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合成了吡啶西佛碱(bpbd)有机分子,并用该分子进行了超分子网络晶体的组装.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在bpbd晶体中存在着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该氢键由吡啶环上的N原子和西佛碱H-CN基团上的H原子相互作用而成.每一个bpbd分子同另外4个bpbd分子通过氢键相连,构成了二维网状结构;在bpbd晶体中还存在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并导致一维分子柱的形成.二维氢键和一维π…π的协同作用,导致了三维超分子晶体的形成.

  • 标签: 超分子 西佛碱 双吡啶 晶体 二维网状结构 氢键相互作用
  • 简介:对电化学分析法与电位滴定法的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电位滴定法是将电位分析与传统滴定法进行结合的新型分析方法,其反应类型包括酸碱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与络合滴定,因其仪器操作简单,终点判断更加明确且节省人力的特点而得到广泛关注,因此就近年来电位滴定在地质样品中量元素检测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分别对石灰石、白云石、硅酸盐、铬矿石、铁矿石、锰矿石、铜矿石与水等地质样品的电位滴定检测方法进行了阐述,电位滴定的应用将随着技术发展得以提升。

  • 标签: 电位滴定 地质样品分析 进展
  • 简介:采用CCSD(T)/aug-cc-pVTZ//MP2/aug-cc-pVTZ方法构建了HO2+NO反应的单、三重态反应势能剖面.研究结果表明,标题反应在单、三重态均存在3条反应通道,分别经抽氧、加成和抽氢反应生成产物NO2+OH、HNO3和HNO+O2.其中抽氧、加成反应的优势通道发生在单重态势能面上(通道R1和R2),而抽氢的优势通道则发生在三重态势能面上(通道R6).利用经典过渡态理论(TST)并结合Wigner矫正模型在200K1500K温度范围内计算了优势通道R1,R2和R6的速率常数kTST/W.结果显示,在计算温度范围内抽氧、加成反应的通道R1和R2始终存在竞争,且抽氢反应通道R6在高温区500K1500K竞争作用也逐渐显现,但抽氧通道R1分支比始终大于81%,具有绝对优势.

  • 标签: NO HO2 势能面 反应机理 速率常数
  • 简介:采用粉末压片制样,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对石灰石、白云石等灰岩类标准物质拟合校准曲线,建立了X射线荧光光谱(XRF)法同时测定灰岩类样品中主次量组分(SiO2、Al2O3、TFe2O3、MgO、CaO、K2O、Na2O、MnO、P)的快速分析方法。通过灼烧减量对SiO2、Al2O3、TFe2O3、MgO、CaO5种量成分含量进行换算后建立校准曲线,大大地改善了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通过实验优化了制样条件,对灰岩类试样进行精密度考察,各组分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2%;对石灰石、白云石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进行准确度考察,测定值与标准推荐值或传统方法的测定值一致。

  • 标签: 粉末压片制样 X射线荧光光谱法 灰岩样品
  • 简介: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分析硅酸盐类矿物样品组份,操作过程繁琐、分析周期长、劳动强度较大,分析结果受分析人员及各种试剂因素影响较大。采用国产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仪,以Li2B4O7和LiBO2作混合熔剂,NH4NO3为氧化剂,熔融制作玻璃熔片,对硅酸盐中SiO2等10个主要成分含量进行同时分析,建立了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硅酸盐成分含量的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达到了规范要求,得到了较为满意的分析结果。

  • 标签: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硅酸盐 主成分
  • 简介:采用对称性破损态方法结合密度泛函理论,以亚甲胺席夫碱为配体的核吡唑铜配合物[Cu2L(PZ)](L=甲亚胺三阴离子,由1-苯基-3-甲基-4-甲酰吡唑和1,3-二氨-2-丙醇衍生而成;PZ=吡唑阴离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实验数据相比较,讨论了不同密度泛函方法与基组对金属铜配合物磁交换耦合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混合密度泛函方法(B3PW91,B3LYP,B3P86和PBE)及3种单一密度泛函方法(BPW91,BLYP和BP86)的计算结果都能与实验值符号一致,且B3P86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与实验值最为接近,而单一密度泛函的计算结果误差较大,与实验值吻合程度不好.同时采用B3P86方法计算所得交换耦合常数Jab对基组的依赖性较大.研究表明,2个Cu(Ⅱ)离子之间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主要源于单占据分子轨道SOMOs小的能量劈裂.

