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FunctionalTheory)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GaP(001)面吸附原子后的表面结构和电子结构。计算表明,在Ga和P截止的GaP(001)-(1×2)表面吸附两个原子后,会形成(1×1)的重构表面,原子吸附在桥位置(HB)。电子结构的计算显示,吸附原子后,GaP带隙中的表面态密度(DensityofStates)明显减少了,这表明在GaP(001)表面吸附原子后达到了钝化的效果。

  • 标签: 密度泛函理论 表面吸附 GaP硫钝化
  • 简介:实验探究是人们认识化学知识与规律的基本方法,也是化学学科知识构建的重要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较好地经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从中获取相应的科学知识与领悟相关的科学方法,而且还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有关科学探究的情感体验,因此提高实验探究教学的效率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方面。本文依据新课程的理念与实验教学的特点及作用,并结合教学片段实例阐述了“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引导得当、三维目标落实、注重素质培养”是高效的实验探究教学的四个特征。

  • 标签: 实验探究 教学片段 高效
  • 简介:研究目的:研究方法:重要结论:确定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酰氟的传质反应动力学区域,建立增强因子模型。研究气液传质测定设备双搅拌釜中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酰氟的过程,并结合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建立了增强因子模型。基于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酰氟过程的实验研究,确定了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酰氟的传质反应动力学区域为快速拟一级反应。得到了298K下其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1.44m3/(mol·s),并建立了增强因子模型E=68.08CBL1/2,为脱除熏蒸后残留酰氟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硫酰氟 氢氧化钠 传质 反应动力学 化学吸收 双搅拌釜
  • 简介:研究目的:确定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酰氟的传质反应动力学区域,建立增强因子模型。研究方法:研究气液传质测定设备双搅拌釜中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酰氟的过程,并结合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建立了增强因子模型。重要结论:基于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酰氟过程的实验研究,确定了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酰氟的传质反应动力学区域为快速拟一级反应。得到了298K下其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1.44m3/(mol·s),并建立了增强因子模型E=68.08CBL1/2,为脱除熏蒸后残留酰氟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硫酰氟 氢氧化钠 传质 反应动力学 化学吸收 双搅拌釜
  • 简介:聚苯醚(PPS)以其高温稳定性、阻燃性、耐化学腐蚀性及良好的机械和电学性能受到关注,但PPS存在脆性大,韧性差的缺点。聚醚醚酮(PEEK)的耐热性是热塑性树脂中最优异的,还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电性能等,但由于PEEK熔融温度(Tm=334℃)高,熔融黏度较大,给其成型加工带来困难。

  • 标签: 综合力学性能 聚苯硫醚 聚醚醚酮 共混体系 相容性 耐化学腐蚀性
  • 简介:利用CO2程序升温脱附测定了三种氧化铝基催化剂上的表面碱性。结果表明,三种催化剂上表面碱性的类型、强度和数目分布不同。活性氧化铝上负载K2O和Pt可大大改变催化剂表面碱性分布。三种催化剂上弱碱性中心的CO2脱附表现活化能分别为25.97,27.92和29.77kJ/mol。弱碱性中心是COS水解催化活性中心,而弱的和较强的碱性中心参与CS2的水解催化反应。更多还原

  • 标签: 羰基硫 二硫化碳 水解 氧化铝 催化 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