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在这一个世纪里,全球风云激荡,政治经济体系大洗牌,形成新的格局。如何来表述在这其间中华民族由衰落到崛起呢?笔者想到人类几千年来在地球上开采了黄金约15万吨,作为财富的象征,它的聚和散或许可以说明问题。

  • 标签: 黄金 春秋 政治经济体系 辛亥革命 中华民族 球风
  • 简介:1943年9月,国民政府中央银行颁布《黄金存款方法》,规定:黄金存款,以黄金存入,到期本息由收存局以黄金付还:存入及付息,均按成色折合十足纯金计算;由四行二局(中央、中国、交通、中国农民银行和中央信托、邮政储金汇业局)及其各分支行局代办,以央行指定地点为限。1944年8月,国民政府为了平抑物价.回笼法币.

  • 标签: 黄金 存款 法币 中国农民银行 中央银行 国民政府
  • 简介:楚国黄金货币可能是目前所知最早用贵金属铸造而成的称量货币,战国时以金版形式出现(或有金饼),西汉时期有圆形饼金、马蹄金、麟趾金。其币材产地、冶炼技术、问题仍存在诸多未解之处。关于币材来源,目前的研究主要依据《战国策》、《管子》、《史记》等史料中有关南方地区产黄金的记载,认为楚国的黄金来源地可能在今湖北、江苏、江西等地,这无疑对理解楚国黄金货币币材来源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黄金货币 楚国 《战国策》 成分 称量货币 西汉时期
  • 简介:1843年上海开埠后,由于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很快成为中国最大的黄金集散地。上海的黄金交易约始于1873年,但最初没有固定的买卖场所,经常变更地点,大抵分散在几家茶楼聚会,专做叶金、赤金及沙金等金货生意。1902年,上海金业集资租赁仁记路(今滇池路)一处房屋,进行集中交易。

  • 标签: 上海开埠 黄金市场 投机 标金 近代 对外贸易
  • 简介:我国古代黄金衡制的演化确立,集中在秦汉之际。秦灭六国,以秦国旧制二十四两一“镒”的计量制度统一了各诸侯国繁杂的黄金衡制。然而,秦代统一黄金衡制历时未久,汉兴代秦,便确立了我国占代延续两千多年的十六两一斤的黄金衡制。

  • 标签: 战国秦汉 衡制 黄金 演变 秦汉之际 制度统一
  • 简介:彭信威先生在论两宋金银和金银钱时,引《宝货辨》说:“文献中还提到马蹄金、沙金、橄榄金、瓜子金、麸子金、胯子金、叶子金等。”并解释:“叶子金应当就是金叶子”。①迄今为止,有关金叶子的论述几乎未见。即便发现实物,也多被解释为饰物用的金箔。本文汇集二十多年来的出土资料,结合文献,对新见金叶子的品名、年代和铭文进行考述。若有不妥之处,敬请匡正。

  • 标签: 南宋时期 中国 金叶子 黄金 货币性 铭文考释
  • 简介:利用无损EDXRF技术研究了葡萄牙埃斯特雷马杜拉属于钟杯文化时期的黄金制品。黄金制品有管状珠子、双锥形珠子、螺旋环和金属丝碎片。

  • 标签: 黄金制品 葡萄牙 EDXRF 红铜 RF技术 金属丝
  • 简介:南宋时具有货币性质的黄金除牌、铤这两种形式外,文献中还提到马蹄金、沙金、橄榄金、瓜子金、麦子金、胯子金、叶子金等。此外,金钱也曾有出土。然而,这一时期黄金的货币化究竟到达了什么程度,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以日本学者加藤繁为代表,他在《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一书中确认了黄金的货币地位;另一是以彭信威先生为代表,他在《中国货币史》中则明确指出“黄会在宋代不能算是真正的货币”。

  • 标签: 南宋时期 黄金 货币化程度 金牌 金铤 中国
  • 简介:关于胆铜生产的起始汪圣铎THEBEGINNINGOFTHEPRODUCTIONOFCOPPERBYCHALCANTHITE¥WangShengduo(18)Theproductionofcopperbychalcanthitewascloselyre...

