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研究明代中叶蒙汉关系史,必然涉及到'叛人'赵。赵世代为晋人,居地不详,因不满明朝官府的腐败统治,秘密组织白莲教,进行反抗斗争。事被泄露后,为避官府缉拿,率众出塞,来到蒙古人民居住的古丰州板升(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之地,归附蒙古土默特部落首领俺答汗。从此,赵以板升为基地,教习俺答骑兵,掏城攻堡,并为其向导,频仍深入京畿腹地,野蛮地杀掠中原人民。同时,他

  • 标签:
  • 简介:金诗作为金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对金诗的搜集整理也代有其人。金代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元好问最先对金诗进行了全面的搜集整理,历经15年,编成《中州集)10卷,收诗人251人,诗2060首。他在序中写道:“亦念百余年以来,诗人为多,苦心之

  • 标签: 金诗 诗人 元好问 中国文学史 诗作 补遗
  • 简介:<正>满汉席,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宴席。以国仪讲究、肴馔繁多精美、技艺精湛而驰誉中外。在清代烹饪史中有重要位置。本文仅就满汉席有关的几个问题,试做初步的探讨,一、满汉席形成的基础清初的满族,是善于学习、勇于进取、且少有民族成见的。这在清太祖努尔哈赤身上体现得很明显。天命七年三日,他下过一道旨谕:“……上(清太祖)谕曾著满汉人等合居一处,同住同食同耕。若满州人欺索汉人故违此谕,则汉人可扭而告于执法之官;

  • 标签: 满汉全席 满族 乾隆时期 汉官 汉人 满汉席
  • 简介:是有宋一代的诗歌总集,然其中误收、漏收、伪作与重出者甚多.本文对中误收唐诗的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考索与辨证,共得53则,其中新考40则,补正已有成果7则,引录时贤成果6则.

  • 标签: 《全宋诗》 误收 唐诗 诗歌总集 成果 重出
  • 简介:冯玉祥杀宝德之谜文/苏全有民国11年(1922年)5月,古城开封(当时的河南省会)传出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帮办河南军务、河南陆军第二师师长宝德被新任河南督军冯玉祥所杀。冯玉祥为什么要杀宝德?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宝德,热河朝阳县人,为原...

  • 标签: 宝德全 冯玉祥 吴佩孚 北京政府 河南省 开封城
  • 简介:宋诗》共72册,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后,给宋代文学研究带来极大的便利,确实是一项嘉惠士林、造福子孙的宏伟事业。但该书也还有很多缺误,需要学者们不断补充与研究,方能逐渐臻于完善。笔者多年来查考众籍,从事补遗,所得渐多。今将披览方志及“永乐大典》残卷所得,辑成“宋诗辑佚作120首》。本文所辑佚诗,均为“宋诗》未收诗人之作,凡作者事迹可考者,则先作小传,后录佚诗。文后附引用书目,以便查检。

  • 标签: 《全宋诗》 辑佚 120首
  • 简介:<正>1911年10月10日,以武昌起义为发端的辛亥革命爆发,起义浪潮迅速波及全国各省。11月3日,在陈其美、李燮和、李平书等人发动和领导下,上海民军和商团发动起义,第二天即基本取得胜利。11月4日(农历九月十四日)晚,一个只挂了一节车厢的火车头从上海火车站驶出。车厢内

  • 标签: 程德全 袁世凯 江苏 孙中山 辛亥革命 都督府
  • 简介:我和傅璇琮先生联名在2003年第5期发表了评论文章,对订补中的疏失作了一次初步的清理.本文再次大量举证了前文未及的材料,分考辨的疏失、引用第二手资料带来的问题、辑佚的疏失等几方面加以论列,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未来全面修订时,在如何有选择地吸收诸家的订补成果方面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 标签: 《全宋诗》 疏失 订补 《文学遗产》 2003年 求真务实
  • 简介:我因长期在高校讲授中国古代史,常把盛世的唐朝作为重点;由于学校在安徽,又小能不把唐朝的安徽作为重点的重点。这就不能不经常接触唐朝安徽地方史的资料,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这个地区的行政机构有哪些州县?有哪些人在这里当官作刺史?粗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查起来竟然很不容易。常常为了某个州县、某个官员,查了很长

