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小琼:这个月,送上来自纽约的问候。我在这里观看了一场出色的世界首演,共600位歌唱家和14位指挥家参与其中。该演出于8月11日在纽约圣约翰大教堂举行,但我想说说更多背后的故事。

  • 标签: 自然 指挥家 歌唱家 纽约 演出
  • 简介:时间现代。地点山区某县城一角。人物土地神——男,五十岁,本名顾茂林。晴雨表——女,三十岁,本名秦汝宝。[幕启:台中有一茶碗粗的树向一方歪斜着。远处苍翠的林木环抱着座座楼房。[内声:“你快走啊!”随声顾茂林扛着一长柄锄,锄柄上吊着柴刀路和柴刀,一手提一条三尺长的鲤鱼踉跄上……顾(险些跌倒,不满地回身对内)哎!去就去,你推个么事啥?呸!(转身将鲤鱼挂上锄柄,犹豫地走走停停)

  • 标签: 三十岁 尺长 放鞭炮 内声 座座 风景树
  • 简介:2011年安徽省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书画摄影作品展,中环艺术馆,合肥;2013年山东省第17届美术新人新作展,济南;2015年合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书画大赛,合肥;2015年新人·新画——安徽大学硕士研究生十人作品展,徽派艺术圈,

  • 标签: 纸本 清风高节 新人新作展 文化艺术节 硕士研究生 徽派
  • 简介:去看《甲申记》,是为“听故事”,一个烂熟的故事。在价值判断非此即彼的少年时代,人们对于明清交替时代那些轮番登场的人物的评价,都是绝对的。骑着青骢马、头戴红毡帽的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就如同天神一般;而“古今第一大汉奸”吴三桂则毫无疑问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受万世唾弃。

  • 标签: 话剧 少年时代 价值判断 李自成 起义军 吴三桂
  • 简介:音乐自然观.简单地说.就是建立在自然观基础上的音乐观念.它集中体现在对于自然与音乐的关系的思考。实质上,它是先民们开始尝试对音乐做出统一的合乎理性的说明。它伴随着我国先民自然观的改变而有不同的改变.但又保持着一种相对固定的思想内涵。

  • 标签: 音乐观念 自然观 思想内涵 先民
  • 简介:“江湖十八”是中国戏曲史上一种独特的现象。它指戏班在长期流动演出中形成的一批深受民间观众喜爱的剧目。在观众的心目中,只要提到“江湖十八”便意味着剧坛上一批不但流行而且齐全的经典剧作。很多时候,戏班实际能演出的经典剧目,不论是多于十八,还是少于十八,都愿凑成“十八”之数。长期以来,“江湖十八”便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被戏班用来当作标榜实力、吸引观众的招牌。

  • 标签: 江湖 川剧 经典剧目 中国戏曲史 约定俗成 观众
  • 简介:英文museum始于1605—1615年间,公元前284年的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1753年,大英博物馆建立,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刈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此后,“博物馆”用来指专门从事保护和陈列收藏品的文化事业机构。

  • 标签: 自然博物馆 美育教育 文化事业机构 大英博物馆 收藏文化 人类历史
  • 简介:2007年12月1日,导演凯瑟琳·贝尔切(KethleenBelcher)在旧金山歌剧院2007演出季闭幕式上为观众呈现了一部超自然主义的《蝴蝶夫人》,这一版略有删减,除去了一些虚饰、繁琐的部分,使普契尼的杰作更显简洁、流畅,同时还增加了许多触动人心的小细节。

  • 标签: 《蝴蝶夫人》 自然主义 凯瑟琳 闭幕式 演出季 歌剧院
  • 简介:现存明清《西厢记》改有十四部全本,其中传奇改十部,杂剧改四部。明清《西厢记》改有如下特点:一、基本保留元杂剧《西厢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删减次要情节和人物,突出强调男女主角的感情戏。二、改北曲套数为南曲套数,使用南北合套和集曲,注重剧场主体之间的交流互动。三、以文人视角改编的改,强调伦理教化;以民间视角改编的改,宣扬市民意识。

  • 标签: 西厢记 传奇 杂剧 改本
  • 作者: 李春花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2-12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2期
  • 机构:首先,我们从最基本的层面即物质意识关系的层面来看,世上任何事物都是客观物质存在。尽管万事万物之间有着普遍的甚至是密切的联系,但是矛盾的特殊性早就告诉我们,世上任何事物由于其结构、构成元素及存在方式等的不同,无一不首先是一种不依赖于它者的独立的存在。音乐尽管是人类的创造物,但在自然属性上它是音响实体,不过是声音的运动,一种独立存在的物质运动,就此而言它是自律的。“音乐表象不寓于声音之中,而是在声音的影响作用之下,形成于解释者的意识之中。即使音乐符号结构体自身,如果避开听众的心理活动,也不可能进入音乐作品的体系”(《论“音乐作品”概念的定义》,见《美学论文(www.21blue.com)集》莫斯科1980年版,103~124页)。人们之所以会认为音乐具有情感内容,是人对不同事物具有通感或者说是格式塔理论中所谓“异质同构”的原因所致。如果说音乐是他律的或者说具有他律性的话,那是因为人的本性或者说是音乐的社会属性使然,也就是审美主体将审美对象人格化的这样一种本能而造成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物彼得四十五岁。清瘦,温文尔雅。阅读时戴眼镜。安娜三十八岁;其妻。高挑苗条;文静端庄。杰瑞三十多岁。穿着随意但不寒酸。原先强健匀称的身材开始发胖,风采不再。体态蜕变并不表明他精神颓唐;但此刻他显得消沉。

