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涌现过一批杰出的艺术家.他们距今虽仅百年上下,并不遥远,而艺术生平史料的搜辑,有时欲已非易事.笔者近年来在美国国会图书馆读书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若干叙写近代京剧大师的作品.这些尘封已久的史料,实颇具文献价值.因愿问加按语、转录于此,以乡同好.

  • 标签: 近代艺术 梅兰芳 史料 程砚秋 中国近代史 文献价值
  • 简介:本文从乐器声学研究、音乐听觉心理研究、动态音乐测量技术研究、录音制品及重放系统音响效果的研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保护民族乐器音响的研究等方面概述了我国音乐声学研究状况,并指出目前在音乐声学领域存在的问题

  • 标签: 声学 音乐声学
  • 简介: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华萱(荣寿)杨和平李华宣(荣寿)(1895--1965)是我国近代音乐家,他将毕生的精力全部奉献给我国的音乐事业,并且在我国近代音乐教育、音乐学研究、作曲及作曲理论方面,撰写和创作了大量的论著及作品,为我国近代音乐的发展,做了许多有益...

  • 标签: 近代音 音乐教育 音乐教学 音乐学研究 作曲理论 中华教育改进社
  • 简介:<正>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的指引下,我们在学习借鉴外国音乐经验方面做了不少有成效的工作。总的看来,建国以后我们在这方面的注意力多放在对作曲技术理论、演奏演唱技巧的学习借鉴,对外国作曲家及其创作遗产的研究评价等方面,而从宏观方面来研究欧洲音乐自文艺复兴以来所经历的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从中引出若干对我们有启发借鉴意义的历史经验,是注意不

  • 标签: 初步思考 音乐历史 近代欧洲 作曲技术理论 文艺复兴 学习借鉴
  • 简介:从20世纪初到五四运动,经过维新启蒙和辛亥革命两次荡涤后,我国文化艺术界掀起了一场探求新思想、新知识的热潮。在此期间,涌现出一批从事我国音乐事业的有志者,他们不满于当时我国音乐事业发展的现状,一方面继承和研究我国民族民间……

  • 标签: 中国 近代 艺术家 王露 古琴 琵琶
  • 简介:1941年1月2日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在苏北盐城建立.胡服(刘少奇)兼任院长.分音乐、戏剧、文学、美术4系.音乐系系主任何士德,孟波负责教务.章枚,贺绿汀都曾在此任教.办学条件艰苦,露天上课.后来鲁艺华中分院改编为军与三师两个“鲁艺工作团””,任命何士德为军鲁艺工作团团长,采用边上课,边工作的方法坚持教学,教学内容有和声学、作曲法、指挥法、发声法等.

  • 标签: 音乐教材 音乐教育史 专科学校 中国近代 国立音乐院 专修科
  • 简介: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明清之交,我国戏曲就开始大量输人到日本。根据日本近代中国戏曲史研究专家青木正儿《御文库目录中的中国戏曲书》一文的记载,从1602年至1663年,收入日本御文库(国家文库)的中国戏曲作品、选集就有19种,而民间输入的数量更应不在少数。与此同时,日本学者也开始了对中国戏曲的翻译和研究。据载,江户时代(1603~1868)的新井白石(1656—1725)和荻生徂徕(1665—1728)是见之记载的两位介绍中国戏曲的日本早期著名学者,他们把元杂剧和日本古典戏曲进行了比较研究。从总体上来看,虽然日本学者对中国戏曲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

  • 标签: 中国戏曲研究 近代日本 王国维 日本学者 戏曲史研究 文化交流
  • 简介:汪昱庭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他名敏,号子夷。显庭是他的字。汪昱庭于1872年农历8月27日生于安徽省休宁县一个农民家庭。1885年,因家境贫困,与县人偕同到上海,在南市区花衣街的一家棉庄当学徒。1911年,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在谭延闿部队

  • 标签: 汪昱庭 殷纪平 农民家庭 南市区 一代宗师 陈子敬
  • 简介:马思聪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与贡献向延生1840年至1949年之间的近代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音乐,这时大都有了进一步的成长与繁荣,有些则呈现出僵化以至衰落的势态;前已传入的外来西方音乐,这时逐步发展...

