块 石油地质 圈闭
  • 简介:提出了“油资源二次运移定量模拟”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该模型采用新的耦合修正交替方向隐式迭代求解、并行计算程序设计、交替方向网格划分、数据并行信息传递。利用该模型对胜利油田滩海地区的实际地质参数进行了不同计算节点组合、不同数据网格规模的并行计算,取得了满意的模拟结果。

  • 标签: 油气资源 二次运移 隐式迭代格式法 地下水 生油层 毛管压力
  • 简介:地震分辨率是地震数据处理和偏移成像中的重要问题。从Ricker(1953)开始研究地震分辨率至今已50多年了,但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原始地震观测道的垂向分辨率上。近年来开始引进和讨论地震偏移成像空间分辨率的概念。Beylcin(1985)、Wu和Toksoz(1987)、Seggem(1994)、Vermmer(1998)、Chen和Schu—stet。(1999)等人做过成像分辨率的研究,但都是定性的实验分析,研究了影响地震成像分辨率的若干因素。我和几位合作者(2002)提出了地震成像分辨率的定量计算公式。本文从理论上完善了地震成像分辨率的分析并进行了一些实验。影响地震成像空间分辨率有8项因素。在三维情况下它们为地震波的频率f、波的传播速度v、炮检距2h、炮检距中点M距坐标原点O的水平距离L、中点M与原点O连接线的方位角a、成像点深度z0、成像分辨率表现方向的水平方向角θ和其与正Z轴的夹角β。每个因素均有不同的作用,其中频率和速度可合并为波长λ。这些因素可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是观测参数,如λ和h;第二种是成像孔径参数,如L和a;第三种为地质参数,如z0、β和θ。为了提高成像分辨率要考虑以下几个重要的成像空间分辨率性质:①成像分辨率随波长的减小而提高;②成像分辨率随成像点的深度增大而降低;③成像孔径内最大炮检距地震道的限定空间分辨力为λ/2;④最大分辨率的地面道位于(Lm,θm)点(Lm=z0tanβ,θm是给定的),为提高成像分辨率,孔径中点应在(Lm,θm),孔径大小由最远道的空间分辨力(λ/2)所限定。本文还讨论了叠前偏移和叠后偏移的空间分辨率。指出振幅保真地震偏移问题应当和高分辨率成像问题同时研究。

  • 标签: 地震偏移成像技术 分辨率 定量计算 计算方法 地震数据处理
  • 简介:引言烃源岩的排烃作用是最重要的,同时也是了解甚少的一种地下作用,在油气勘探的地球化学评价中必须对其定量化(Mackenzie和Quigley,1988)。排烃作用对油气勘探所产生的最显著影响,就在于它控制着从烃源岩中排出的油气总量(Me),其数学表达式为:Me=P~0×PGI×PEE(1)式中,PGI为生烃潜量百分率,PEE为生

  • 标签: 定量 评价 生油岩 排烃量 作用 方法
  • 简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油气成藏动力学理论,计算了济阳坳陷地层油气藏典型区块的成藏动力,分析了其净浮力分力小于毛细管力的地层油气藏的成因,确定了这类油气藏油柱高度的主控因素。用Spss软件对这些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得到油柱高度的拟合计算公式,初步实现了对地层油气藏的钻前定量预测。

  • 标签: 地层油气藏 油柱高度 主控因素 成藏动力 济阳坳陷
  • 简介:页岩因具有细粒构造、复杂矿物组成和多种有机质类型,导致其非均质性强。利用传统的溴化钾红外光谱(KBr-FTIR)和改进的基于反射率的显微红外光谱(Micro-FTIR)技术,可以分别在微米尺度上定量研究页岩储层的粘土、石英、碳酸盐岩和有机质的含量。其中,Micro-FTIR技术的成像区域最小可达20×20μm。同时,本文还研究了红外光谱技术在页岩和其他细粒沉积物中应用所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 标签: 溴化钾红外光谱 显微红外光谱 页岩 定量表征
  • 简介:本文研究了方位各向异性弹性介质的P波和转换波反射率与入射角和方位的相关性。用精确公式计算P波和转换波反射系数并且用其渐近表达方式对这些系数进行反演,发现仅用P波反射率不能准确估算各向异性参数。另一方面,如果和转换波反射率一起分析P波反射率,能够得到许多有用各向异性参数的准确估算,当观测的各向异性是由于定向裂缝造成的时,这些参数可能直接与裂缝方向和密度有关。因此,得出结论,根据地面地震数据准确估算裂缝参数必须使用P波和转换波数据。