  • 标签: 唐朝 盛世 官员 资料 接触 地区
  • 简介: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科研项目,由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宋诗》一至五册出版以来,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反响和高度重视。古委会于1991年12月28日邀请了邓广铭、邓绍基、刘乃和、许嘉璐、沈玉成、李修生、廖仲安七位先生举行座谈,征求意见。

  • 标签: 《全宋诗》 刘乃和 《全宋文》 许嘉璐 编纂工作 《全元文》
  • 简介:李铁映同志指出:“修志的目的在于用,不仅当代人用,也为后代人用”。铁映同志的这一论断,精辟地阐明了修志主旨,也为方志学研究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方志的大量问世,各地已从单纯的编写志书,逐步形成编、发、评、藏、用一体化和志、鉴与各种地情书相结合的格局,这是方地事业的重大发展和对方志理论的重要贡献。就方志应用方面而言,已积累许多宝贵经验。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和志界同仁。应用是方志产生和发展的本源我国方志源远流长,它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适应统治者维护和加强统治的需要而出现的产物。《周官》记载:“诵训掌道方志,以观诏事。”“职方氏掌天下之图,

  • 标签: 方志应用 方志馆 读志用志 新方志 推广应用 修志
  • 简介:宋诗》的出版,无疑是建国以来最重要的古籍整理成果之一,亦是宋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其编撰体例之精,收集宋诗之,涉及作者之广,无疑超迈前代,说它体现了当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古籍整理的最高水平,是毫不夸张的。由於现存宋代典籍十分丰富,且过於庞杂,编撰有宋一代的诗歌总集,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苛求其毫无遗漏之,既不现实,亦有失公允。我在参加《宋文》宋诸帝文的整理校点时。

  • 标签: 《全宋诗》 历史典籍 中国 文学研究 宋真宗 宋仁宗
  • 简介:宋人别集素有资料宝库之称,可惜早已散失了许多。就其现存者来说,数量仍然很大并且相当分散,利用起来诸多不便。打从清代中后期以来,学界虽有《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唐文》可供检索,但却苦于无囊括一代、巨细兼收的宋文总集置诸案头。

  • 标签: 《全宋文》 全唐文 嘉惠 别集 佚文 小传
  • 简介:刘、葛祠庙遍及川。本辑限于考述成都方面的。这里只从嘉庆《四川通志·祠庙》所记者附载于后:嘉庆《四川通志·祠庙》所载各县武侯祠(及先主庙)一、新都县“八阵庙在县西二十里,祀武侯”。二、崇庆州“先主庙在州东四十里”。

  • 标签: 祠庙 崇庆 武侯 先主 直隶厅 蔡毓荣
  • 简介:在新编出版的各类志书卷首,大多编设有本地特色图照的彩页,这是新方志在继承传统编纂形式上的一大创新。图照的入志,特别是照片的入志,以其直观的图象展现出各项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文字阐述的不足,使人一目了然;同时还以其独特亮丽的色彩和丰富内涵的画面吸引广大读者,使人赏心悦目,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志书“资治、存史、教化”的功能。入志照片如何更好地达到这一要求,笔者在此谈些浅见。

  • 标签: 志书 方志 编纂 独特 照片 文字
  • 简介:三、宋徽宗。(1)(僧慧持写真颂三首):“七百年来老古锥,定中消息许谁知。争如只履西归去,生死徒劳木作皮。”“藏山於泽亦藏身,天下无藏道可亲。寄语庄周休拟议,树中不是负趋人。”“有情身不是无情,彼此人人定裹身。会得菩提本无树,不须辛苦是卢能。”(《释氏资监》卷十)

  • 标签: 《全宋诗》 宋徽宗 宋高宗 中国 文学研究
  • 简介:《山西大典》编辑部主任——任根珠先生把《山西大典》(以下简称《大典》)寄我。我如获至宝。《大典》全面系统地记载了山西省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中华书局出板,800余万字。我为山西省史志研究院所取得的这一新成就而感到高兴,并对同仁们的辛勤劳动而深怀敬意。读过《大典》,感受颇深。今把读书之得胪列于后,以介绍给广大读者。

  • 标签: 《山西大典》 编纂工作 地方志 中国 资料性 时代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