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对十八世纪中国历史的重新审视中,我们不难注意到,清王朝这一庞大的国家,是由一个相对规模不大、人数又不够多的官僚群体在治理着,而且这一时期还有着“康乾盛世”的美誉。这就告诉我们,这些官僚中必须要有一批具备实务经验、历练丰富,并在国家行政及社会经济领域里掌握“专业技能”的管理型人才,而他们所具备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我们称之为“技术官僚”的理由。

  • 标签: 技术官僚 十八世纪 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经济领域 国家行政 管理型人才
  • 简介:1664年组建的法国东印度公司因为频繁的海外战事和糟糕的财务状况而未行使其在远东的贸易特权,直到1698年法国对华贸易才由私商正式开启,并在1719年永久印度公司成立后得以稳定地发展。本文述及十八世纪法国对华贸易的发展历程、管理机构和进出口商品结构,并从英法冲突的角度对其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成因进行探析。

  • 标签: 十八世纪 法国 对华贸易 东印度公司
  • 简介:在十七和十八世纪,中国艺术让艺术家的想象力受到挑战。为了代表和定义中国,不同的模式被提出。许多画卷、地毯装饰、版画或是戏剧布景都从中国获得灵感。对东方的迷恋赋予内部装潢、家具、绘画以一种怪异的风格。某些艺术家捍卫被理想化的中国,另一些则以针砭的视角在舞台上塑造想象的人物。在法国,如同蓬巴杜夫人一样,所有国王的臣民都喜欢“中国物件”。在欧洲许多其它国家,也有着同样的现象。对中国的迷恋超越了装饰艺术,也在东方风格的建筑艺术里得到表达。“中国时尚”的影响在十七和十八世纪的确存在,但是如同圆明园的欧式宫殿一样,很难精确地界定每种文明在这些整体线条和图形里所占的比例。

  • 标签: 中国艺术 中国时尚 装饰艺术 建筑艺术
  • 简介:17世纪中后期,法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大力发展海外贸易与海军,法国成为海上强国,在印度、非洲和美洲等地扩大了势力范围。从18世纪初开始,法国海权受到英国的挑战,经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3年)和七年战争(1756—1763年),英国摧毁了法国的海上力量,法国的海权走向衰落。本文从政治、经济、海军三个方面对18世纪法国海权衰落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海权 海权国家 科尔伯 弗勒里 七年战争
  • 简介:台湾历史上是一个移民社会,据1926年日据时期的调查,全台湾375万汉人中有311万人祖籍为福建,约占83%。福建人中,漳泉府籍者共约300万人,占闽省籍人的91%台湾为什么会形成以闽南人为主的社会,这还得从17-18世纪闽南人大量移民台湾说起。

  • 标签: 闽南人 移民 台湾省 中国 福建
  • 简介:<正>一、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岁的纪晓岚随父亲纪容舒入居京师。三年后,在户部任职的纪容舒“不复能自训课,遂遣昀受业于东山董先生”东山董先生即字孚存,号东山的董邦达。由于他卒谥文恪,时人又称他董文恪公。董邦达虽然在乾隆朝官至工部尚书,但他的名气主要是在绘画上。《清史稿·董邦达传》说:“邦达工山水,苍逸古厚,论者谓三董相承,为画家正轨”。所谓“三董”,即董源、董其为、董邦达。由此可见董邦达在清代画坛上的地位。

  • 标签: 经世思潮 十三年 明经世文编 经世实学 经世思想 文化史
  • 简介:<正>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是一个通过对政治结构的不断调整来逐步完善资本主义统治体制的运动。这个运动,是为巩固与发展1688年政变成果,以及适应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不仅为十九世纪英国历次议会改革开辟了道路,而且成为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整个政治上层建筑改革的前奏曲。

  • 标签: 十八世纪 议会改革 工业资产阶级 英国史 资本主义现代化 议会选举
  • 简介:针对以费正清为代表的用"朝贡体制"来解释"中国的世界秩序"之观念,何伟亚最近提出,清代的才反映了清廷处理对外关系的原则和方式,且体现了远更广阔的整合"天下"秩序的构想.但他又强调满清对其帝国的想象是一种"以满清皇室为最高君主的多主制".本文以为,以蒙藏关系为基础的所谓"多主制"和"宾礼"适用的对象各不相同,其间固有关联,同时更有相当程度的(氏)牾,不宜并论.

