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3 个结果
  • 简介: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的帮会组织已有杜月笙的“恒社”、杨虎的“中兴社”、黄金荣的“忠信社”。原第八十八军军长范绍增,也召集旅沪的四川袍哥,成立了全国性的袍哥组织──上海社。一1946年夏天,交通银行总经理钱之新被黄金荣的门徒以恐怖手段勒索4亿元法币。不几天,中央银行金库保管员陈元亮,从库里盗窃一块400两重的金砖,交给重庆银行上海分行抵押贷款。当时国民政府规定,不准许以黄金作抵押。后来,陈元亮还清这笔抵押贷款时,中央银行发现了这笔违法交易,这就是曾经轰动上海的“黄金盗窃案”。黄金荣的门徒认定这是一个勒索的好机会,提出要重庆银行经理朱芝菲拿出3亿元法币(14万元法币合一两黄金)了结。朱芝菲恐慌

  • 标签: 国民政府 黄金 中央银行 四川人 抵押贷款 上海
  • 简介: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阳王镇,始建年代不详,是祀奉后稷和伯的庙宇,俗称阳王庙、现存舞台、正殿为明代建筑。正殿五间,三彩琉璃瓦顶.殿内东南西三面满布壁画,面积130平方米,壁画保存基本完好,东西两壁以台阶式布局,宽8.23米,最高处达6.18g,在现存明代壁画中属巨幅佳品。

  • 标签: 壁画 明代 始建年代 新绛县 运城市 山西省
  • 简介:'杨宪曾拟翻译《李自成》'这句话,换作更精准的表述应该是:就《李自成》的中译英问题,由李荒芜牵线,姚雪垠与杨宪一拍即合,双方进行了十年的深入探讨,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取得了多方面共识,最后却偃旗息鼓,以不了而了之。这件事不是小事,按常理说杨宪不可能从来不与人谈说,只是我们至今尚不知道而已。能为佐证的只有姚雪垠的三封信。由于向来不为人注意,故将三封信稍做删减后录出,以保持证据的完整。

  • 标签: 拟翻译 杨宪益拟 翻译李自成
  • 简介:天津卫三宗宝——南开、永利、《大公报》。这里所说的"南开"指的是南开学校,包括中学部、大学部、女中部、小学部。提起南开学校,一般人大都知道其创办人是著名教育家严修、张伯苓,而对南开学校创办人之一、山西人王孙协创学校的感人事迹却了解甚少。

  • 标签: 南开学校 人王 张伯苓 创办人 《大公报》 中学部
  • 简介:从小在拉萨长大,但知道幼儿园的事还是长大以后的事。因为我在拉萨的时候幼儿园对于像我们这一代进藏干部的子弟来讲都比较陌生,和我同龄的人大多没上过幼儿园,即使有过上幼儿园的经历,也是因为回到了内地。这些事今天说来已经是故事了。六七十年代,拉萨的幼儿园可谓...

  • 标签: 幼儿园园长 实验幼儿园 西藏自治区 卓玛 幼儿教育 孩子们
  • 简介:当代著名的中国民族史学家暨回族史学家、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答振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11月21日上午11点46分,安详地归真了,享年73岁。

  • 标签: 民族史学家 回族 大学教授
  • 简介:《南宁市志》(以下简称《南志》)于1998年lO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99年11月,南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赠我一套(四卷五本),约650万字。拜读全志,禁不住地称道:“这套世巨著是一部精品佳作”。参与该志编纂工作的有1000多人,直接参加编写工作的也有上百人,可谓众手成志,高手笔削。

  • 标签: 《南宁市志》 中国 广西 地方志 编纂工作 体例特征
  • 简介: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1979年公布的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两个规定可概括为一个通俗口号: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口号是一个司法原则。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司法原则 八议 金书铁券 贪污腐败 封建社会末期
  • 简介:每一次变法,都会遭受到利益集团的打压阻挠。反对者会想出一切办法除掉变法者,而每一个变法者又都是一腔热血,甘愿为变法奉献一生。有识之士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抱负,他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商鞅的尸体被车裂了,但是,他颁布的法令制度却流传了下来,影响了中国近千年的政治制度。

  • 标签: 政治制度 利益集团 变法 反对者 抱负
  • 简介:瑶族是我国南方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山地民族。由于历史和地理方面的原因,瑶族人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直到近现代,民间还保留着结绳记事、刻木记事、以筹记事、扎标记事、物像图画记事等原始古老的习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瑶族人民的行为方式和文化传统。

  • 标签: 结绳记事 刻木为契 梅山神 社会历史调查 社会科学研究 广西通志
  • 简介:前几年在修志工作中,屡屡发现寺观宗祠梁枋及碑碣上有一些奇怪的纪年方法和纪月方法。如:“大清咸丰八年岁在著雍敦(爿羊)(音脏)橘如月春分前一日”这里的“橘如月”即夏历二月的别称。可是“著雍敦(爿羊)”到底是什么意思?颇令人费解。于是一方面请教前辈,

