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1 个结果
  • 简介:1940年代中期至1950年代末,冷战对美国国家构建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一种全新的现代美国国家形态——“国家安全国家”——在“为总体冷战而进行总体准备”的过程中被塑造出来。国家安全国家构成对美国主流政治传统的重大偏离,其创生、扩张和演进是冷战时期美国国家构建和总体政治变迁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涉及联邦政府组织体制和对外政策决策程序的重组,也涉及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重构。国家安全国家的中枢制度和标志是国家安全委员会,其经历的持续变动体现了国家安全国家与“帝王式总统权”之间存在复杂的共生和互动关系。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国家安全国家的重大意义在于它与“福利国家”和“管理型国家”共同构成20世纪美国国家构建和国家扩张长期运动的三个基本向度。

  • 标签: 国家安全国家 国家安全理念 国家构建 冷战 国家安全委员会
  • 简介:"国家安全国家"的创生和演进是二战后美国政治变迁和国家构建的重要方面,也是对美国主流政治传统的重大偏离。本文第一部分的学术史考察显示,"国家安全国家"问题本身与美国史、冷战史以及其他学科多个领域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关联,对它的透彻理解需要超越传统外交史的、多因素综合的观点和视野。第二部分着重阐述《埃伯斯塔特报告》在国家安全国家的创生过程中的作用,以说明国家安全国家的基本内涵和特性;并述及1947年《国家安全法》通过后相关制度安排方面的一些重要的变动趋势。第三部分意图将国家安全国家置于美国政治发展的长期趋势中加以认识,通过国家安全理念来探究国家安全国家的历史机理,并说明国家安全理念的综合性特征及其内涵在冷战进程中继续变动和扩充的大体趋势。

  • 标签: 国家安全 外交史 埃伯斯 塔特 对外政策 政治传统
  • 简介:汉剧的前身称为楚调,又名楚腔、楚歌、楚曲及郢曲等,是我国四大古老剧种之一(其它三大古老剧种为昆、弋、梆),已传播到国内十几个省、市和几个国家,影响了几十个剧种,是一个历史悠久、剧目繁多的名优剧种。议调最早见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魏良辅《南词引正》中载:“北曲与南曲大相悬绝,无南腔字者佳……五方语音不同,有中州调、冀州调、弦素调,乃东坡所仿(睛)偏于楚腔。”吴幻声在《吟碧馆剧谭》中说:“祝允明(字技山)所著猥谈中有云,‘昆曲之支派自宋元剧本,传至于明分有曼绰、弦素调,二种古音渐失,流传于北老,为大阳腔、高阳腔等,调杂有朔燕之音,其流传于汉者称为机阳腔,流传于湖广者称为襄阳腔云云…

  • 标签: 汉剧 皮黄腔 容美土司 田舜年 戏曲 艺人
  • 简介:国家的统一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史上最耀眼的篇章,又是最牵动国运民心的顶级主题。张文木博士的这篇文章是其〈(2015战略研究报告·深入学习毛泽东战略思想》的第一节。研读此文,了解文中披露的珍贵史料,可以让我们体会其精辟的比较分析中所具有的历史纵深感和开阔的国际视野,从中更加理解国家统一对于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的生死攸关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国家统一 中华民族 国际视野 中华复兴 发展史 毛泽东
  • 简介:墨子的国家观是其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其兼爱价值观在政治上的反映,也是其义利观的表现。本文从墨子关于国家职能和国家管理机构的设置、国家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墨子关于国家观的基本主张。墨子的国家观虽然带有空想色彩.但其首创性启迪了后代思想家.他提出的“尚贤”和“君民通约”的观点对后世争取平民权利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墨子 国家观 兴天下之利
  • 简介:<正>我国治金生产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原始社会末期使用青铜器开始,到春秋时期冶铁业的兴起,经历了长期实践和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古代青铜文化艺术。建国以来,我省文物考古工作者,配合社会主义建设,在全省各地先后进行多次普查,大致上摸清了自商周至汉代有关冶铜、冶铁遗址的分布情况。对唐宋时期的冶铁遗址,也做了一些调查工作。冶铜遗址共十五处,如郑州西郊牛寨河南龙山中晚期遗址、偃师二里头三期文化、郑州商城南关外、安阳苗圃、洛阳市东北郊、新郑城关阁老坟和小吴楼、南阳市瓦房庄等。冶铁遗址三十多处,如战国时期以

  • 标签: 冶金考古 原始社会末期 青铜器 遗址 文物考古 唐宋时期
  • 简介:翻阅《国家记忆》,给人的视觉冲击是如此强烈。一帧一帧的照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听得到枪炮声和“一个嗅得到硝烟,触得到军人体温的战争场面”(《国家记忆》编者语)。每一张照片,都会让人产生发自内心的震撼力。特别是那么几张,令人刻骨铭心。

  • 标签: 美国国家档案馆 震撼力 记忆 影像 战场 收藏
  • 简介:西魏、北周、隋、唐等关陇系王朝均靠府兵支撑。府兵的主要来源是关陇豪右率募乡人组成的乡兵。豪右的地位低于'郡望',但在乡里颇有势力,他们募集乡兵归附王朝的目的在于求得官职和升迁。关陇系王朝派名门望族统辖本地豪右军团并将其编成国家军队,以巩固王朝的统治和实现统一大业。