  • 标签: 十八世纪 多主制 |
  • 简介:“民族万岁”──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中的民族主义李宏图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革命摧毁着旧的封建王朝国家,也引起了欧洲各国封建君主的恐慌,他们联合一致向法国进攻,妄图镇压革命,重新恢复旧的封建王朝。在这场民族危机之中,法兰西民族以英勇的革命精神,...

  • 标签: 罗伯斯比尔 其它民族 民族主义 法国大革命史 自然疆界 国民公会
  • 简介:十八世纪中期的法国,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开始蓬勃发展,从而对封建主义势力形成了极大的挑战,这一时期的法国思想家(以下称为中期思想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自由平等思想,而这其中的土地平均思想,不仅对欧洲的农民土地问题,而且对中国的农民土地问题也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十八世纪中叶 法国 土地平均思想 中国 土地问题 土地制度
  • 简介:<正>目前我国史学界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在公元八四○年之前塔里木盆地没有或者极少有维吾尔族,只有到了公元八四○年漠北回鹘汗国被击散后,西迁了一部分维吾尔人到塔里木盆地,才形成为那里的主体民族。照此说法,公元八四○年以前塔里木盆地有什么民族呢?有的说是伊兰族,有的说是月氏族,有的说是塞种,有的说是羌族,有的说是印度人,有些人说是“土著人”。可是今天的现实,却是近六百万的维吾尔族,百分之九十在塔里木盆地。他们的语言、文字、体质、面貌、风俗习惯都相同。如果说古代塔里木盆地是伊兰族,或塞种,或月氏,或羌族等为主,那么今天塔里木盆地的主体民族也应该是伊兰等族了?这是一个很值得考究的问题。

  • 标签: 葛逻禄 塔里木盆地 维吾尔族 八世 公元 九姓
  • 简介:<正>孔戣是在岭南历史上一位政绩显赫的人物,他生长在唐代,字君严,鲁国人,孔子的三十八孙,耀进士第。作为孔子的后裔、儒家的正宗传人,孔戣在当时已是备受关注的显赫人物,更重要的他又是一位身任要职的清官,历任大理卿、国子祭酒、侍御史、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再迁尚书左丞。他的一生卓有建树,然而影响最大,政绩最辉煌的当数他出任岭南节度使、广州刺史时对岭南所作的贡献。

  • 标签: 孔戣 广东 赋税 民族政策 腐败 吏治
  • 简介:英国行会产生于中世纪城市兴起时期,由从事工商业的市民组成的经济组织。经历了商人行会、手工业行会、公会三个发展阶段,对英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治制度产生重要影响。行会是英国经济发展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研究中世纪英国行会及其作用有利于了解英国甚至西欧的社会状况。

  • 标签: 中世纪英国 行会
  • 简介:在对土拉河古城和日木·登吉进行考察的过程中,俄蒙考察队发现了可能与突厥-回鹘时期有关联的地层.基于对书面材料的分析,作者提出了和硕-柴达木碑铭中提到的土拉河城市属于回鹘的假说.文章还论证了契丹城市和日木·登吉是与和硕-柴达木碑铭上回鹘早期的托固城建造在同一地址上,在回鹘汗国时代是一个大型城市中心,相应地保留了许多回鹘城市发展的特征.

  • 标签: 蒙古 和日木·登吉 突厥-回鹘 托固 城市的起源
  • 简介:盐是中世纪的必需品,被称为"白金"。13-15世纪英国盐价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3世纪初到14世纪末,平均盐价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并在大灾荒和黑死病之后的三十年形成盐价的两个高峰,14世纪80年代一直到整个15世纪,盐价开始呈下降趋势。盐价的波动反应了盐的生产、人口数量、灾荒瘟疫、工资、战争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是中世纪英国经济社会变化的一个缩影。

  • 标签: 盐价 中世纪 英国
  • 简介:早在中世纪前期,英国的地方统治就不同于封建时代中国式的"官治",而呈现出一定的自治特性.这一自治特性分别表现为"官民合治"与"民官自治".无论是哪一种情形,其自治形态都属于"国王监控的地方自治".这种自治形态真实地反映了王权触角的向下延伸与地方集团对王权的制约,它对于英国地方自治的起步、宪政的发展、市民社会的孕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英国成为"地方自治之家"与"宪政之乡"的重要原因所在.

  • 标签: 英国政治制度史 官民合治 民官自治 国王监控的地方自治
  • 简介:本文探讨了中世纪英国穷人群体的社会特征、基本生活状况,公地共同体中公共地和公共权利对于穷人的巨大救济作用,公地共同体成员对穷人的其他救助措施,高度评价了公地制度救助穷人的社会功能。

  • 标签: 中世纪英国 公地制度 救助 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