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结合岭南舞蹈教材建设地域舞蹈文化特色分析,总结出对岭南舞蹈教材建设过程中应当遵循对"岭南舞蹈文化来源和区域划分"、"岭南舞蹈形态和特征提炼"和"物我同一区域审美视角",提出和确认对岭南舞蹈教材建设层级构想以及岭南舞蹈教材成型所具有的学科本体意义和区域文化战略意义。

  • 标签: 岭南舞蹈 教材建设 区域文化
  • 简介:本文从教材建设现实意义、教材结构以及审美形态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梳理汉唐古典舞普及型教材建设必要性与基本思路。

  • 标签: 汉唐古典舞 普及型教材
  • 简介:2015年7月,中央芭蕾舞团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上已演经典剧目《红色娘子军》平口《牡丹亭》。中国媒体报道“此次演出轰动‘世界之部’,给世界留下了深刻而美好印象”。而《纽约时报》首先用“断裂”来形容《红色娘子军》革命暴力美学与《牡丹亭》含蓄婉转中国传统美学之间审美距离,

  • 标签: 中国形象 《红色娘子军》 现代舞 《纽约时报》 《牡丹亭》 中央芭蕾舞团
  • 简介:传统印度舞有着丰富厚重文化底蕴,但在现代性条件下面临日益物化和景观化问题。如何让传统舞蹈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承担应有的作用成为舞蹈家重要任务。身为舞蹈家作者提出,舞蹈是一种身体性表达,是自由感性语言.因此从民族和国际层面上,推动舞蹈语言革新,无疑是舞蹈超越物化和景观化重要路径,也是舞蹈承担起现代交流作用希望所在。

  • 标签: 传统印度舞 现代性 景观化 革新
  • 简介:对个体感受与人类历史两方面的考察表明,动作既是人出现、存在于世间一切之所从来之元点,又是人在生存中一以贯之状态与特征。被遗忘、被遮蔽、自动化是动作在本体论上必然、首要存在状态。动作本体价值与创造性要在舞蹈之中方能获得敞开与澄明。在舞蹈中,动作显露自身、表达自身、发展自身,动作无需再去承接一个特定利益诉求,无需发挥其物质方面的作用,演化为无目的、无利害、无用舞蹈动作。舞蹈动作让舞蹈成为一种独立艺术,是舞蹈在艺术领域立足之根基。对艺术本体追求背后是对艺术创造性支点求索,立足之基是创造之本。舞蹈动作摆脱了日常动作中物质材料束缚,不再指向物质世界,而是回转到人自身,从精神角度塑造、敞开人信仰领域,从肉体角度塑造、敞开人生命律动本身。一阴一阳之谓道。舞蹈与天地宇宙、人情物理同构,对人生命律动形式化构造,便建基于舞蹈动作本体论意义创造性之上。

  • 标签: 舞蹈动作 本体论 创造性 信仰 生命律动
  • 简介:当2016年元旦带来一片温馨、热闹节日气氛时,2015便悄然和我们说再见了。相信一年完结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有着非同寻常意义,快乐抑或是忧伤,最后都幻化为人生旅程中一场收获。2015年于史晶歆而言,是满载收获一年。“歆舞界”自2009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揭开了中国当代舞蹈与多媒体融合尝试序幕。

  • 标签: 身体叙事 建筑师 解析 语言 2009年 节日气氛
  • 简介:“空间”是艺术存在方式,也是舞蹈创作产生条件之一,更是舞蹈编导家一直以来不断思考和开拓课题。在舞蹈编创过程中,“空间”以怎样形式存在与转化,“内空间”与“外空间”之间区别与联系,是舞蹈创作亟待深入问题。文章通过对舞蹈艺术“空间”中“内容-形式-内容”转化过程梳理,结合实例对舞蹈“内空间”建构、“外空间”表达以及与观众“内空间”连接过程中“空间”要素转化进行分析,为舞蹈编创提供更多可参考依据。