  • 标签: 马思聪 中国近代 小提琴协奏曲 音乐史 《第一交响曲》 国民党政府
  • 简介:中国近代戏剧可依其登台演出者分为人戏与代人戏。其中人戏又可依流行范围分为京戏与地方戏,代人戏主要包括皮影戏与木偶戏。中国皮影戏、木偶戏作为剧种堪称历史悠久,关于周穆王时偃师为能歌舞之木人以及汉武帝时齐人张灯烛映李夫人像以慰君王对爱姬的思念的传说(见《列子·汤问》、《搜神记》等书记载)可证明这一点。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中国历史上之代人戏较人戏早出。但是,人戏兴盛,后代人戏一度衰竭,至近代方才复苏,因此我们将代人戏置于"中国近代戏剧"部分来谈。

  • 标签: 中国戏剧 英语世界 梅兰芳 皮影戏 近代戏剧 京剧艺术
  • 简介:近代上海,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消费空间的重构与休闲观念的流行,各种来自不同时空的文化样式(如西方现代商业文化、中国传统士大夫文化、市民娱乐文化等),皆在城市娱乐空间这一特定时空及大众文化景观中得以交融与杂糅.'海派京剧'崛起于20世纪初叶,其风格特质无外乎开放性、时代性、商业性、通俗性、娱乐性、和西方'现代戏剧艺术'意义上的艺术完整性.此间错综融汇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俗、民众心理及社会舆论等方面的诸多因素.而海派京剧所集中体现的大众文化冲击力,无论从城市文化建构的何种向度来看(如市民文化、通俗文化、流行文化、娱乐文化、商业文化等),都可能对长期居于正统地位的种种文化向度(如传统文化、精英文化、雅文化等)构成挑战.从更深的层面来看,随着海派京剧生存空间从茶园到剧场的兴替演变所呈现的城市娱乐空间的化约与规整,和由此而来的对日常生活实体所构成的间离与挤压,戏曲作为一种起始于民众生活的草根文化,其内在的元气和活力恐怕也就不得不与城市中相对更为自然的生活状态、交流空间及其情色想象一起,失神,枯竭,同步萎谢.

  • 标签: “海派京剧” 中国 城市文化 娱乐空间 大众文化
  • 简介:目前文学界所普遍认可的、作为“五·四”白话文运动标志的早期作品是胡适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八首》和鲁迅1918年发表的《狂人日记》。本文提出,在音乐领域,沈心工1902年就开始了白话体歌曲的创作,早于胡适和鲁迅十五六年以上,在整个文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文章兼及对我国近代白话体歌曲创作的初始阶段进行简要梳理。

  • 标签: 白话文 白话文运动 白话体歌曲
  • 简介:蔡元培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美育家。他积极倡组各种美育研究团体、成立音乐研究会、提议创办《音乐杂志》。后又改组研究会为音乐传习所;推动建立近代中国的第一支管弦乐队;1927年更与萧友梅在上海共同创办开中国近代高等音乐专业音乐教育先河的“国立音乐院”。从音乐研究会上的“演说词”、《音乐杂志》的“发刊词”,到国立音乐院成立典礼上的“开幕词”.蔡元培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为中国近代新音乐的建设与发展,从宏观上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蔡元培 音乐研究会 音乐传习所 国立音乐院 中国现代音乐史
  • 简介:综观整个中华建筑史,不难看出,中国古建筑的精华一般都集中在皇宫建筑、园林建筑、宗教建筑及少数统治阶级上层人士府第建筑中,而民宅建筑一般都较简陋。福建因远离京城、地处偏僻沿海,并

  • 标签: 戏场建筑 建筑艺术 福建 舞台 戏曲演出 戏曲艺术
  • 简介:中国古代建筑结构具有强烈的文化感和时代感,而它在空间里所形成的力量又是凝重而巨大的。舞台美术设计本身是一种空间艺术的设计,如果能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可能会是对舞台美术空间的一种有意义的探索。利用解构的方法,把中国古代建筑打散,提取其中的元素、符号和构成法则进行重构,按照剧本所提供的主体情绪,重新的营构在戏曲舞台上,以配合戏曲这种特别的演出形式,是我试图进行尝试的一条途径。

  • 标签: 中国 古代 建筑结构 传统戏曲 舞台美术 演出形式