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许多西方人而言,印度一直被认为是魔术的故乡。印度街头艺人的形象深入人心,印度变绳也依旧被魔术界同行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魔术。但是在今天的印度,魔术师比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的魔术师扮演着更加有意义和更加重要的角色。在西方,魔术师只被简单地当作娱

  • 标签: 印度道德 道德魔术师
  • 简介:女性在性方面的独立自主日益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中女性解放的前沿问题之一,而在舞台上建构和再现这种主体性的努力也悄然出现。通过将越剧《蝴蝶梦》(2001年出品)放在庄周梦蝶故事的历史发展及其各种形式的当代舞台演绎之纵横当中来解读,我们可以考察戏剧中对性道德的男性中心主义的传统表述,以及当代女艺术家对这一传统的颠覆。

  • 标签: 蝴蝶梦 女性 性爱 道德
  • 简介:在泉州这个古老而充满商业气息的城市里.到处可以看到它标志性的红墙建筑.它既暗合了地域性的审美心理.又代表了其古典的传统承传;然而,据古代中国建筑的礼制,红墙本来只有皇家或庙宇才允许使用的.满城的红墙;和千年的文庙正好象征了逾礼尊古并存的闽南文化。建筑不同的是.闽南文化与其所孕育出来的艺术不是稳固的、显现的、较难消亡的东西.梨园戏与其它戏曲姊妹艺术被列为非物质遗产.在看似风光热闹地被保护现状下.“遗产”这一核心内容反而可能掩盖住了——既为“遗产”只要一不小心就难逃消亡的结局.一旦没有梨园戏的传统经典剧目一代代传承.梨园戏只会成为历史.哪怕有如《董生李氏》这样的优秀精品。

  • 标签: 梨园戏 核心价值取向 道德困境 非物质遗产 《董生与李氏》 文人
  • 简介:看罢眉户现代戏《漂来的媳妇》后,不知怎的,我的情思竟不由自主地寻起"根"来了.普普通通的人,平平凡凡的事,然而,中国劳动人民赖以自豪的高尚情操不正体现在这些人和事上吗?情操作为人的意识形态的一种

  • 标签: 眉户 心理变态 母亲会 春姑 人物命运 人从
  • 作者: 王力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9-19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9期
  • 机构: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职业道德建设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也要求各行各业都要重视职业道德建设,逐步形成适应自身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改善传统音乐教学弊端,提高高校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解决方法。它给高校音乐教学带来了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以及师生关系等诸方面的变化。

  • 标签: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师生关系
  • 简介:《爱玛》是著名小说家简·奥斯汀所著小说,小说中女主角爱玛在一次次犯错之后,终于不断地成长起来,并在周围人的引导下,道德观也逐渐地发生了变化。本文就通过阐述对爱玛道德观影响深远的三位引路人,并论述爱玛在成长过程中道德观的变化,从而更加深入地分析这个角色。

  • 标签: 成长 爱玛 道德观
  • 简介:课堂内外话喜剧乐章喜剧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狂欢游行之歌”。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有严格的界定,对于喜剧却几乎无从涉及。苏格拉底这个鼻梁塌陷、衣冠不整的朴实小个子,白天在街头巷尾无业游民争执,晚上则洗耳恭听妻子的唠叨。他的妻子为养活一大家子人,...

  • 标签: 课堂内外 喜剧化 建筑师 观众 卓别林 春节联欢晚会
  • 简介: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英语课堂存在着严重的隐形逃课现象,并呈现出日益增加之势,这无论是对学生自身、老师、学校还是社会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但这种现象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各高校或者老师的重视。本文就以此为切入点,试分析如何利用翻转课堂降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课堂隐性逃课现象。

  • 标签: 翻转课堂 英语课堂 隐性逃课
  • 作者: 张秀岩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1-11
  • 出处:《大舞台》 2010年第1期
  • 机构: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民音乐》杂志2004年第一期刊登了著名作曲家王西麟的评论文章《由〈夜宴〉〈狂人日记〉到对“第五代”作曲家的反思》,对郭文景等“第五代”作曲家的创作提出了批评。随后,《人民音乐》同年第四期发表了郭文景针锋相对的文章《谈几点艺术常识,析两种批评手法》。继“卞谭之争”后的这场因创作方向而起的论争,再次在音乐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期特刊出王西麟的回应文章,使读者对这场论争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以期引发进一步探讨。

  • 标签: 郭文景 道德建设 人文建设 人格建设 “第五代”作曲家 音乐事业
  • 简介:要保证课堂新常规的顺利实施,笔者认为要特别关注“明确指令”“常规实施”“反馈更新”这三点。只有这样,建立起来的新常规才能真正为新体系课堂服务,才能使新体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 标签: 新体系 小学音乐 课堂常规
  • 作者: 张丽敏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1-11
  • 出处:《大舞台》 2010年第1期
  • 机构: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点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幼师的学生们几乎全部是没有任何美术功底的中学毕业生,故如何开展美术教法的学习显得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你如何能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充满热情期待.幼师的美术课堂和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很大不同,幼师的美术课主要是为满足学前教育的教学而设置的,它分为三大部分:一为基础造型篇;二为色彩基础及应用篇;三为手工课篇.它涵盖了美术专业的各个分支,只是在学习上采取的是广而不精的学习法,因为幼师学生是三年制大专培养层次,在校时间短、课程多,所以如何能向每一节课要效益,稳健地提高学生的绘画、手工制作等美术技法就变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幼师学生 美术课堂 鲜活 课程设置 美术专业 中学毕业生
  • 简介:东北秧歌,是东三省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形式。它素来以热情火爆、幽默风趣、浪漫俏丽而著称。东北三省的辽宁、吉林、黑龙江都属于东北秧歌的广泛流传区域,但三省之间在秧歌的风格韵律上又有细微的差别,辽宁秧歌,又称"地秧歌",其韵律较大,舞姿伸展,曲线屈伸比较多用。而吉林秧歌相形之下就小巧的多,两臂频绕腋下挟中动作很典型。黑龙江的秧歌则趋于豪放,动律棱角大,手绢变化多样。尽管如此,他们之间却有着一种共同的韵律特点,那就是"艮"劲十足,尽显出北方女子的俏丽。

  • 标签: 东北秧歌 课堂教学 训练 舞蹈形式 幽默风趣 东北三省
  • 作者: 任艳冰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1-11
  • 出处:《大舞台》 2010年第1期
  • 机构: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在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黄光胜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4-14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4期
  • 机构:摘要:文章阐述了“非遗”进课堂的意义和难点,以及中职艺校在该试点过程中应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而发挥积极的推进作用。
  • 简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关注教学的实践性,拉近课堂教学实际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打造幸福课堂.本文探究将生活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

  • 标签: 初中思想品德 实际生活 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