  • 标签: 戏剧 艺术 阅读 剧本
  • 简介:中国戏曲从宋元杂剧至明清传奇.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完整艺术体系。而戏曲舞美是构成戏曲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充分体现出极鲜明的美学特征与独特的艺术魅力。然而.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的侵入.戏曲受到极大的冲击.随后在不断变革中逐渐产生了变异.景物造型从人景紧密结合的写意表现转向了相对独立的布景体现.舞台空间从不确定性转向了环境的具体化.布景描绘环境被作为舞台演出的基本条件.打破了古典戏曲“从表演中产生景”的传统原则。现代戏曲对于传统表现形式的颠覆所付出的代价.令人深思。

  • 标签: 中国戏曲 舞美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艺术体系 演进历程 明清传奇
  • 简介:纳(伯纳德·戈斯),今年五十一岁,现任香港中英剧团艺术总监。高纳求学于英国伦敦罗斯·布鲁福特戏剧学校,毕业后致力于推广学校戏剧,成为兰开夏郡学校中的第一个戏剧教师,后又返回母校任教。他分别在诺定咸及爱塞特执导儿童剧及青少年话剧,后又为格林威治剧团编剧及执导,并创立青年剧团。他曾担任过因士域剧团的署理艺术总监,负责

  • 标签: 驯悍记 伯纳德 罗斯 兰开夏 艺术总监 塞特
  • 简介:在唐卡绘制的三十多年里,娘本以"热贡艺术"为根基,坚守传统绘画风格,广纳百家之长,苦心钻研,勇于尝试,巧妙地借鉴汉地工笔画的绘制技艺,成就了其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

  • 标签: 娘本 唐卡 艺术风格
  • 简介:话剧《硬如人心软如你》散场.很多观众走出剧场的第一件事就是跟自己远在家乡的父母打电话.他们说这部戏唤起了他们对父母的重新认识和关注。

  • 标签: 重新认识 打电话 父母
  • 简介:《伯皆》是收录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重刊的《风月锦囊》中排列最前、篇幅最长的明代民间南戏改。本文从大量的内证材料和旁证材料细考该剧的改定年代及产地、新增曲曲律、曲牌与文字改动,得出初步结论:锦《伯皆》为明嘉靖初、中叶江西民间“弋阳腔”南戏改

  • 标签: 锦本《伯皆》 声腔 弋阳腔
  • 简介:布莱希特陌生化理论除了包含戏剧本身的层面之外,还有其政治的层面。布莱希特的巨大影响正是来自于该理论鲜明的激进政治色彩。本文认为,布莱希特陌生化理论建立在阶级功利主义艺术观之上。他将共鸣戏剧看成是资产阶级戏剧,而将陌生化戏剧看成是无产阶级戏剧。其焦点是将共鸣与永恒化、将陌生化与历史化联系起来,从而将陌生化戏剧的开放性、可修改性看成是它具有社会批判功能的表现。因此,布莱希特的戏剧观最终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第二自然”意识形态的批判,乃是对现代艺术的一种非常具有典型性的政治辩护。

  • 标签: 陌生化戏剧 共鸣戏剧 永恒化 历史化 “第二自然” 意识形态
  • 简介:粤剧是以梆子(即西皮)、二簧为主要腔调的皮黄剧种,皮黄入粤是粤剧形成的标志。但长期以来有关粤剧声腔源流问题,却一直争论不休,难有定论。作为民间演剧的历史传承,“江湖十八”对于探寻声腔的流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粤剧“江湖十八”是皮黄入粤之初的一批优秀传统剧目,它保留了粤剧“外江戏”阶段的许多遗存,是研究粤剧现有声腔源流的重要依据。经考证,粤剧的“江湖十八”最初只有十大,而非十八,后八系后人所加。粤剧十大本来自陕西的汉调二簧。汉二簧实即历史上流传极广的秦腔,它是所有皮黄剧种的鼻祖,早在清康熙年问即已传人广西桂林并逐渐本土化。粤剧源自陕西,形成于广西,是秦腔在两广本土化的产物。

  • 标签: 粤剧 江湖十八本 声腔源流 汉调二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