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上博楚简公布后,引起众多学者的注意和讨论.其中关于1号简'孔子曰'以下三句(特别是最后一句)文字的解读,争议最大.李学勤解读为:'诗亡隐志,乐亡隐情,文亡隐意.'①而关于'隐'和'意'的读法,歧说甚多.如'隐',或读作'吝'、'泯'、'离','意',或读作'言',再由此排列组合为更多的读法.

  • 标签: 上博楚简 《诗论》 文字解读 古文字学 '文无隐言' 儒家
  • 简介:法国高等院校与职工成人教育丁锐法国是一个高度重视成人教育的国家。在世界上,它第一个为成人教育立法。1971年7月16日;法国国民议会首次通过了《职业继续教育法》,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在职职工能够继续深造和提高。该法规定:“所有劳动者都应有享受继续教育的机...

  • 标签: 等院校 成人教育立法 法国 终身教育 成人继续教育 工程师
  • 简介:首都高等法院是民国时期江苏的省级审判机构,院址在今南京朝天宫。朝天宫是明朝贵族朝见天子时学习朝拜礼仪的地方。现存建筑物是清朝同治年间重建。民国时期,在朝天宫“棂星门”3字之下悬挂着“首都高等法院”招牌;高等法院的法庭就设在大成殿,殿中设朱红大案桌,桌后并排5张椅子,背衬紫色布幔。大成殿内梁上高挂“明镜高悬”4个大字的横额:两旁大庭柱上,书有“听讼期无讼,明刑复恤刑”的对联。首都高等法院成立之后,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审理汉奸案。每次审判汉奸,法庭内外都是人山人海,群情激愤。首都高等法院先后审判的汉奸有汪伪国民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兼中央党部组织部长梅思平,汪伪中央宣传部长、安徽省省长林柏生,汪伪南京

  • 标签: 民国时期 周佛海 高等法院 朝天宫 剥夺公权终身 蒋介石
  • 简介:一提到澳门,人们一定会想起大三巴牌坊(见插图)。它不仅是闻名于世的名胜古迹,而且是东西文化艺术交流的结晶。大三巴牌坊原为圣保禄教堂的前壁,建于1582年,其旁的圣保禄学院(ColegioSaoPaulo.1594—1835年)是澳门最早也是远东最早的欧洲中世纪式的高等教育机构。它在澳门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和中西文化

  • 标签: 澳门圣保禄学院 耶稣会传教士 高等学府 天主教 利玛窦 中西文化交流
  • 简介: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目前知识经济正在蓬勃兴起,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之一。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论断、党和国家制定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是完全符合这一趋势的真理

  • 标签: 西藏 高等教育 科教兴藏战略 教育改革 邓小平教育理论
  • 简介:中国近代的教会学校是在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与西方列强侵华的历史紧密相连。其办学宗旨是培养能够取代封建士大夫的新型知识分子,使中国全面向“基督”开放。显然,其初衷是希望加强对中国的控制。而不是培养其异化力量。岭南大学作为近代中国建立的第一所教会高等学校,在中国教会学校发展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而且由于身处岭南地区,其办学又有别于其它地区的教会学校,具有鲜明的办学特点。

  • 标签: 近代中国 岭南地区 高等学校 大学 教会学校 办学宗旨
  • 简介:创新教育即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问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点问题,在高校实施创新教育已成必然趋势。我国的高等教育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高等院校的教育创新既是创新教育的前进,也是同创新教育相伴随的一个过程。

  • 标签: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创新精神 创造能力
  • 简介:墨脱公路修筑纪事朗杰,罗布墨脱,一个神秘的“高原孤岛”,1994年2同,在扎木镇和墨脱县城,同时举行了扎墨公路初通典礼。一条简陋的公路终于修到墨脱县城,祖祖辈辈深居老林的墨脱人,第一次见到了汽车。有人说,墨脱公路的修通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的...

  • 标签: 墨脱公路 泥石流 墨脱县 公路病害 西藏自治区 地质病害
  • 简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主要反映的是高等学校与政府和社会之间、特别是学校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从这一角度,考察一下建国5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演变。50年来,我国的高教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由集权到放权、又从放权到集权、再到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几次反复的曲折过程,其中有值得吸取的经验教训。

  • 标签: 高等教育 教育管理体制 中国 行政管理体制 人事制度 财务制度
  • 简介:1995年永平县政府建住宅小区(原衙门处)时出土一碑,青石、长133厘米、宽80厘米、厚5.5厘米,直书左行,阴刻行书,十三行,共352字。末署“中华民国廿八年春录刻滇缅公路纪念歌,鹤庆王锡光谨识。”此碑采用歌诀的形式述及修筑滇缅公路、云南人民对抗日所做贡献的史实,具有历史价值。录碑文于后:

  • 标签: 碑文 《修筑滇缅公路纪念歌》 云南 现代
  • 简介:高速公路是国家现代化、经济繁荣的象征,是物流、客流、信息流的重要载体,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它不仅为道路使用者提供了安全、快捷、舒适的运输条件,从而使运输成本降低、时空距离缩短、服务半径扩大、形成产业相对经济优势,而且具有传播信息、传播文明、物流集散、商业贸易等多种潜在功能,对沿线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 标签: 高速公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概略 洛阳 区域经济发展 国家现代化
  • 简介:本文就《公路交通志》的社会价值和功用,谈些粗浅认识。一、《公路交通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交通志》的记述,包括古代、近代和现代三部分,重点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部分。因此,《公路交通志》作为经济专业志书,必须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公路交通志》是记一方之志,是一方文明的产物,无疑它属于两个文明建设的范畴,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公路交通志》记述的内容,大至一条路、一座桥梁的修建,一项重大运输活动。小至一个班

  • 标签: 交通志 公路交通 两个文明建设 社会价值 修志工作 史志办
  • 简介: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启动了肯定性行动计划,在就业、教育等领域对少数民族、妇女等社会不利群体给予某些优待和照顾,有力地提高了少数民族和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促进了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但三十多年来,关于肯定性行动计划存在和实施必要性的争论从未间断过.特别是近年来,关于肯定性行动计划的争论趋于激化,一些州甚至取消了肯定性行动计划,这很可能导致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严重倒退.

  • 标签: 肯定性行动计划 争论 美国 少数民族 高等教育
  • 简介:<正>公路交通,是以汽车为主要运输工具的现代化交通事业。公路行政管理机关,是为适应公路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对公路的建设和运输,起着规划、管理和协调作用。民国时期主管公路的中央机关,变化颇为复杂,兹分为五个阶段,作一简要叙述。限于篇幅,各机关内部机构的职掌和附属机关从略。一1932年以前这一时期,中央政府主管公路的机关,北洋政府为交通部、内务部,国民党政府为交通部、铁道部。自1902年中国土地上第一次出现汽车以后,至1913年才开始修筑我国第一条公路——湖

  • 标签: 公路事业 交通部 公路交通 军事运输 公路运输 运输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