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为加强《百年潮》杂志编者与读者的联系,我们自本期开始恢复《编读往来》栏目,不定期刊发读者对我刊的意见与建议。本期刊发的这几篇读者来信是从本刊2013年改版后收到的大量来信、来稿中甄选出来的,除表示检讨之意外,还兼作勘误。读者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编辑部工作的改进具有极大的意义。我们将参考这些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细化工作,把《百年潮》办得越来越好。

  • 标签: 读者来信 编辑部工作 期刊 编者 杂志 栏目
  • 简介:刀笔和短文近期的《人物》很耐看。朱前总理的选题,顺应世道人心,好!给儿子起名"文豪"的人,大约没有儿子名气大,可胆子大——不怕名字起大了。看了多篇顾文豪的文章,像《香港书展六日流水》(8期)等,厉害了得!你们有

  • 标签: 斯大林 变与不变 马克思主义 粉丝 回归 读者
  • 简介:雕光啊,雕光我曾经是"雕光"粉丝。看了《庄仔与雕刻时光》这篇文章后,心情复杂。我喜爱最初的雕光,那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去处,在那儿看书、发呆、看电影,自在随意,时光仿佛停住一般。现在雕光门店越开越多,想进去坐坐越来越方便,我却高兴不起来,也不怎么

  • 标签: 编读 人间真情 粉丝 文章 人情味 雕刻
  • 简介:是《人物》而非《英雄人物》《人物》编辑部,祝贺你们改版成功。我很赞成改进,只是应当不断地改进;无论怎么改,基本风格总应当保持一致。"图片"挺好看,可使每幅或几幅图带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就像"奥巴马和克林顿"及"法

  • 标签: 英雄人物 基本风格 编辑部 克林顿 小故事 改进
  • 简介:《田沁鑫和秦海璐》我记得采访那天,记者问的问题非常细致,我也说了很多话。看完文章,我有一种感动,不单是对我自己的语言,海璐说的话同样很温暖我。隔时空的相遇,是我们各自回答记者的同一个问题,却奇妙地有一种相似和接近。我希望海璐生活得幸福,

  • 标签: 秦海璐 田沁鑫 记者
  • 简介:《巴蜀史志》的创刊、发展、成熟,一直离不开广大读者、作者的齐心培育、合力提携、众手浇灌。为更好倾听意见,互动交流,集思广益,改进工作,《巴蜀史志》将从2017年1期起,开设“编读往来”栏目,刊发作者、读者与《巴蜀史志》有关的故事,与《巴蜀史志》一起走过的风风雨雨,对《巴蜀史志》办刊思路、栏目设计、编辑风格、选稿用稿等的新意见、好主意。

  • 标签: 征文启事 “编读往来”栏目 互动交流 集思广益 办刊思路 栏目设计
  • 简介:福州港古称“东冶港”。早在东汉时期.福州与东洋、南洋就有航运往来。三国孙吴在福建创办造船业,在福州、连江、罗源、长乐等地建立造船基地,设置“典船校尉”机构于福州庆城寺东直巷.组织人员远行南洋、台湾等地。五代时,王审知主闽,轻徭薄赋,发展农渔、冶铸、陶瓷、手工制品等,同时在连江开辟“甘棠港”。

  • 标签: 经贸往来 述略 榕台 福州港 东汉时期 造船基地
  • 简介:琉球原是中国的藩属国。在明清两朝的500多年间,福建海路成为两地交往的必经之途,福州更是两地使船互往的重要启航港。琉球群岛位于我国台湾省的东北,由36个岛屿组成,岛上出土过大量宋代青花瓷。中琉友好关系,最早可上溯至隋大业元年(605年)。《隋书》中称琉球为"流求",《元史》里则写为"瑠求"。双方的交往,至明清有了很大的发展。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新朝后,为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于洪武五年(1372年)派杨载持诏谕琉球;同年十二月,琉球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奉表入

  • 标签: 琉球群岛 福州 友好关系 明清两代 朱元璋 福建
  • 简介:琉球与福州一水之隔,位于福州东面大海中,径直海面距离1700里。站在鼓山顶,在天气晴朗、海上没有云雾的情况下,可以隐约见到琉球群岛。中国人早在隋朝时就发现了琉球。《隋书》、《宋史》上称“流求”,《元史》上称“瑠求”。隋元两朝都曾遣人往琉球,劝谕琉球臣服,均无功而返。到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派遣行人杨载赍诏书往琉球劝谕,获得成功。琉球中山王察度首次派遣其弟泰期到中国朝贡。