  • 标签: 席夫碱 双核铜配合物 磁性 密度泛函理论 对称性破损态
  • 简介:采用熔融片制样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陶瓷、色料和釉物料中Na,Mg,A1,Si,P,S,K,Ca,Ti,Mn,Fe,Ba,Zr,Zn,Hf15种元素进行了测定,用理论α系数校正基体效应.方法简便、快速、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完全能满足上述物料分析的要求.还用纯化学试剂和标准样品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标准样品,弥补了色料和釉缺少标准或没有标样的困难.又对Zr和Hf元素分析线进行了选择,用ZrLα和HfLβ1作为分析线,而不采用ZrKα,不仅使制备的熔片达到ZrLα线的饱和厚度,使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重现性好,而且还消除了ZrKα的谱线对HfLβ1分析线的干扰.

  • 标签: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 陶瓷 色料 熔融片
  • 简介:运用离散变分Xα方法对核金属酞菁(M=V2+、Cr2+、Mn2+、Fe2+、Co2+、Ni2+、Cu2+、Zn2+等)系列化合物进行了量子化学研究,得到了其费米能级。总态密度、前线轨道布居等,讨论了它们的催化活性。

  • 标签: DV-X_α法 费米能级 总态密度 前线轨道布居分析
  • 简介:采用沸水浴消解,用硝酸(3+1)对土壤中样品进行前处理,并用硼氢化钾(0.5g/L)作还原剂,硝酸(1%)作载液进行测定,建立了道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汞的方法。对灯电流、负高压等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多个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验证,方法的检出限为0.0007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3.9%,加标回收率为95.4%-101%,方法简单、准确度高,适合于土壤中微量汞的测定。

  • 标签: 土壤 消解 双道原子荧光光谱法
  • 简介:制备了锌修饰铂电极,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Zn(Ⅱ)的示波电位滴定法。在六次甲基四胺溶液(1.0mol/L)中(pH=5.5),用制备的修饰铂电极作为指示电极,以EDTA标准溶液滴定Zn(Ⅱ),利用示波器屏幕上荧光点的显著最大位移指示滴定终点。在3.0×10^-4~2.0×10^-3mol/L的浓度范围内,Zn(Ⅱ)的回收率为99.9%~100.2%。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对Zn(Ⅱ,1.0×10-3mol/L)溶液连续11次测定,所得终点电位值均在10.1mV左右,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用来测定含锌的实际样品,其结果与指示剂法测定的值基本一致。

  • 标签: 示波分析 双电位滴定法 修饰铂电极 Zn(Ⅱ) EDTA
  • 简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了微波条件对食品接触材料中酚A在水、乙酸(3%,体积分数)、乙醇(10%,体积分数)、橄榄油4种食品模拟物中迁移行为的影响。在微波加热下,食品快速升温并能将热量传递给外部包装,从而加速包装材料中酚A向食品的迁移。研究了不同微波温度、时间和功率下酚A在4种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微波对酚A迁移有显著影响,迁移量随着微波温度、时间和功率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加热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微波加热方式中酚A在4种食品模拟物种的迁移量均高于水浴加热。

  • 标签: 双酚A 食品模拟物 迁移 微波
  • 简介:在pH=6.0的六亚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Zn(2+)与二甲酚橙形成红色配合物,以试剂空白为参比,在570nm处褪色,在440nm处生色,实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A=A440-A570与Zn(2+)浓度呈线性,建立了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青麻果实中Zn(2+)含量的方法。最佳实验条件下,Zn(2+)含量在0.1-0.6μg/mL范围内符合Lambert-Bill定律,检出限为1.5×10(-2)μg/mL。结果表明,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加标回收率为95.0%-96.0%。方法简便快速。

  • 标签: 二甲酚橙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Zn2+ 青麻
  • 简介:研究了K13[Ln(SiW11O39)2]nH2O(Ln=La,Ce,Pr,Nd,Sm,Gd)的质子导电性研究表明其导电性不仅与物质本性有关,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频率等有关,不同结构的杂多化合物给出不同结构的质子导电性.总结了质子导电性随温度、结晶水数目、频率的变化总趋势.基于实验数据得出一些重要结论,所得数据未见文献报道.

  • 标签: 杂多化合物 质子导电性 频率 温度 结晶水数目
  • 简介: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钴羰基-亚硝基配合物Co(NO)(CO)n(n=1-4)和Co2(NO)2(CO)n(n=2-5)体系.Co(NO)(CO)n(n=1-4)的低能构型和前人研究的等电子体Ni(CO)n+1类似,并且理论预测还可能存在热力学不稳定的具有弯曲的NO配体的Co(NO)(CO)4.理论预测Co2(NO)2(CO)n(n=2-5)的各不同异构体的构型非常相似,能量也很接近,因此其势能面非常复杂,但是其异构体的构型与前人理论预测的等电子体Ni2(CO)n+2非常类似,即Co2(NO)2(CO)5,Co2(NO)2(CO)4和Co2(NO)2(CO)3分别有1,2和3个桥配体.离解能计算表明,对核钴化合物,羰基解离将比Co—Co键断裂更容易.

