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正>铜鼓是我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历史文物,铜鼓研究举世瞩目,铜鼓上的纹饰多姿多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鸟。铜鼓上的鸟之原型属于何种鸟类,一直是学术界所关心的一个问题。铜鼓型式繁多,鸟的类别亦不止一种,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云南晋宁石寨山M14:1、云南开化铜鼓和越南玉缕铜鼓上的翔鸟。这种铸造在铜鼓鼓面作为主题晕的“怪鸟”究竟为何物,国内外研究者们的看法大不相同,莫衷一是。

  • 标签: 朱鹮 朱鹤 鸟田 羽冠 水鸟 朱鹭
  • 简介:燕下都瓦当承载着许多历史、文化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信息,其纹饰和形制反映了燕国都城建设的发达和文化的繁荣,其最具代表性的饕餮纹饰可从商周青铜器饕餮中找到历史渊源,对探讨燕文化和商周文化的传承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燕下都瓦当 商周 青铜器 纹饰 饕餮纹
  • 简介:广西壮族的皮研究林光琪,朱芳武,苏曲之,覃圣敏,李富强,覃成号,韦国庆,张瑛美,赖剑初我国对少数民族皮研究已有较多报道,关于广西壮族的皮研究报道也有两篇(董悌忱,1964;李后文,1984)。他们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县城里在校中学生,...

  • 标签: 指纹脊线总数 广西壮族 指端花纹 斗型纹 调查分析 箕型纹
  • 简介:文章对藏族至纯天珠的图体系进行了系统论述。作者在十数年的田野调查、大量的标本收集和留存影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比对分析等方法,发现了至纯天珠上蚀花部分的图中所有线的本质特征,将其归纳为口线、腰带、隔线、主体图四大类别,并解读其各自功能。进而将蚀花图解析为各种图形元素的组合,建立起一套以隔线体系为主的天珠图谱,在尽可能穷尽图的前提下使之系统化、完整化,并且从中得出一些规律性交化的认识,充分体现出至纯天珠图系统的规范性和丰富性,解析了古代天珠制作者的构图方法。同时,据此建立起一个以几何图形为核心元素的、兼顾藏族传统认识的天珠命名体系。

  • 标签: 藏族 至纯天珠 图纹体系 命名:隔线
  • 简介:青海省到目前为止发现的画像砖墓共有两处。1982年清理发掘的平安县东村画像砖墓断代为东汉时期,下限可至魏晋时期,《青海古城考辨》的作者李智信就持有这种观点。平安县东村画像砖墓为砖室结构,墓壁部分饰有带浮雕的画像砖,计有饮宴、仙人、甲骑、神鸟、力士等六种类型,主要表现墓主人生前宴乐、出行或死后成仙等内容。平安东村画像砖墓是青海境内发现的第一座带

  • 标签: 再释 出土鸟纹 画像砖再
  • 简介:蒙古文《格斯尔》有木刻本和多种手抄本传世。由于背景信息的缺乏和传播形态的复杂性,《格斯尔》各版本的文本性质,形成、演变过程及其相互的关系都是颇具争议的论题。本文通过对蒙古文《格斯尔》中《格斯尔镇压黑虎之部》的三种异文进行文本比较,探讨了它们的文本性质,以及它们从口头文本演变为书面化与经典化文本的过程。

  • 标签: 《格斯尔》 《格斯尔镇压黑纹虎之部》 口头性 书面化 异文
  • 简介:拍摄是采集文物信息及数字化最常用的途径,而瓷器文物的拍摄难度非常高,只有准确把握摄影技巧与艺术手段,才能把瓷器本身所具有的品质卓越、纹饰美准确而充分地展现出来。笔者参与了2017年《来样加工——18-19世纪中西章瓷展》的展览策划,文章即以章瓷器拍摄为例,介绍瓷器拍摄的技巧和注意问题。

  • 标签: 纹章瓷 文物摄影 方法 参数
  • 简介:在以圆或圆周为艺术设计或审美观照“单元格”的器物造型中,“右旋律”或“顺时针律,,广泛地存在,使用频率大大地高于左旋。中国史前仰韶、龙山等文化谱系中的彩陶器,多于瓶、罐、壶、盘、钵的沿口、底部、腹肩部施绘,其右旋的倾向尤为明显。这意味着中国艺术在起源阶段就开始积淀右旋的规则或模态。这种倾向在秦汉以后的造型艺术乃至璇玑图回文诗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本文对这一现象的表征、构成要素及特点做初步描述与分析。

  • 标签: 仰韶文化 右旋律 演化
  • 简介:7月11日至28日,由中国客家博物馆、深圳博物馆、深圳市金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中西交融——章瓷精品展》在中国客家博物馆展览中心展出。

  • 标签: 中西交融 博物馆 客家 中国 精品 展览中心
  • 简介:配色、描一直是陶瓷文物修复过程中较难的环节,传统的人工配色方法速度慢,准确率低。艺术家在长期的绘画创作中领悟到多种配色与素描技法,这些技法同样可运用于陶瓷修复领域,从而优化传统人工方法,提高补色与描的效果。文章以“南澳Ⅰ号”出水酱釉堆塑双风六狮系瓮为例,探讨色彩与素描技法在陶瓷文物修复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 标签: 文物 修复 保护 色彩 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