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朱自清不领救济粮1948年夏季的一天,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找到现代散文家、诗人朱自清,兴冲冲地说"我找你签名来了"。朱自清先生当时害了严重胃病,却无钱治疗,因为那时在国统区物价飞涨,他那点微薄的薪金,只仅够买三袋面粉,全家十二口人吃都不够,那有钱去治病呢...

  • 标签: 吴晗 现代散文 朱自清先生 美援 侮辱性 闻斯
  • 简介:在法学理论界,有学者对权利结构观表达为“差序格局论”;在宪法(学)、民法(学)与国际法(学)的视野中,则对权利的种类进行了横向的划分,将其表达为一种共时性的权利结构观。这些思维格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理论盲点,即失去了对于权利的整体性把握。笔者以为,应当引入网状权利的观念。它不但有助于描绘权利的全貌,树立相互联系的权利观,还可以廓清法学与权利二者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差序格局 权利分类 网状权利 法学观
  • 简介:南京素为东南重镇,顺治二年清兵攻占南京后为防止汉人造反,即创设江宁驻防旗营,并以镇辅二国公主其事。江宁驻防旗营的八旗官兵成为由皇城迁入南京的第一批旗民,此即南京旗民之最初由来。所谓"旗民",确切意义上来讲并非全是满人,考查八旗建制可知,八旗军除蒙古八旗之外

  • 标签: 救济事业 南京市 民国初年 国民政府 八卦洲 民生
  • 简介:8至9世纪是日本律令制的全盛期,国家通过律令统筹管辖疫病预防和救济。律令实施之初,以医疗为主的救济曾被严格实行,然而在735至737年天花大流行的催化下,疫病救济措施向赈给等经济手段转变。自奈良时代中后期开始,律令医疗体制暴露了诸多问题,国家虽加以改革,然收效甚微,且使律令医疗体制更加孱弱。同样,使用经济手段的救济,也暴露出了地方官员失职等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难题,朝廷在疫病流行之际不得不更多地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鼓励民众摒弃陋习,积极参与到本应由国家统筹的疫病救济之中。这是日本律令体制开始走向弛缓的重要标志之一。

  • 标签: 奈良时代 平安时代 疫病救济 医疗体制 国家与民众
  • 简介:<正>近几年来,流亡海外的西藏分裂主义分子在国际上四处奔走,游说西方社会,高谈所谓人权问题。某些西方人士或受其蒙蔽或有意借题反华,也纷纷附和,侈谈所谓“西藏人权问题”。其中不少言论颠倒是非,混淆视听,甚至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这不能不引起国人注意。本文就所谓“西藏人权问题”的由来与发展、主要内容和某些观点进行探讨;并将新旧西藏的人权状况作一个对比分析。并依据我国人权理论揭露所谓的“西藏人权问题”的实质所在。“西藏人权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及其主要内容所谓“西藏人权问题”的提出,可以追溯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试图永远保持封建农奴主阶级在

  • 标签: 人权问题 西藏和平解放 基本人权 中国政府 达赖喇嘛 分裂主义
  • 简介:<正>民国时期,灾害频仍.据统计,自民国成立至抗战全面爆发的20几年间,“各种灾害之大者,竟达七十七次之多”.而民国1931年的大水灾,无论从受灾的范围来说,还是从危害的程度来说,在民国乃至于近代的灾荒史上,都是空前的.此次水灾,全国“被灾省份计有十七省之多,灾民几达七八千万人,淹没农田约占七万万亩”.“人民死于水患及病疫者,日以百千万计”.其中以湘、鄂、赣、皖、苏、豫、鲁、浙八省受灾最重.据估计,此次水灾的总损失在50亿元以上,仅农产品的损失即达4亿余元.八省的农作物年产量占平常年景的百分比是:稻米为38%,高粱、小麦为29%,棉花为24%.前五省89县的流亡人口占五省总人口的40%.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水灾 灾民 民国时期 粥厂 导淮
  • 简介:黄河水灾救济奖券是1930年代河北省政府发行的赈灾彩票,在中国近现代彩票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黄河水灾救济奖券的发行过程经历了试发行、正式发行和续发行三个阶段。经过广泛搜集资料,我们可以准确给出黄河水灾救济奖券的发行量,第1~34期黄河水灾救济奖券的总发行量为4880898元。根据现有资料显示,其用途一是直接用于受灾三县的赈济,二是用于将灾民向其他地区移民的安置费用。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黄河水灾救济奖券在发行过程中有其明显的弊端。

  • 标签: 黄河水灾 国民政府 救济奖券
  • 简介:<正>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军的长驱直入,国民党在军事上的抵抗无力,给战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数千万同胞沦于日寇铁蹄之下,家园毁于战火,财产化为灰烬,生命毫无保障。为了生存,为了抗日,人们或扶老携幼,离乡背井,走上逃难之路;或抛妻别子,愤然奔赴战场,由此产生了一大批失去了父母亲人、孤苦伶仃的难童。难童是战争的直接受害者,难童问题在当时即引起了国民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

  • 标签: 难童救济 国民政府 抗战时期 儿童教育 儿童教养 儿童保育
  • 简介: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在人类社会引发了两大政治潮流:一是民族独立运动,即寻求自由、独立和平等的民族力图建立民族独立国家;二是国家整合运动,即民族国家力图以共同的国家认同为基础,有机整合国内各民族,从而建立一体化的民族国家共同体。于是,在全球范围内,民族与国家之间就出现极为复杂的政治关系。本文主要探讨在民族国家建设过程中,国家整合与保障国内少数民族权力之间的内在关系。