  • 标签: 明清时期 往来 《隋书》 《宋史》 《元史》 琉球
  • 简介:阳春三月,气象更新。省人大志、省建筑业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志相继开编;《浙江省志》(精编本)进入实质性编纂阶段;按照国家20年左右一修志书的规定,继浦江、岱山两县之后,义乌、衢县又开始续修地方志工作;浙江作为现存宋元志书最多的省份,在省财政厅支持下,宋元志书的整理标点工作正式启动。一个以收藏山水志为土的山水史志馆也在文献之邦余姚落成。这是浙江地方志工作又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 标签: 志书 地方志工作 修志 续修 史志 编纂
  • 简介:在刚刚落幕的"两会"上,推动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出任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新闻发言人。从教练席踏上绿茵场的赵启正,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真功夫,那高屋建瓴的高度与水银泻地般的周密,以及轻描淡写之间表现出的知识的深厚和斐然的文采,令现场记者与全国听众大叹过瘾。因此我们特邀《对外传播》原主编申宏磊女士撰写了《赵启正的故事》一文。作者曾在赵启正领导下工作,因此对

  • 标签: 新闻发言人 博物馆 小故事 编辑 记忆 本期
  • 简介:新世纪的第一个夏天,“党委领导,政府主持”这一地方志的领导机制进一步得到确认。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泽民同志存《浙江人民代表大会志》编纂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编纂《浙江人民代表大会志》是事关我省人大和民主法制建设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稍后,《浙江省政协志》也终于提上了省政协的议事日程,着手组织编纂班了。

  • 标签: 地方志 修志工作 职业素质 浙江
  • 简介:<正>本刊的前身是《中国史学史资料》和《史学史资料》。《中国史学史资料》在1961年创刊,到1964年共出版九期,另有教学专刊二期。各期的内容都有一个中心,前四期主要是介绍过去各家史学史的目录,并对史学史的目的和任务有所讨论。第五期介绍司马迁与《史记》的研究和资料。第六期主要介绍关于《山海经》的研究。第七期介绍孔子的史学、《春秋》、《左传》、《国语》。第八期介绍对班固、陈寿、范晔、裴松之的研究。第九期是对刘知几和杜佑的研究。

  • 标签: 史学史研究 中国史学史 司马迁 资料 介绍 山海经
  • 简介:明清时期,通过徽商与粤商的贸易往来,使内陆安徽与沿海广东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两地商人经营的商品种类主要以安徽产品为主,商品交易则主要在广州完成。两地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各自文化习俗的交流与传播。两地的贸易往来,既丰富了双方的商品市场,又使安徽与海外市场发生联系。

  • 标签: 明清 安徽 广东 贸易
  • 简介:朱熹与陈亮之往来书信始於淳熙九年中,此后两人之间书信往来频繁。但现仅存有朱熹致陈亮十六封信,陈亮致朱熹八封信。本文即通过考辨朱、陈之往来书信的内容以及相关资料,对两人现存往来书信以及有明确记录之佚信,按其撰写时间加以系年,并对相关史料以及今人相关论述之讹误、缺失予以补正。

  • 标签: 朱熹 陈亮 往来书信
  • 简介:金仲华的编辑生涯□金立勤1957年任上海副市长时的金仲华1997年是商务印书馆的100周年纪念,我的父亲金仲华是在20年代末应聘进入商务印书馆的。这是父亲的第一个工作单位,从这里他跨入了社会的大门,开始接触编辑工作,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学者、编辑出版...

  • 标签: 编辑生涯 《世界知识》 国际问题研究 商务印书馆 邹韬奋 中学生
  • 简介:王茂荫(1798-1865)是安徽歙县人,他35岁中进士,历任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先后任过户部、兵部、吏部右侍郎,其货币理论学术界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货币的最高成就。正因如此,王茂荫成为马克思在其巨著《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一个中国人[1]。笔者曾到王茂荫的家乡——安徽省歙县等地考察访问并搜集有关资料,在王茂荫的元孙王自燮先生处发现王茂荫的往来函件抄件数则,现整理出来,供研究者参考。每篇标题均为笔者重拟。

  • 标签: 函件通 往来函件 新发现王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