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建国初期,为配合土地改革、生救治淮、抗美援朝等中心任务,辅导农村剧团,培养新文化工作者,潜山县人民政府决定从本县黄泥、梅城、周庵三区抽调一批青年文艺骨干,组成了“潜山县文艺工作队”。

  • 标签: 文艺工作队 治淮 中心任务 文艺骨干 胡遐龄 文工队
  • 简介:有一个民营的、三十余人的魔术团,平日马不停蹄地前往郊区、农村送戏上门,去学校讲解科普魔术,赴外地参与企业活动,搬道具、装台,主演、助手不分上下,全力以赴,每年演出达三百场,这就是魔术师傅腾龙、徐越师徒率领的"腾龙魔术艺术团"。他们丢掉铁饭碗,在经济大潮中搏击的同时,坚持创新,常有神来之笔,因而艺术常青,近年来,他们频频在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活动中亮相,连续三年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

  • 标签: 上海腾龙 剧团上海 基层民间
  • 简介:岁月峥嵘京剧繁盛──忆抗战时期活跃在渝郊的业余京剧队龙应华1941年前后,经历了日寇对陪都重庆持续两年多的狂轰滥炸,当时的国民党政治部乃将所属机关之大部疏散到郊区赖家桥至土主场一带乡间。随着战局的稳定、人员的增加,便开展群众体育、文化活动,每年春秋部...

  • 标签: 岁月峥嵘 群众体育 文化活动 贺后骂殿 斩经堂 《空城计》
  • 简介:1960年上海戏剧工作在三面紅旗的光辉照耀下,在百花齐放、百家爭鳴和推陈出新的方針指导下,創作与演出呈現一片繁荣景象。学术探討和戏剧評論也較之往年有了更为活跃的开展。据不完全的統計,1960年全年发表在上海各报刊的戏剧評論、研究等文章約共820余篇。文章內容涉及的方面很广,其中戏剧評論約有500余篇,对一年来各剧种新上演的剧目,大都作了評論。对某些比較优秀的剧目,象話剧《枯木逢春》、《英雄小八路》、《悲壮的頌歌》、《钢人铁马》,沪剧《鸿毛飞上天》,京剧《晴空迅雷》、《唐賽儿》,越剧《金山战鼓》,評彈《青春之歌》,舞剧《小刀会》,滑稽剧《满园春色》,甬剧《高尚的人》等都有数篇到十数篇評

  • 标签: 金山战鼓 《青春之歌》 陈白露 百家 剧协 新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