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孝文本纪》“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集解》:孟康曰:“《武德》,高祖所作也。《文始》,舜舞也。《五行》,周舞也。《武德》者,其舞人执干戚。《文始舞》执羽龠。《五行舞》冠冕,衣服法五行色。”(2/437/3)

  • 标签: 《五行》 标点 史记 《文始》 武德 本纪
  • 简介:古书标点,看似甚易,其实极难。《史记》记事,始自黄帝,讫於太初,纵贯二千余年,五帝、三王、春秋、战国以至於秦汉,上记天子,中述王侯贵族、公卿大夫,下及庶民百姓,内涵深广,经纬交织,头绪纷繁,礼乐、历律、天文、鬼神、河渠、食货无不备载,洵无娩於“百科全书”之称;三家注错综经传,网罗百氏,徵引广博,史料繁富;加之时空悬隔,语言变迁,文献散佚,流传失真,标点尤非易事。

  • 标签: 标点 刍议 《文史》
  • 简介:一近读《吴汝纶日记》史学部分,这是吴氏政余之暇研阅《资治通鉴》与《史记》的心得日录。读毕对吴汝纶在一些史事和历史人物分析评论上的卓识,以及对《史记》中一些极见功力的读法,都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无怪乎他在当时为北方士林及日本众多汉学研究者所宗师。拙文《吴汝纶的古籍整理与研究》(载本刊1995年第三期)曾述及,在吴汝纶一生为学的过程中,点勘过大量经史子集作品,《史记》即为其中一部。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史记》标点本,标点考,曾参考过吴汝纶的点勘本,其《点校后记》有云:'《史记》一向有断句的

  • 标签: 标点本 中华书局出版 《资治通鉴》 日录 点校 人物分析
  • 简介:《吴太伯世家》“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索隐》:十五年《传》曰:“会于戚,讨曹成公也,执而归诸京师。诸侯将见子臧於王而立之。子臧曰:‘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杜预曰:圣人应天命,不拘常礼也。次守节,杜预曰:谓贤者也。下失节。杜预曰:愚者,妄动也。为君,非吾节也。虽不能圣,敢失守乎?’遂逃奔宋。”(5/1450/14)

  • 标签: 《史记》 标点 吴太伯 杜预 世家 诸侯
  • 简介:<正>标点古代文献,有时句中方位词的属上或属下,均合于语法,但文句意义却不相同.兹择其有代表性者十余则,辨析如下.(1)《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沛公与项羽北救东阿,破秦军濮阳,东屠城阳.”(768)按:句中以“东”字属下,方位名词“东”用如动词,义为“往东”.《史记·樊

  • 标签: 标点 方位词 汉书 地理志 通鉴 《史记·夏本纪》
  • 简介:<正>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四部丛刊》影印宋刻本,参考有关善本点校的《左传》一书(1986年版名《春秋经传集解》,1997年新版更名为《左传》),笔者在进行"《左传》《国语》引《诗》研究"课题研究中,发现其标点有五处待商榷。1.《闵公二年》载:许穆夫人赋《载驰》。杜预注曰:《载驰》,《诗·卫风》也。许穆夫人痛卫之亡,思归,言之不可,故作诗以言志。①

  • 标签: 许穆夫人 诗以言志 《四部丛刊》 卫风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宋刻本
  • 简介:我国古代只有句读,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标点符号。现行的标点符号,是在我国原有的句读的基础上,参考各国所使用的标点符号,逐渐发展确定下来的。在我国古代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影响、曾经长时期被尊为经书的《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都没有标点符号,古人便把经书中这种不加句读符号的现象当作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把那些研究经书句读的人斥为不屑一顾的“章句小儒”,而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则着意摹仿、刻意追求这种“文不加点”的做法。

  • 标签: 标点符号 社会生活 政治文化 《春秋》 《周易》 《仪礼》
  • 简介:标点符号中的专名号、书名号等符号,在标点古籍时尤其显得重要。标示是否准确、恰当,对读者影响很大。如《琐议》(二)所举《梁佩兰传》'佩兰方坐论正平岑牟与摩诘郁轮袍事'就是一例,'岑牟'下不该有专名号,标示专名号就会误导读者以为是人名;而'正平'正是人名,其下又没有标示专名号,读者也容易产生误解。王钟翰标点的《清史列传》这一类问题较多。现仅就《儒林》、《文苑》二传举例讨论。

  • 标签: 列传标点 标点琐议 清史列传
  • 简介:安徽人方回(1227-1307)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文学家,所著《桐江集》、《桐江续集》内容丰富,屡为学者引用。由罗超先生校点的方回文集,收在《全元文》第七册,读者易于得到。笔者翻检之余,觉得点校的质量尚难令人满意,误断人名,曲解词意,乱用标点,漏略符号等等,并非少见。兹按

  • 标签: 方回 回文 《全元文》 宋末元初 文集 续集
  • 简介:《客窗闲话》标点举误周志锋清浙江海盐吴炽昌所撰《客窗闲话》正集八卷,续集八卷,是晚清小说中较好的一部。是书经过张万钧、傅玉梅两位先生校点注释,1992年5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行世,给人们阅读和研究带来了很大便利。但遗憾的是,是书印刷、标点方面的问题...

