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2012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处于变革世界中的博物馆:新挑战、新启示”(MuseumsinaChangingWorld:NewChallenges,NewInspirations)。本文紧紧围绕这个主题,立足文化人类学关于社会文化变迁的理论阐述,对世界变革带给博物馆的种种新挑战和新启示,进行比较系统的阐述。博物馆是变迁社会中的一部分,也是记录世界变化的收藏所。变迁已经成为全球博物馆的主题,世界的急剧变化带给博物馆的不仅仅是挑战,还有种种新机遇和新的可能.

  • 标签: 社会文化变迁 博物馆 新挑战 新启示
  • 简介:2008年4月,在北京华辰拍卖会上,三张由英国人托马斯·查尔德(1841~1898年)拍摄于1875善每的圆明园老照片以95.2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拍卖成交,从而创造了中国国内影像拍卖的最高记录,这一事件也直接体现出国内老照片收藏热的迅猛态势。而受这种收藏热的影响,作为收藏与研究老照片的主要官方机构,博物馆的许多相关工作则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

  • 标签: 机遇和挑战 照片收藏 照片征集 利用 2008年 拍卖会
  • 简介:博物馆的陈列与展览效果好坏、生动与否、对观众有无吸引力。主要是形式设计能否利用合适的形式和艺术手法去抓住和打动观众的心。如何去抓住和打动观众的心,产生一定的魅力,做为形式设计工作者就需要对观众心理进行一些研究和了解。

  • 标签: 观众心理 形式设计 展览效果 设计工作者 视觉习惯 心理活动
  • 简介:博物馆害虫综合防治是取代以往博物馆害虫治理措施的一种新方法。它融博物馆学、昆虫学、生态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为一体,在治虫实践中,以生态安全和整体协作为原则,力主摒除有毒化学药剂在博物馆中的使用,并将害虫防治融入博物馆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之中,提高藏品保管工作的现代化水平。现今,社会大众对博物馆在生态环保和科学管理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博物馆需要及时关注国外害虫治理的新动态,对博物馆害虫综合防治的概念、历史、内容、应用技术,以及与我国传统作法的差异有所了解。

  • 标签: 害虫综合防治 藏品保管 生态
  • 简介:博物馆陈列的直观性和感染性符合现代观众在接受信息源时的非强制和非灌输性要求,因而最适合现代人们自我教育的需要。每一个带着不同参观动机的人进入博物馆,陈列工作者都有给予他一定收获的任务。因此,研究参观心理,并努力寻求对策,是现代博物馆陈列工作者的当务之急。一、四种参观心态的交融和撞击观众的参观行为产生于不同的参观动机;不同的参观心态,产生不同的参观效果。参观心态的不同源于参观者的年龄、职业和文化教养的差异。根据我们多年的观察,支配博物馆观众的是四种心态的交融和撞击,这就是:求知心理和猎奇心理共存,自主心理与从众心理同在。

  • 标签: 现代博物馆 博物馆工作 灌输性 自我教育 文化教养 直观性
  • 简介:本文认为隋代敦煌莫高窟壁画的美学心理主要体现在"丰富性动机创造整体和谐"、"巧妙简化构筑华丽精致"、"审美知觉独特性构筑独特的线条形象"、"情感体验与表象变异"等方面.

  • 标签: 隋朝 敦煌壁画 美学心理
  • 简介:在博物馆领域内开展的第一项心理学研究项目是梅尔顿氏于1933年在美国进行的调查,结果他发现了(或者说第一次描述了)一个非常普通并广为人知的现象:博物馆疲劳。脑袋象塞满棉絮一般昏沉,腿仿佛铅锤一般沉重,脚踝又酸又疼,这种体会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博物馆疲劳在观众中导致了某些特定的行为:在博物馆里停留的时间越多,朝出口方向的移动就越快;在陈列室参观的时间越长,对展品的注意力就越差。

  • 标签: 展览设计 博物馆工作 出口方向 心理学理论 梅尔 陈列工作
  • 简介:博物馆的陈列是一门艺术,它在给观众提供知识的同时也给人以美的熏陶、美的感染.一个陈列展览只有寓教于美,将主题内容以美的形式表达出来,才能对观众有吸引力,才是成功的.