  • 标签: 胆铜 许申 《舆地纪胜》 《宋史》 《龙川略志》 宋哲宗
  • 简介:称蒙古族为"蒙兀",称之为"朦瓦",称之为"盟古",明初修称为"蒙古".传说蒙古族起初住在斡难河(鄂嫩河)的不儿罕山(大肯特山).到赤都忽儿孛阔时,出现了联盟的军事集团,宋孝宗谆熙十六年(1189年),铁木真被选为合罕(军务酋长).他率部先后灭亡了塔塔儿回部、札刺亦儿、乃蛮、不里(回族的一部),战败篾儿乞惕等部落,统一了大漠南北,于元太祖元年(1206年),集蒙族各酋长于斡难河开会,建九旒白旗,即大汗位,号称成吉思汗.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宁夏固原)西南之清水县.太宗窝阔台继位后,于太宗七年(1235年)再侵南宋,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灭宋.

  • 标签: 《辽史》 《新唐书》 军事集团 宋孝宗 《元史》 明初
  • 简介:东灰山遗址是一处典型的四坝文化类型遗址,距今3900—3400年之间。因先民们生活居住时间长.生活垃圾堆积成“灰山”而得名。遗址内曾出土石器、陶器、骨器、铜器、金器等各类文物1003件。从考古资料和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可以得知东灰山先民的生活、生产情况及宗教信仰。

  • 标签: 东灰山人 生活 生产 信仰
  • 简介:本文根据陶寺遗址石制品复制实验的结果,结合一个陶寺晚期灰坑中发现的2万多件变质砂岩石片,对陶寺遗址晚期的石器生产的产能进行了估算。首先根据复制实验中的变质砂岩石制品的打片和制坯速度,推算出这2万多件石片可能是245件石坯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然后根据陶寺遗址石器的出土情况,分析了陶寺时石器的消费需求。最后将推算的石器数量与陶寺普通居址区20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的石器数量相比,认为陶寺晚期变质砂岩石器的生产可能远远高于自身消费的需求,超出自身消费的部分可能输出到周边遗址。或许用来换取陶寺自身发展需要但供给不足的物资。

  • 标签: 陶寺遗址 石器生产 产能
  • 简介:<正>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赢得了人们广泛的赞颂和称誉。但在过去,由于考古资料缺乏,我们对于古代制作青铜器的铜是怎样开采和冶炼出来的这一历史课题,却长期无法作出确切的回答。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在开发铜矿的生产过程中,古铜矿遗址已有多处发现。近十年来,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为我们回答这一历史课题,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从而也使我们对青铜器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 标签: 大冶铜绿山 古铜矿遗址 青铜器 我国古代 实物资料 青铜文化
  • 简介:石器生产是一个动态的生产系统,包含一系列的生产程序,从选料到制作以及后期的使用修整。通过对大辛庄商代石刀标本显微观察分析,石刀的原料采办主要是当地获取,充分考虑工具特性和使用方式,石刀制作过程完善,主要包括打制、琢制、磨制、刃部加工和钻孔等工序,而这些工序根据石料特点和工具用途采用多样的加工方式,工具形态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工具使用方式。出于节约原料和工具的有效性与使用效率的考虑,大辛庄商代石刀的制作存在二次加工和一器多用现象。通过大辛庄石刀的分类和生产工艺程序与思想的分析,能很好的反映商代大辛庄人的生产技术水平以及改造自然的能力。

  • 标签: 石刀 生产工艺 微痕研究
  • 简介:酒泉一带区域的农业生产发生很早,在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许多实物资料,足以说明这一点。酒泉干骨崖遗址、玉门火烧沟遗址中发现了粟粒.出土了饮酒器、铜器、农器镢镰等:酒泉西河滩遗址发现了家养大牲畜的圈棚遗迹。

  • 标签: 农业生产发展 酒泉 汉晋时期 文化遗址 新石器时代 实物资料
  • 简介:鱼纹,陶瓷装饰的传统纹饰之一,广义上可包含由鱼纹和其它纹样组合而成的纹饰,狭义上仅指纯粹鱼纹或以鱼纹为主体的纹饰。鱼纹早在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彩陶中即已出现,河南临汝出土有鹦鱼石斧图彩陶缸,其后的商周青铜器、玉器,秦汉的漆器、彩陶上,鱼纹均得到广泛应用。到了唐代,鱼纹开始用于瓷器装饰。宋代定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耀州窑、磁州窑都有大量的鱼纹装饰,明清之际景德镇御窑生产的鱼纹瓷种类繁多,最为引人注目。

  • 标签: 景德镇窑 鱼纹 明清时期 新石器时代遗址 清宫 传统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