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莫高窟第205窟是武周时期开凿的一个重要洞窟,壁画题材比较复杂。本文主要对西壁2铺观音图像进行考察,辨识出一些榜题文字,其中“圣历”年号的发现为确定此窟建造年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西壁2铺观音像所表达的内容是观音向世俗信仰者施予财宝、施予甘露,具有观音与信仰者互动的图像特征,可能受到密教观音的影响。在以观音为主尊的佛教造像中,这可能是现存最早的观音与信仰者互动的图像,而后有密教观音中的“甘露饿鬼、七宝贫儿”的图像以及产生于中国的引路菩萨、送子观音等大量互动或观音图像,因此205窟这组观音图像是研究观音信仰的一个重要材料。

  • 标签: 武周造像 莫高窟第205窟 施宝观音 施甘露观音
  • 简介:近年来,随着突骑钱币在我国发现和出土的不断增多。研究和讨论突骑钱币的文章也常见诸钱币杂志及网页。虽然关于突骑钱币的许多问题还没有真正明晰。但对其出土发掘、历史背景、铸造者、铸地、流通时间、流通范围、流通中的作用、钱文的释读、版式版别等问题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研究成果。

  • 标签: 钱币 流通时间 研究成果 出土 发掘 钱文
  • 简介:和珠襦是中国古代玉殓葬的两种重要形式。鳞是专用殓葬玉,东周流行;珠襦在东周既为生服,亦作殓服,至汉代仍可见。鳞仅用于男性高等级贵族,珠襦的使用则无性别限制。鳞和珠襦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同时使用,是春秋战国厚葬风俗的产物,是东周特有的玉殓葬方式,体现当时人们以珠、玉为贵的崇玉思想。

  • 标签: 珠襦 鳞施 东周 玉殓葬
  • 简介:从词源学角度看,tyrkis(=twrkys,=tiirgas,=tiirkis)是由tyrk(=turk,=twrk)附加印欧语复数词尾-is构成的,但作为专称,其语义却与该词的突厥语复数形式tyrkler全然不同。后者仅用于指称复数意义的“突厥人”,前者却是用于指称中亚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五咄陆部”。由于西突厥汗国的统治集团出自该部,

  • 标签: 突骑施 钱币 复数形式 统治集团 突厥汗国 词源学
  • 简介:近年来,在同内外不断有突骑钱币出土,这些钱币已成为“丝绸之路”上一枝奇葩,倍受泉友所茁爱。第一次见到突骑钱币是2006年存,笔者孑F焉耆一家古玩店看到一枚样式特殊的钱币,在钱币的一面有少数民族文字,另一面有一形似弓形的图记,青铜材质,出于好奇,笔者曾上手把玩,在和老板的攀谈中得知这就是大名鼎舳的“突骑钱币”;2007年秋,笔者在焉肴另一家占玩店,第二次见到了这种钱币,钱型和我上次见到的差不多,为生坑品,我所见到的这两枚突骑钱币,据称都来自焉耆博格达沁古城。

  • 标签: 突骑施 钱币 “丝绸之路” 少数民族文字 2007年 古玩店
  • 简介:近年来,笔者有幸在焉耆淘得3枚突骑钱币,现介绍给各位泉友,并请专家、泉友鉴赏、赐教。1、钱经23.3mm,穿5.8mm,厚1.67mm,重4.1g。生坑品,绿锈生根。青铜质,圆形方孔,正面为一圈粟特字母的突厥文和“”形的部落印记,背面有凸起的弓形图案。外缘和内穿的正背面均有郭,正面内轮廓线较细。

  • 标签: 突骑施 钱币 突厥文 背面 铜质 部落
  • 简介:徽记的运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欧亚大陆上的草原游牧部落为了区分各自的牲畜,渐次启用传承有序的标记,以示产权的归属,由此产生这么一种符号化的特殊文化基因标签。