  • 标签: 纪年 咸丰 修志工作 宗祠 碑碣 意思
  • 简介:《市政官》在拜占庭帝国的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部法律主要用于规范君士坦丁堡的金银珠宝、丝绸、香料等行业。瑞士学者朱尔斯·尼克尔最早在瑞士图书馆发现该法律手册,经过其整理、编辑后,于1893年出版希腊丈、拉丁文校勘本和译本,这是目前国外拜占庭研究学术界认可的权威版本。本文即根据朱尔斯·尼克尔的希腊文校勘本,并结合弗雷什菲尔德的《市政官》英译本进行译注,意在提供更符合原文的、完整的中文译本。

  • 标签: 拜占庭 君士坦丁堡 《市政官法》 译注
  • 简介:回族习惯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被回族穆斯林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的总和。伊斯兰教经典对回族习惯的形成起了主导作用,同时又吸收了汉族习惯中的某些成份,使回族习惯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婚姻、财产继承、丧葬、饮食、服饰等方面。如何正确对待回族习惯、协调好国家制定法与其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回族地区生活发展和社会稳定更多还原

  • 标签: 回族 习惯法 国家制定法
  • 简介:侗族人口一百一十一万,其中贵州六十二万多,湖南二十七万多,广西二十多万。在这三省毗邻的侗族村寨里,常可见到一种记载侗族习惯法规的石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停洞区信地公社宰兰侗寨的寨门外就立有一块叫“信地新规”的石碑。碑文说:“国有律,寨有规。律必守,规必尊。同心同德,国富民安。众人思安,同定如下约规……”。这是信地大队全体社员于1980年农历8月25日共同订立的习惯法规,侗语叫biacjiv。根据民族特点订立乡规民约,共同信守,作为国家法律的补充,保持安定团结,促进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 标签: 从江县 侗语 寨门 社宰 民族特点 乡老
  • 简介:《农业》是拜占庭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法典。它规范了拜占庭农庄中居民的生产生活行为,内容涉及村庄组织、土地占有与使用、农民权益、对违法行为的惩罚措施等方面,反映出拜占庭帝国中期农村经济生活的一般状况,是研究拜占庭农村经济制度的极为宝贵的原始资料。自该法典被发现以来,国外学术界对其研究已有多年,其中阿什布尔纳的希腊文校勘本与英文译本是现今学者们认可的权威文本。本文根据阿什尔布纳的校勘本为底本、并参考其译本对《农业》进行译注,意在提供更切近希腊原文的中文文本。

  • 标签: 拜占庭 《农业法》 译注
  • 简介:1240年编纂的《蒙古秘史》①中含有关于各个国家、城市、河流及民族的历史──地理通名②。然而这一开端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随着佛教在蒙古人当中的确立,蒙古编年史家关于外部世界的观念越来越囿于佛教进化论的框框。当一名蒙古作者不得不描述其他国家时,他的兴趣首先局限于佛教的故乡印度,其次是主要的佛教区域西藏和中国。从18世纪后半叶起,在传统的蒙古历史编纂学中形成了新的流派。蒙古藏语文史学家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藏一蒙宗教活动家松巴堪布·西班觉(1704-1788年)及其追随者的创作即是这一流派的明显的例子。松巴堪布的作品是用藏文写成的,在蒙古和西藏广为流行,他的历史作品,首先是《佛教在印度、

  • 标签: 历史地理 松巴 土耳其 蒙古编年史 准噶尔 佛教史
  • 简介:《史记》在不同篇章以完全重复或大致相同的简洁之言错综重复某些人事,运用了"迭见"。司马迁运用"迭见"重复记载人事,其目的在于寄寓褒善贬恶之义,解决"并时异世、年差不明"的叙事难题,以及展现时代精神与历史的发展趋势,最终服务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史宗旨。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礼崩乐坏,社会各阶层都卷入了称霸争雄的竞争,人的智慧与力量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历史撰写的重心于是从以礼义原则褒贬人事转移到记述生动活泼的人物事件与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以"迭见"重复记事应运而生。《史记》运用"迭见"记载人事既强调文事相符、实录其事,又寓褒贬于人物的个性、意志、品性以及时代精神与历史发展趋势之中;这不仅缓解、克服了《春秋》编年之"体"(变化的历史进程)与褒贬之"义"(固化的道德评判)之间的张力与矛盾,而且起到联络本纪、世家乃至表、书、列传的作用,集中展现了《史记》的义例体系及其特点。

  • 标签: 司马迁 《史记》 迭见法 义例体系
  • 简介:中餐菜名译对于中、餐饮文化交流至关重要。中文菜名更倾向于使用综合性的结构,而法文菜名更倾向于使用分析性的结构。相较于餐菜名而言,中餐菜名携带人名、地名、典故、成语等文化因素的例子更多。按语境文化理论,中餐菜名译时首先要考虑扩大信息量。理想的译中餐菜名结构是以主材为名词性中心语,将烹饪技法以分词形式作为修饰语引入,辅材、调味、器皿等要素以介词短语形式作为补语引入,并适当增添相关文化因素。同时,也应根据对象和场合等语用因素,对有关成分进行合理取舍。

  • 标签: 菜名 翻译 中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