  • 标签: 陈列展览 陈列设计 熏陶 主题内容 观众 过程
  • 简介:新方志应增加社会心理内容刘胜方方志是记述一方古今演变的百科全书,概括他讲,其主要内容是该行政区域内世代相继的人的各种社会活动。其中,也包括社会心理活动,从一个方面来看,所谓地方特色,它就是地方个性的人格化,基于此,在新方志的编纂中,我们理应对社会心理...

  • 标签: 社会心理 新方志 社会行为 心理内容 心理活动 社会调查
  • 简介:本文拟就教育宗旨博物馆的陈列,从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来考察陈列设计工作.更确切地说,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心理学和教育学对博物馆陈列设计者有哪些帮助和指导.要说心理学和教育学有助于陈列设计者的思考,或许有部分读者会感到奇怪,那是因为长期以来,陈列工作是由几乎没受过心理学和教育学正规训练的人承担的.由这样的设计者从事陈列工作,很少能产生博得好评的陈列,其中有的还办得很糟糕.但就便如此,也不见得有人提出寻求心理学和教育学专家帮助的建议.究其原因,当然会有人纳闷,为什么需要这两方面的建议呢?

  • 标签: 陈列设计 教育学 陈列展览 教育心理学 学分 教育宗旨
  • 简介:目前我国博物馆已进入对公民进行普遍教育的阶段,不少具备前瞻眼光的博物馆开始积极探索观众的分众化教育。而重视儿童群体,改善其服务方式、拓展其服务领域,是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不可推卸之责任。儿童群体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亦因之浮出水面。但此类教育往往无的放矢,并无严谨的学理支撑,教育策划和实施趋同于成人。本文以学科交叉为视角,首先借由对博物馆儿童教育中现存问题的分析,窥寻影响儿童教育效益之症结-儿童教育心理学缺失,接着通过对现代儿童教育观和教育心理学的深入分析,尝试建立博物馆儿童教育观,以期能有助于博物馆形成儿童群体的基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 标签: 儿童教育 教育观 教育心理学
  • 简介:三峡工程,举世瞩目;三峡文物,世人关注。三峡工程的兴建,将使重庆至湖北所辖范围内众多文物古迹被淹没。根据2000年6月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的审批,有1087处文物点被列入了保护规划,其中地下文物点723处(重庆市506处,湖北省217处),

  • 标签: 三峡工程 文物抢救 库区 文物管理所 博物馆
  • 简介: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的成长历程,强调要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启发其创造潜能,引导他们结合认知与经验,发展对世界的理解,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结合博物馆学习和教育的特殊性,笔者将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博物馆教育规划的启示意义总结如下:规划博物馆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循以人为本,以观众为中心的原则;要重视营造观众进行意义学习的环境;必须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博物馆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不是要教会观众某方面的知识,而是在于要激励和促进观众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学会学习。

  • 标签: 博物馆教育 人本主义 学习理论 启示意义
  • 简介:东北师范大学博物馆敬向红纵论博物馆发展的根本出路时谈到,博物馆要在社会进步的大潮中立足,就必须勇敢地面对挑战,既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又实事求是,尊重规律,通过观念创新、展览创新和管理创新带动这一事业的发展。

  • 标签: 博物馆 社会进步 展览创新 管理创新 观念创新
  • 简介:一切文物处于宏观的相对静止状态,而微观的动态运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在诸多环境因素影响下,微观运动使文物产生形态各异的病变,外在表现有金属的腐蚀矿化、木漆器的干裂糟朽、纺织品的粘连腐烂、纸质文物的虫蛀霉变、壁画彩绘的起甲褪色等,历经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以致文物改变原貌、危及寿命,

  • 标签: 馆藏文物 微环境 保护方法 相对静止 因素影响 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