  • 标签: 府兵 乡兵 鹰扬府 关陇 郡望 折冲都尉
  • 简介:本文主要根据古代希腊罗马的史实,力图说明:(1)奴隶占有制国家的产生就是奴隶占有制社会确立的标志;(2)早期奴隶占有制国家的重要特点是,与地缘相比,公民中源于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血缘关系的紧密联系占有更重要的地位;(3)公民权与氏族部落的血缘关系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公民权、土地占有权和服兵役的义务三者合一;(4)上述情况决定了,在奴隶占有制国家的早期的发展阶段,不可能产生封建地域国家才可能有的那种'农奴制'。

  • 标签: 奴隶占有制 氏族部落 土地占有权 雅典人 斯巴达人 伯罗奔尼撒战争
  • 简介:本文基于国家治理的理论,从中央与地方政府(民族地区)关系的角度,进一步论述了国家—民族关系。国家治理的理论是深化认识国家—民族关系的重要基础;中央对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是国家—民族关系的重要机制;项目则是中央处理国家—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措施。国家通过财政支付和项目制,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体现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有效治理。

  • 标签: 国家治理 财政转移支付 项目制 国家—民族
  • 简介:<正>提起“家庭”两个字,人们莫不感到十分熟悉、亲切,因为任何人的生长、生活都离不开家庭。家庭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社会阶段的产物。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解体,逐渐形成了以男子为中心的私有制小家庭。家庭按婚姻关系把群居群婚的人类分成一个个小的单位,其乃是人们从事生产、生活和传宗接代活动的最小集体,因而,被人文学者称为“社会的细胞”。

  • 标签: 独生子女 中国家庭 婚姻家庭制度 家庭结构 小家庭 中国封建社会
  • 简介:历代封建皇朝没有记载国家事务的国家志.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记载各地地情,它还承担不了全面、系统记载国情的任务.要全面、系统地了解国情总貌及各方面的情况,还需要国家一级的志书--国家志,应适时开展国家志的编纂.

  • 标签: 中国 国家志 国情资料 体例 编写方法
  • 简介:“认同”一词是从英文identity而来,是近数年来从国外传入的众多新词汇之一。目前,这一概念基本为我国学术界所接受并广泛应用。如对文化、价值观念、民族、政党和政权的认同等。名词性的“认同”概念涉指身份、属性等,而具有动态意义的“认同”,则指“自我”在情感、信念上与他人及其他对象连结为一体的心理过程。认同是指“我者”具有从属于某个群体的身份。

  • 标签: 国家认同 马克思主义 国家观 民族精神
  • 简介:《宋史·礼志》的主要缺陷可归纳为13类:沿袭旧史致误;改元不统一;人名错误;时间错误;混淆史事;史事重复;脱字、衍字、错字;史料错误;不明史事而致误;避讳未改回;记事自相矛盾;文字颠倒致误;删改、概括错误。对这些问题应当予以充分重视,要仔细查找史源,以便真正弄清史料原意而不致产生讹误。

  • 标签: 宋史 礼志 点校本
  • 简介:<正>一、教材《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高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高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高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

  • 标签: 教学参考书 王永兴 中学课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史 陈寅恪先生
  • 简介:民国时期,洛阳地方主要官员更迭频繁,这大概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系。由于史料缺乏,且记载不一,因此,考证这时期有多少官员在洛阳任过职,他们的任职时间及先后顺序,就显得非常困难。有时,对同一人就有几种说法。现在,就我在洛阳查找到的史料,寻求洛阳地方主要官员的情况记述如下。

  • 标签: 民国时期 洛阳市 地方官员 地方志 县以上官员 县政府官员
  • 简介:<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阶段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阶段。几年之内,革命形势出现了疾风骤雨般的局面,显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巨大威力。帝国主义和国内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对中国人民加紧奴役和镇压的同时,竭力贩运形形色色的反动思想,来抵制马克思主义。“醒狮派”所标榜的国家主义,便是当时曾经甚嚣尘上的一股逆流。“醒狮派”,即所谓“国家主义派”,因创办宣扬“国家主义”的《醒狮周报》而得名。一九

  • 标签: 中国人民 国家主义 反革命 醒狮派 毛泽东 九二四
  • 简介:从80年代中前期开始,全国各地先后部署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出版各类综合志书5000余部。这些志书,着重反映近百年来各地的历史,特别是1949年以来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填补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历史空白,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了科学决策的参考依据和历史借鉴,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 标签: 志书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标准 评价 精神文明建设 1949年
  • 简介:梅州大侠廖安祥先生,1907年4月28日出生于广东梅县三乡的一个小山村,家境贫寒,从小经历生活的种种磨练。1925年初到香港,从此在外拼搏达七十余年,于1997年1月5日在香港逝世,享年九十三岁。廖安祥先生一生爱国爱乡,深受世人景仰。

  • 标签: 业绩评述 大侠 梅州 先生 香港 山村
  • 简介:富察敦崇的《思恩太守年谱》是记述咸丰五年(1855)到宣统三年(1911)年间作者生平所见、所闻、所感的一部纪实类著作。笔者通过对《思恩太守年谱》中的主要碑文("以宁公墓志""重修卫藏双忠祠碑记""六世祖恪僖公哈锡屯追赠三代诰封石碣")进行考析,考证史实,对相关一手资料进行剖析、组织,得出富察家族在边疆防卫、为官为民及清廷前期政权巩固三方面的贡献,并升华其学术价值,以供同好者析疑。

  • 标签: 《思恩太守年谱》 碑文 以宁公 双忠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