  • 标签: 舞蹈编创 空间 内空间 外空间
  • 简介:舞蹈“铙钹花”可考证历史已有400多年,它是梅州客家“香花佛事”中由僧人或斋嘛持钹表演丧葬舞蹈。该舞蹈反映了梅州客家人独特文化,共108式,并于2009年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钹舞广泛流传于中原大地,而梅州客家人“铙钹花”颇有特色,该舞蹈与客家文化和传入当地佛教“香花派”文化密不可分。本文从符号认知角度,展开对“铙钹花”研究,从梅州客家人文化系统对舞蹈“铙钹花”符号内涵进行文化认知,并从符号象征含义出发将舞蹈“铙钹花”动作分为“象征生活景象”和“象征佛教境界”两大类,最后总结出舞蹈“铙钹花”借助舞蹈符号起到了告慰亡者,宣泄情感;以舞祀神,祈福生灵;宣守孝悌,团结宗亲功能。

  • 标签: 梅州客家 舞蹈 铙钹花 符号学
  • 简介: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研究所所长金浩教授专著《微时代微舞评》,于2016年4月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以各类不同舞蹈热点话题麇集而成,记录着聚焦中舞蹈人物与事件,包括与舞蹈相关寄语、观感、心得和札记等等,针对每一作品力求做到生动现象描述、深入背景挖掘、

  • 标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专著 北京舞蹈学院 热点话题 研究所
  • 简介:本文从“绘画”与“舞蹈”这两种“艺术幻象”共有的符号特性入手,将绘画原理引入舞台调度领域,提出“透视性舞台调度”舞蹈创作概念。在分析了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指出“舞台调度是舞蹈空间一切活动位置视觉创造”、“透视性舞台调度是以绘画透视原理进行舞蹈空间设计创作技法”、“透视性舞台调度能有效提升舞台空间塑造力”等观点,旨在为舞台调度研究开拓创造性思维、完善舞蹈舞台空间调度编舞技法、推进舞台调度语言系统构建,从而为舞蹈创作实践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标签: 空间思维 透视 舞台调度 绘画技法 舞蹈幻象 空间塑造力
  • 简介:舞蹈专业教育蓬勃发展是时代发展必然,高度专业化在促进舞蹈专业教育发展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例如过分追求技术而忽视艺术素养,过度专业化而割裂了学科之间联系。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一部分,和通识教育一样,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舞蹈专业教育应与通识教育融合,通过对舞蹈专业学生进行"大舞蹈观"和"大教育观"通识教育来实现舞蹈专业教育通识化,让舞蹈专业教育超越技术训练,回归到人文艺术和社会需求上来。

  • 标签: 舞蹈 专业教育 通识教育 大舞蹈
  • 简介:通过对豫南龙寨村历时三年民俗歌舞田野考察,笔者发现该村玩灯人群体涉及全村大多数及周边村落,他们所操持多样态灯玩意儿涉及多项民俗。其中,元宵节"红灯会"民俗歌舞诸多田野特征与相关历史记载有着多层面上接通。文章认为该村寨元宵节红灯会歌舞是当下社会罕为见之集群性民俗活动缩影,山村玩灯人群体、多种灯玩意儿与一体化多项民俗相互滋养、相得益彰,社会民俗生活与红灯歌舞艺术构成了一种互文关系,歌舞文化现象所反映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生活信仰与价值追求,强化了村民群体凝聚力和亲和力,维持着山村民众特有的社会关系和身份认同,并演绎着终极价值追求目标,即家族绵延。

  • 标签: 玩灯人 主体群落 红灯会 仪式信仰
  • 简介:本文从学术层面对《舞蹈基本原理》作了较为中肯评介,指出该书立足于舞蹈本体进行理论构建,避免了套用一般艺术原理来拼贴舞蹈,形成了与其他类似名目的舞蹈著作明显区别。同时,全书既具独立学科意识,又恪守中国文化精神,并且填补了国内目前尚无系统完整舞蹈基础理论著作空缺而显示出重要价值。