  • 标签: 民族 国家 民族权利 国家整合
  • 简介:印第安人曾经逃走过、反抗过、还击过、哭泣过、心碎过……后来,印第安人又愤怒过、报复过、宣战过。自从"伤膝谷之役"的炮火摧毁了他们复国的梦想以来,50%的印第安人在"保留区"里过着最低收入、最高失业率、住所缺水、平均寿命43岁、酗酒、自杀率高的自虐式生活。然则"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一般来说,强势的存在,多半是由弱势的不智所助长的。虽然世上战争的形态不下千百种,也唯有从历史枭雄拿破仑说的"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他自己"这话中领悟到,一个从来不需要凭借别人来证实自己能力

  • 标签: 美国印第安人 保留区 人权 白人 平均寿命 失业率
  • 简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来,海外华侨与国内政治的互动越来越多,国民政府不仅积极邀请华侨领袖参与国内政治。更完善了相关侨务立法和机构。海外华侨也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关心国内政治,支持国内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华侨纷纷支援抗战。在经济上大力捐助,如在国民政府发行的第一期救国公债5亿元中,海外华侨就认购了半数以上;在人员上也有许多华侨志士回国参战。

  • 标签: 抗战时期 海外华侨 安置 救济 侨眷 福建
  • 简介:全面抗战初期,重庆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受制于公债价格下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及省外银行紧缩放贷、回笼资金的影响,曾爆发了严重的金融风潮。在平息危机的过程中,重庆银钱两业公会、四川省政府与国民政府之间围绕“汇划证”问题一度存在严重分歧。分歧的解决,表明国民政府在维持内地金融市场稳定上,并非执着于政策的划一,而是参酌本地现实,显示了其政策的灵活性。同时,从长远来看,此次风潮的平息,特别是“代现券”的发行,维持了重庆金融秩序的稳定,为其日后承接各地金融机构的内迁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抗战初期 重庆 金融风潮 金融救济
  • 简介: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署长霍宝树在关于组建“行总”空运大队协议书上签字。图中前排左起:陈纳德、霍宝树,后排左起:“联总”物资供应局副局长格林、威劳尔、“行总”副署长李卓敏。

  • 标签: 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 照片 中国 物资供应 副署长 协议书
  • 简介:国外一些敌对势力编造所谓“西藏人权”问题.极力美化旧西藏的社会制度,恣意诬蔑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及现行政策。关于西藏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所充分享受的人权,世人有目共睹,而对旧西藏的人权状况尚有许多人不甚了解。一种社会形态的人权

  • 标签: 藏巴汗 《十六法》 西藏 人权 社会形态 司法权
  • 简介:人权普遍性问题是伊斯兰人权理论缘起的原因之一,安纳伊姆认为人权普遍性的真正获得需要内部话语的转化和跨文化对话。内部话语的转化意味着伊斯兰教法的现代变革,以期获得人权发展所需的伦理基础。在重新解释教法和改变旧的习惯法方面,国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其中,穆斯林人权的实现需要世俗主义的支撑。在任何社会发展中,宗教与世俗并不是截然分离的。安纳伊姆主张的世俗主义,并非是推动整个伊斯兰社会的世俗化,而是强调国家的世俗性。只有实现宗教、世俗主义和人权的相同协同和相互依赖,才能促进和保障穆斯林人权的真正实现。

  • 标签: 伊斯兰 人权 沙里亚
  • 简介:<正>一九八七年九月,达赖喇嘛在美国众议院人权小组委员会举行的会议上发表鼓吹“西藏独立”、分裂祖国的讲话,提出所谓尊重西藏“人民的基本人权和民主自由”问题。十二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所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西藏侵犯人权的修正案。”这场表演一唱一和,颇有几分滑稽。

  • 标签: 西藏独立 农奴制 地方政府 差役 基本人权 人参果
  • 简介:<正>近年来,特别是最近一个时期,某些外国人士就所谓“西藏的人权问题”大做文章,说什么中国政府在西藏不讲人权,进行“种族灭绝”、“镇压平民”、“毁灭宗教”、“迫害喇嘛”等等.一些人还不断在国际组织中、国际会议上喋喋不休地大谈特谈所谓“西藏的人权问题”,炮制了大量荒诞不经的谣言,向中国政府施压发难。凡此种种,严重地歪曲了西藏的现实,至少是对西藏的历史和现实极端无知的表现.我作为一个长期在西藏生活工作,现在专门从事藏学研究的藏族人士,不仅熟悉西藏的现状,也了解西藏的昨天,面对国外的造谣诽谤,当然不能置若罔闻,有责任执笔

  • 标签: 西藏独立 人权问题 主权问题 中国政府 西藏问题 地方政府
  • 简介:论陈独秀对人权与反帝反封建关系的认识陈家骥陈独秀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地提出具有中国特点人权理论的思想家。笔者认为其人权理论包含如下内容:一、反对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是近代中国人民实现人权的先决条件陈独秀正确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中国人民的矛盾是近...

  • 标签: 陈独秀 反帝反封建 民族自主 人权理论 对人权 民治主义
  • 简介:实行民主宪政一直是近现代中国先进分子梦寐以求的目标。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以胡适、罗隆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以《新月》月刊为阵地,向国民党一党独裁发起挑战,要求以民治代替党治,实施法治以保障人权,在思想界掀起了一场颇具影响的“人权运动”。人权派因此得名。

  • 标签: 十年 民主宪政 保障人权 民治 先进分子 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