  • 标签: 各向异性参数 地震数据 反射率 评价 方位各向异性 裂缝方向
  • 简介: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多元线性回归法在砂砾岩储层孔隙度定量预测中的应用:①在分析测井解释孔隙度基础上,开展地震地质层位解释,进而提取多种地震属性,进行属性优选;②通过对地震属性的相关性及物理意义的分析,确定强度总和、负振幅总和、零点相位数是最优地震属性组合;③通过对地震属性参数与储层孔隙度离散数据的趋势性分析,识别和去除奇异值的影响,提高数据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提高储层孔隙度预测精度,从而达到定量预测储层孔隙度的目的。预测结果符合地质规律,预测精度较高,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标签: 砂砾岩 多元线性回归 属性优选 孔隙度定量预测 DX北带
  • 简介:碳酸盐岩的孔隙类型多样,孔隙大小可以相差多个数量级。传统的孔隙分类方法都涉及孔隙结构的描述,但在与岩石物性的对比方面都比较欠缺。我们介绍了一种数字图像分析(DIA)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获取定量的孔隙空间参数,这些参数可以和碳酸盐岩的物理性质建立联系,具体地讲就是与声波速度和渗透率建立联系。由薄片获取的这些DIA参数可以反映二维孔隙大小(DomSize)、圆度(γ)、高宽比(AR)和孔隙网络复杂性(PoA)。把这些DIA参数和孔隙度、渗透率及纵波速度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除了孔隙度之外,微孔隙度、孔隙网络复杂性和宏孔隙大小这三个参数的共同作用对声波特性的影响最大。把这些参数和孔隙度相结合,可以把决定系数(R2)从0.542提高到0.840。研究发现,在孔隙度一定的条件下,单个孔隙规模大但微孔隙数量少的岩样,其声波速度要大于孔隙规模小但结构复杂的岩样。只根据孔隙度估算的渗透率,其准确度很低(R2=0.143),但在结合了孔隙几何形态信息PoA(R2=0.415)和DomSize(R2=0.383)之后,其准确度就会有大幅度的改善。此外,DIA参数与声波资料的对比结果显示,根据声波测井曲线往往不能把粒间孔隙和/或晶间孔隙与独立的孔洞孔隙区分开来;纵波速度并不完全受控于球形孔隙的百分比;根据声波资料可以定量估算孔隙的几何形态特征,并用于改善渗透率的计算。

  • 标签: 孔隙结构 声波速度 碳酸盐岩 渗透率 数字图像分析 孔隙几何形态
  • 简介:油气的成本效益和有效生产取决于准确的油藏描述和储层评价,而油藏描述和储层评价取决于所使用的岩石物理模型。涎水浊积砂岩地层的薄层性质使得这种砂-泥层序地层的岩石物理评价愈加困难,尤其是当泥质是以分散泥质和结构泥质或离散层存在时更是如此。为了预测油藏动态,了解储层中的泥质分布性质是必要的。采用Thomas-Stieber交会图是一种常用方法,它常与自然伽马和孔隙度资料一起使用来确定泥质分布。据我们所知,还没有根据地层各向异性测量值来评价泥质分布的方法。层状砂-泥岩地层是用宏观各向异性来描述的。多分量感应仪器和交叉偶极横波声波测井仪能给出地层宏观各向异性的直接测量,提供描述泥质分布的其它信息。在本文中,我们从理论上和用实际资料探索由测井资料得出的弹性性质计算出地层的宏观各向异性。我们已经研究出一种模型,它能够正演计算出弹性波速度和各向异性比。弹性波速度和各向异性比是砂岩-孔隙度、层状泥质含量和分散泥质含量、砂岩骨架弹性性质和泥质弹性性质的函数。我们的计算结果清楚地表明:●孔隙度和泥质含量对纵、横波速度有不同的影响;●横波速度强烈地依赖于泥岩分布,而具有不同极化度的横波速度上的差异可能与泥质分布(层状或分散、结构)有关;●纵波速度对泥质分布不敏感;●纵、横波速度比主要受孔隙度和泥质含量的控制;这也许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体积控制的关系式解释Castagna的“泥岩-线”成立。我们已经对深水沉积环境资料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根据这种横波方法能够识别层状泥质地层和分散泥质地层,给出砂岩储层性质评价。各种弹性性质与泥质含量(由核测井曲线得到)的交会图证实了层状泥质和分散泥质的分离类似于经典的T

  • 标签: 各向异性 横波速度 层状泥质砂岩 正演模型 反演模型 泥质含量
  • 简介:利用地震、地质资料,系统分析了川东南涪陵地区印支期至今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涪陵地区印支期—燕山早期构造抬升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鞍状特点、晚燕山期开始挤压,至喜山期挤压作用最活跃。结合涪陵地区沉积埋藏史,认为海相上组合各层系油气成藏受构造作用控制,整体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早期古油藏形成、燕山中晚期古气藏发育和喜山期气藏调整改造的过程,但不同层位不同圈闭类型受构造控制作用不同。

  • 标签: 涪陵地区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 简介:对于砂贯入岩在油气储层中的分布已有越来越多的描述,在深水碎屑岩层系中尤为如此。现已获悉,砂贯入岩对深水碎屑岩的油气储量分布和采收率都有影响。地震能检测的贯入砂体是勘探和开发井的布井目标,而地震不能检测的贯入砂体可以成为储层内良好的流动单元,在广泛沉积的低渗透率层位形成油气田范围的垂向流体通道。由于砂贯入岩能在渗透率原本很低的层位形成渗透性通道,所以有利于盆地流体的排出。正因为如此,砂贯入岩既能产生封盖层的风险,也能缓解对油气运移时间和速率方面的要求。贯入砂体可形成不同于构造或地层圈闭的侵入圈闭。这种圈闭的储层一般都有良好的性能,同时不同规模的砂体之间也有很好的连通性。就油气开采而言,砂层的贯入提高了波及效率,但如果生产并离贯入岩体太近,也会使见水时间早于预期。尽管有北海地区的经验,但对于砂贯入岩及其在全球含油气盆地的意义还处于认识的初级阶段。

  • 标签: 油气勘探 油气开采 砂体 油气储层 地层圈闭 流体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