  • 标签: 引语 逗号 标点 述语 引号 小王子
  • 简介:<正>《章太炎全集(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收入章太炎早年所撰《春秋左传读》、《春秋左传读叙录》和《驳箴膏盲评》三部专著,其中《春秋左传读》体大思精,涉及先秦两汉众多的典籍、人名、地名以及典章名物、古字古义,且未曾正式梓行,故校点整理时难免会有疏漏。现将阅读时所见的标点方面的错误,择要列举如次,以就教于方家。

  • 标签: 辨误 章太炎 标点 引号 仲雍 秦风
  • 简介: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著作。学习与研究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政治史、经济史的人,都会读到这本书。然而,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大陆上出版的多种《明夷待访录》标点本,在断句和标点方面都有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可能防碍读者对原意的理解,能尽快改正才好。

  • 标签: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 思想文化 中国 校勘学
  • 简介:一、逗号、顿号表示并列词语之间停顿的区别逗号和顿号都表示停顿,但逗号表示的停顿长,顿号表示的停顿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没用顿号,但当并列词语较长或其后有语气词时,为了表示稍长一点的停顿,也可用逗号。两者的使用可灵活掌握。

  • 标签: 用法比较 标点符号 并列词语 逗号 顿号 语气词
  • 简介:《古籍整理中姓氏舆地标点失误举例》一文(原载《中国语文》1985年第5期,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编《古籍点校疑误汇录》之三收入),义例19类,举例19条,指瑕析理,颇中肯綮。然其第五类举例,智者之失,略有可商,兹具引于下;五、姓氏溢标讹为地名例仙居过邑侯周谋(原注小字:崇祯戊辰,新城人),熊铨曹文举(原注小字:崇祯辛未,新建人)同乡也。曾遣二仆人人都求迁。宿娼家,醉后泄言,为厂役缉获。(《三垣笔记》)

  • 标签: 指瑕 标点本 三垣笔记 曹文举 义例 《中国语文》
  • 简介:笔者在阅读陈桥驿先生点校的殿本《水经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以下简称陈本)时,发现一些标点疑误,便随手记下。后来看到了鲍善淳先生的《新版戴本标点献疑》——文,于是删去与其重者,余有数十条,分类加以讨论。

  • 标签: 陈桥驿 殿本 《水经注》 标点问题 句法 句意
  • 简介:<正>读了《标点本<资泊通鉴>校读札记》(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年第2期,以下简称《札记》)一文,觉得其中有二则札记所论有欠妥之处,兹略申己见,以供进一步讨论.一、关于《通鉴》两次“初定租庸调法”的记事,《札记》认为:“众多史料清楚地说明了武德二年仅颁布了租调法而不是租庸调法”,“《新唐书·高祖本纪》的记载是不准确的,《通鉴》作者在取材时没有详考,从而出现了两次‘初定租庸调法’.”我觉得下这个结论过于匆忙.其实,唐武德二年颁布的赋税力役制度究竟包含哪几个部分的内容,迄今仍未有定论,原因在于包括《通鉴》在内的几部史籍的记载互有异同,殊难确定.《新唐书》卷一《高祖本纪》云:“(武德二年)二月乙酉,初定租庸调法.”但不载其具体内容.

  • 标签: 职田 校读札记 标点本 商兑 资治通鉴 调法
  • 简介:去年冬,仔细读了史延庭先生编著的《国语》,感到多处标点值得推敲,便随手作记,写成数十条。因为不敢断言自己的看法就一定正确,所以只敢名之为疑误。为便于查考,下面分三类按页码先后顺序排列。(一)P24:王德狄人。将以其女为后。富辰谏曰:'不可.……'案:在'人'后宜标逗号,使两句变成一个因果复句,再跟'富辰谏曰……'形成一个因果关系的句段,这样一环套一环,句子内部和句子外部的关系和层次就十分清楚了。

  • 标签: 《国语》 因果关系 句子内部 富辰 因果复句 顺序排列
  • 简介:<正>西泠印社出版社拟出《中国古代书画家诗文集丛书》,于2010年底先行出版了赵孟頫、王冕、倪瓒文集凡三册。这必然对古代书画家的研究,将会发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倪瓒《清■阁集》由江兴韦占先生标点,以清人曹培廉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刊行的城书室刻本为底本。城书室本,是在明人蹇曦《倪云林诗》六卷与倪瓒八世孙倪理《清■阁遗稿》十五卷的基础上编定的,世称善本,后收入《四库全书》,题为《清■阁全

  • 标签: 倪瓒 标点本 诗文集 中国古代书画 书室 倪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