  • 标签: 突骑施 钱币 新石器时代 游牧部落 欧亚大陆 文化基因
  • 简介:墓志是洛阳北邙山上新近出土的唐代墓志,志主郑出自荥阳郑氏,系中唐仕人。墓志完整记载了郑的家族世系、婚宦、政绩及生平经历等情况,有助于中古时期荥阳郑氏家族研究。郑由明经入仕,曾先后任幕府僚佐、州郡刺史、京都郎官。志文记录了郑贞元年间在荆州的政府救荒中倡议并实施了工赈,弥补了传世文献相关记载的不足,对于研究中唐时期的荒政具有重要史料价值。郑在经学与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撰有《三传异同》十七卷,可补两《唐书》经籍、艺文二志。郑墓志由外甥朝议郎、尚书刑部郎中李正辞撰文,其人也是当时工书擅文的仕人。

  • 标签: 郑易墓志唐代荒政
  • 简介:众所周知,唐武则天统治时期,统领西突厥的阿斯那塞罗东归唐朝,依附于突骑部首领乌质勒,乌质勒初建突骑汗国,其可汗始终接受唐朝册封,为唐朝守卫西方疆土。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唐朝改金山都护为北庭都护府。

  • 标签: 突骑施 可汗 版别 钱币 唐朝 武则天
  • 简介:笔者藏有一枚安徽都督省长颁赠的“乐善好”纪念章(如拓),材质为黄铜镀银。今借《安徽钱币》一角公之于众,供广大藏友鉴赏评析。

  • 标签: 纪念 都督 钱币 省长 鉴赏
  • 简介:提起《中国近代铸币汇考》这本书,很多人都知道它的作者嘉干先生,因为正是通过这一本书,很多人对中国近现代货币才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 标签: 施嘉干 中国 铸币 货币
  • 简介:<正>1986年1月,四川大学博物馆、成都市博物馆联合发掘了成都指挥街古代遗址。遗址文化堆积层共有六层。在其中的第四层即唐宋层的大量出土文物中,有一件骨制骰子特别引人注目。此骰子呈正方体,边长0.9厘米,六面分别钻有一至六个小圆窝,其中代表“四”的一个面圆窝内红彩,其余面的圆窝内黑彩。此骰子现藏于成都市博物馆。

  • 标签: 骰子 双陆 点施 考论 正方体 博戏
  • 简介:四川忠县井乡永兴、李园两处古遗址调查简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忠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为了配合三峡水库淹没区内的文物抢救规划工作,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遗址工作站于1993年10月赴忠县试掘该县境内的古遗址。在选点试掘前,与忠县文管所...

  • 标签: 古遗址 永兴遗址 三星堆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 忠县 涂井
  • 简介:<正>《古玺汇编》0322、0198——0202所揭六方玺印,尽管大小不一,形制及玺文字数亦不尽一致,但玺文内容大体相同,是具有同等功用的同类玺印。此六方玺印,其大者可逾方寸,小者亦较一般私名印为大。形制可分二种:一种为方形(正方或长方),阴文,四周有边框;另

  • 标签: 玺印 玺文 战国时代 说文 功用 形制
  • 简介: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一支重要的史前文化。该文化因浙江余杭良渚遗址而得名。1936年,原西湖博物馆的昕更主持发掘了良渚遗址,开长江下游地区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之先河。他撰写的《良渚》一书,是良渚文化研究的奠基之作,被认为是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考古报告之一。昕更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开拓业绩和治学精神,将载入史册。

  • 标签: 良渚文化 发现者 施昕更 简评
  • 简介:第五套新版人民币100元券面世不久,其伪钞就已出现。真的新券还未为百姓熟知,新版假券出现的消息已不胫而走。尽管新钞印制水平、防伪能力比以前大有提高,但因多种原因,大众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对新钞信誉感不足的问题。其实,与老式伪钞相比,新版伪钞更容易识别一些。新伪钞无论是纸质还是印制水平都与真钞有相当的差距,瑕疵随处可见,抓“狐狸尾巴”并不难。

  • 标签: 新版人民币 反假工作 中国 100元券 制印
  • 简介:谈及中国的肖像雕塑,喜龙仁(OsvaldSiren)曾指出,一件作品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如何体现所要传达的精神理念或意识状态.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的中央大厅里,有一尊佛教罗汉塑像,就具备了这一特征.彩塑栩栩如生,可能是依据某位受人崇敬的僧人形象塑造出来的(图一).

  • 标签: 宾夕法尼亚大学 罗汉造像 易州地区 珀津斯基 大英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