  • 标签: 基本原理 舞蹈本体 舞蹈意象 民族文化 中国美学
  • 简介: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在全国最早、最系统地将中国古典舞"身韵"作为一门独立专业训练课程,纳入其中专教育层次课程设置当中。这给了军队舞蹈一个深层、自洽审美载体与文化载体。经过传承与坚守,在定位性质、审美特征、教学思路、训练目标等方面业已形成相对独立、纯粹、专业训练理念与实践。这是军艺舞蹈系对中国古典舞身韵一种身份认可、文化认可、价值认可。其教学成果已经深切地影响到了军队舞蹈创作,从语言、情感、风格、题材等各个方面给予了丰富滋养与支撑。我们已经完全可以将之前军队舞蹈观念放大为"跳国人之舞,树国人之风"了。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身韵 训练 审美特征 文化价值
  • 简介:北宋民间舞蹈繁荣是市民审美趣味空前高涨重要表征,也是宋人审美精神和艺术创造集中反映。民间舞蹈兴盛既与北宋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历史环境休戚相关,也得益于北宋市民音乐、百戏和宋词蓬勃发展。民间舞蹈空前繁荣,不仅折射出宋人艺术创造精神意蕴,而且奠定了北宋舞蹈在中国舞蹈史上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古代舞蹈史发展重要转折点。

  • 标签: 北宋 民间舞蹈 历史机缘
  • 简介:一直以来,身体之于我们都是最熟悉而陌生存在。每天,我们奔波穿行于茫茫都市之中,高、矮、胖、瘦,步履匆匆或者悠哉游哉,形形色色身体叙述着形形色色故事。其实每个人都是生活中舞者,只不过在传统中国社会认知中,我们并不习惯用身体表达,至于身体舞蹈,早已成了最熟悉而陌生存在。

  • 标签: 传统中国社会 认知 舞蹈 调查 身体 熟悉
  • 简介:在中国远古诗乐舞合一仪式中,舞具有核心地位:"舞为乐主",体现为巫王亲舞和动物舞容,这在远古岩画、甲骨卜辞和先秦文献中体现出来。舞核心地位在古文字中体现为舞-巫-無一体。舞高位在以蛙(娲)舞为典型远古萬舞中有突出体现。舜韶舞开始了舞转折,夏禹夏启时代舞开始朝三个方向分离,舞在仪式中地位开始变化,最后演进为远古晚期"乐主于舞"。这在《吕氏春秋·古乐》和《周礼》与舞相关文献中体现出来。

  • 标签: 远古仪式 舞-巫-無 舞为乐主 舞的移位 乐主于舞
  • 简介:本文聚焦于舞蹈教育在儿童想象力"敏感期"内能力开拓价值。通过实证研究,给3~6岁儿童创设适宜"想象环境"和实施合理"想象教育",对"想象能力"进行最大程度挖掘,从实验结果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被试者创造思维和智力不同因子有量变提高,尤其是流畅性、独特性和操作IQ有非常显著性变化,最终在实验效果中形成结论。

  • 标签: 想象力敏感期 舞蹈教育 3-6岁儿童
  • 简介:20世纪60年代,中国芭蕾舞剧创作开始在"民族化"道路上探索前行,《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成为中国民族芭蕾早期硕果;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当代中国芭蕾舞剧创作也在向"现代化"时代新方向靠拢,产生了一批具有中国风格和气派芭蕾舞剧艺术。在民族化、现代化过程中,"跨艺术"表达手法也成功植入了当代中国芭蕾舞剧创作当中,成熟文学经典、音乐作品成为前期"芭蕾舞民族化"借鉴对象,芭蕾对文学和音乐作品交融借鉴要适用舞台艺术性和实际操作性改编原则。随着新世纪以来大众文化蓬勃生长,芭蕾艺术和电影艺术、文学艺术开始互为包装地进入大众视线,随着"艺术商品进市场"风潮涌动,"跨艺术"表达芭蕾舞剧创作,作为当代中国芭蕾"民族化"道路手段之一,其现代性趣味也是令人津津乐道并值得予以探究

  • 标签: 芭蕾舞剧 当代创作 民族化 现代性 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