  • 标签: 密度泛函理论 羰基-亚硝基配合物 BP86 B3LYP
  • 简介:在MP2/6-31G(d)和MP2(FC)/6-311++G(d,p)水平上,对H2CO和HCOOH以及设计的4种构型H2CO…HCOOH复合物等进行几何全优化计算,经振动频率分析,确认它们为势能面上的稳定驻点.然后在MP2/6-311++G(2df,2p)水平上进行单点能计算和基组重叠误差(BSSE)校正以获得相互作用能,并利用自然键轨道理论探讨H2CO和HCOOH相互作用的本质.

  • 标签: 从头算 势能面 基组 相互作用能 驻点 MP2
  • 简介:采用湿法消解蔬菜样品,用AFS-230E型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蔬菜中的As和Hg重金属含量.在最佳实验条件下,As和Hg元素的工作曲线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2和0.9996,检出限分别为0.0119和0.0139μg/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6%~101.5%和89.8%~97.3%,相对标准偏差(RSD,n=7)分别为1.4%和0.52%,方法可供各地测定各类蔬菜中As和Hg等重金属元素含量作参考.

  • 标签: 湿法消解 双道 原子荧光光谱法 蔬菜
  • 简介:采用纸片扩散法对番石榴叶提取物进行体外抗菌试验研究,以了解其抗菌谱.结果表明番石榴叶提取物中存在有效抗菌成分,其中以乙醇提取物中白念珠菌、甲醇提取物中大肠埃希菌高度敏感.

  • 标签: 番石榴叶 抗菌活性 抑菌作用 提取物 纸片扩散法
  • 简介:以-·N-O-为自旋中心(SC),间苯为铁磁耦合单元(FC),苯、吡啶、哒嗪、嘧啶、吡嗪、三嗪为端基(EG),设计一系列新型稳定高自旋分子.另外以-*N-O-为SC,苯、吡啶、哒嗪、嘧啶、吡嗪、三嗪为FC,苯为EG,又设计另一系列新型稳定高自旋分子,并通过AM1-CI方法计算,研究了不同杂环作为端基或耦合单元对高自旋分子自旋多重度稳定性的影响.

  • 标签: 杂环 高自旋基态 双自由基 -·N-O- AMI-CI方法 双自由基
  • 简介:利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一种配体修饰的Keggin结构铝钨酸盐超分子化合物,通过元素组成分析和TG分析,确定其化学式为[Cu(en)(bipy)(H2O)]2[AlW(12)O(40)]·H3O·H2O.单晶结构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是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94558(11)nm,b=1.24412(7)nm,c=2.56827(15)nm,α=γ=90°,β=92.0010(10)°,V=62.128(6)nm3,Mr=3504.80,Z=4,F(000)=6204,R=0.0559,wR=0.105.在标题化合物中,每个[AlW(12)O(40)](5-)阴离子与[Cu(en)(bipy)-(H2O)](2+)单元通过超分子作用形成一维、二维和三维结构.该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质和对H2O2的电催化性质.固体紫外漫反射吸收光谱表明,化合物的光学带隙达到2.70eV,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在紫外光照射下,该化合物对罗明丹B(RhB)的降解率为96.29%.

  • 标签: 多金属氧酸盐 (5-)阴离子 晶体结构 电催化性质 光催化性质
  • 简介:食品和环境样品中往往同时含有硝酸根和碘离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硝酸根或碘离子时,二者相互干扰。为此建立了、次波长分别为220.0、231.5nm的等吸收点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的硝酸根和共存的碘离子。当溶液中硝酸根的浓度范围在0~0.12mmol/L,碘离子的浓度在0~0.10mmol/L时,、次波长下的吸光度差值A220-231.5与溶液中硝酸根的浓度CNO3^-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A220-231.5=2.9958CNO3^-+0.0016(R^2=0.99994);其中A220(NO3^-)=3.6099CNO3^-+0.0084(R^2=0.99994),利用吸光度的加和性:A220(I)=A220-A220(NO3^-)=10.7394CI-+0.0029(R^2=0.99994),间接得到碘离子含量CI^-。硝酸根和碘离子的平均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6%、0.2%,回收率分别为99.5%~102%、99.9%~100%。方法简便快捷,可用于溶液中微量硝酸根和碘离子的同时测定。

  • 标签: 硝酸根 碘离子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