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相轻乎,谩骂乎!中国历来有“文人相轻”之说,其实豁达一点的话,也无所谓。文人大多才思敏捷,观点不同于自己的,自然会数落几句,并非结怨。很多人可能仅仅是图一时嘴乐,事后即忘。近来读《约翰逊博士传》,感觉这老兄便是一个没多少心机的人,脑子极快,说话也无所顾忌。倒是有好事者鲍斯威尔先生常常躲在一边,飞快地记录他的话语,才有这本大部头的传记得以传世。约翰逊还是幸运的,像歌德一佯,崇拜者的虔诚多少也是个安慰。

  • 标签: 笔记 歌剧 “文人相轻” 鲍斯威尔 约翰逊 传记
  • 简介:老矣!菲舍尔-迪斯考演唱舒伯持的艺术歌曲,菲含尔-迪斯考可以算是权威。虽然普雷、翁德里希、彼甜·斯莱尔部是杰出的舒伯特专家,但论影响和演唱水准都不及非舍尔-迪斯考。

  • 标签: 笔记 歌剧 艺术歌曲 菲舍尔 舒伯特 演唱
  • 简介:已经不记得第一次进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是什么时候,看的是什么戏了。给我印象最深的第一次,倒是一部引进的多媒体剧,英国站长之家剧团(STATIONHOUSEOPERA)的《天花与热狗》。那是2001年。

  • 标签: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笔记 HOUSE 2001年 多媒体剧 剧团
  • 简介:有些人认为演戏是演戏,读书读书,两者之间关系不大,其实不然。书籍者,信息的载体,知识的结晶,而演戏实际上就是在舞台上演绎书籍。演绎书籍者,自己不读书,那是很难想象的事情。在戏曲界有一批有识之士很明白这样的道理,所以他们非常爱读书,在爱读书的京剧艺术家当中,梅兰芳和周信芳也可算是两个代表性的人物。

  • 标签: 周信芳 演戏 戏曲 舞台 梅兰芳 书籍
  • 简介:那是两千多年以前。那是每日都有血拼的战国时代。那是仿佛只有战场才是英雄用武之地的时代。那是一种人被另一种人当作会说话的牲口的奴隶制社会。

  • 标签: 《商鞅》 笔记 导演 奴隶制社会 战国时代
  • 简介:叶昌炽《藏书纪事诗》云:“宣绫包角藏经笺,不抵当时装订钱。忆否旷亭朱榻畔,牙签风过一铿然。”④《藏书纪事诗》所言,即祁承爜之澹生堂。祁承爜是明末浙中藏书大家,他对于书籍保存与目录学上的贡献,前人所述甚详。而郑振铎为其所著《澹生堂藏书约》撰写的得书记中说:“盖承爜不仅富于藏书,亦善于择书、读书也”②,指其人除了善藏书,亦善于读书。他的读书观在他的《澹生堂藏书约》《庚申整书小记》《澹生堂藏书目》等许多著作中皆有体现。本文旨在探讨祁承爜之读书观,及他这种读书观对明末学风的批判。

  • 标签: 澹生堂 祁承爜 读书观 明末批判
  • 简介:对我来说,做戏如日游,读书如夜祷。那些如戏般生里梦里的不可尽的事,不可解的结,不可了的愿,不可言的苦,不可说的欢,在夜半至拂晓的光阴里,都会从漫漫文字的海底,渐渐亮起点点的星,点点的灯,和点点的晨曦,化作平和,慰藉和希望。读书不再是填鸭式的他人灌输,也不是急功近利的自我驱动。非但读文艺书如此,读学术书也能让我独坐欣宜,通悟机趣。近日拜读了熊源伟的观剧日记《等到天黑》,陈世雄的学术专著《三角对话》和到永来的戏剧文集《与戏剧共舞》,受益匪浅,满心喜悦,更觉书中亦有“大剧场“。

  • 标签: 书评 《等到天黑》 戏剧评论 《三角对话》 《与戏剧共舞》
  • 简介:笔者曾梳理清代笔记中散见戏曲史料九百余则,其中涉剧笔记就内容而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关戏曲史的考辨,如本事考证、戏曲源流等,力求穷搜博证,为研究者提供可堪依据的文献资料;二是所载述的文人士大夫观剧、评剧内容,可为深入考察清代戏曲观念的变迁演进提供可靠的依据;三是对各类艺人的生平事迹及伎艺专长的记述,可为清代戏曲演出情状的考察提供文献支撑;四是从大量不同剧种在清代消长、更替的记述,可窥得清代戏曲活动的发展轨迹;五是一些不甚知名的作品,在当时演出却相当火爆,可以借此考察戏曲传播、演进的状况;六是涉及大量不同地域、场所的戏曲活动,对考察地方戏曲(包括少数民族戏剧)及特殊场所(如禅堂)演剧均有帮助;七是对历来不为正统文人所重视的民间流行的各类表演伎艺(如幻术、杂耍、口技、烟戏、马戏等)多有述及,可补一般戏曲史之未逮。兹取其中有关戏班、戏园的描述以及戏曲演出群体的发展走向与情趣追求等,加以梳理。

  • 标签: 清代 笔记 戏曲史料 戏班 戏园
  • 简介:JYJ俊秀入伍前的音乐剧作品《死亡笔记本》公开主演们的个人海报,并于明年1月正式演出。11月25日公开的海报中,可以看到俊秀、Ben、韩继尚、朴慧娜、姜洪锡等演员以剧中造型呈现。

  • 标签: 笔记本 音乐剧 海报 公开 个人 死亡
  • 简介:被称为“开国第一班”的安徽省首届戏剧理论读书班,由省艺术研究所、省剧目工作室和合肥市戏剧创作研究室联合主办,于1988年12月6日至15日在省会合肥举行。建国39年之后才出现“开国第一班”不能不令人慨叹:安徽省戏剧理论这枝花种得太迟。但是,这第一枝花的培植方法却不同凡响:它打破“剧人谈剧”的界线,邀请了文学理论家和美学家苏中、沈敏特、郭因、赵楷等进行讲学;它跳出了“就戏论戏”的圈子,站在大文化的高度重新审视戏剧,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来观照中国戏曲,使学员感到视野开阔,心胸扩展,回顾以往囿于一隅的窘境,大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概。

  • 标签: 戏剧理论 戏剧创作 沈敏特 文学理论家 中国戏曲 只缘身在此山中
  • 简介:8月15日至19日,由福建省文联、省剧协主办的“福建省首期知名演员读书班”在福州举行。旨在进一步提高我省知名演员业务素质和文化修养,促进对我省戏剧领军人物的培养和戏剧队伍的建设。读书班为期五天,课程包括名家讲坛、表演艺术互动及剧目观摩等课程。除了曾静萍、陈乃春、周虹、陈洪翔、陈琼、苏燕蓉、李敏、陈娟娟等“梅花奖”得主外,读书班学员还囊括了各艺术团台柱演员、省内各剧种代表性人物及各市剧协负责人等共67人。全省各剧团200多位演员前来旁听。

  • 标签: 福建 戏剧演员 业务素质 文化修养
  • 简介:今天在座的诸位,包括荣获梅花奖、文华奖的知名演员,有不少已经从艺多年,并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但我相信,你们肯定不会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还要继续向前走,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与学养正是关键所在。

  • 标签: 戏曲演员 学养 素养 读书班 福建省 提纲
  • 简介:对一种艺术门类来说,一百年的发展历史不算长。但是话剧自百年前舶入中国,经历了许多风雨的衰荣,它向前发展的每一步,都和这个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因此,在话剧一百年之际,总结其历史,思考其未来,自有其意义。这组文章的作者,或从宏观上回顾历史,或对具体作品进行具体而微的分析,或对当代的舞台作品进行思考,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话剧百年来发展的足迹及其未来可能走出的新道路。我们谨以这组文章作为对话剧百年历史的反思和纪念。

  • 标签: 中国话剧 诞辰100周年 纪念 笔记 观摩 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